2017級新生開學典禮上致辭
說明:xx學院最年輕的才華橫溢的劉xx老師致辭,
xx大學xx學院XX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致辭
劉X年9月10日
各位同學:
今天我們聚在這里,正式歡迎你的到來。非常榮幸能夠作為教師代表在這里發(fā)言。抬眼望去,你好像剛剛出鍋的包子,雖然不知道里面是什么餡,卻都很新鮮。這些天來,你或許穿著印著文字或圖案的t恤衫,或者一直沒有洗的軍裝,奔走在六教旁邊的林蔭道上或者綜體的球場上,找不到北,只看見大,以為來到了北大;你或許忙著參加各種迎新活動,手里拿著一份份印刷、打印或者復印的材料,上面寫著別人認為你必須或者應該干的事情;各式各樣的社團里的學長學姐肯定也已經(jīng)暗暗瞄準了你,甚至已經(jīng)準備開始動手,想你普及各式各樣的清華攻略。你對來說是新鮮的,清華對你來說也是新鮮的。
四年或者三年或者更長時間后的一個夏日,當你從國貿或者金融街的實習單位里回到五道口,摘下風格保守的領帶或者換下顏色單調的套裝,穿起從教務辦公室借來的學位服,你變得更加職業(yè)、更加老練、或許已經(jīng)油頭粉面或者涂脂抹粉。那個時候,你或許會想起今天樸素的214大教室的這一刻。這一刻,我們歡迎你的到來。
從這一刻開始,以后的四年或者三年,對于你來說是一場嶄新的探險、陌生的旅程。從這一刻開始,一切都開始發(fā)生變化。從這一刻開始,你們被我們放在了一起,開始重新尋找自己,在書本中、在教室里、在圖書館中、老師的辦公室里,或者其他人那里。從這一刻開始,你將會找到一生的朋友,甚至終生的伴侶。從這一刻開始,你將會發(fā)現(xiàn)你認為最值得做的事業(yè),開始自己想象未來。從這一刻開始,無限的可能性在向你展開,并且逐漸成為現(xiàn)實性。在這一刻之前,一切都像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甚至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或者眾里尋他千百度。此刻,你或許應該深吸一口氣,體會只屬于你自己的、只屬于現(xiàn)在的,伴著焦慮的激動、帶著迷茫的向往。
你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著同一個目標來到了這個地方。你們當中有英語演講賽的佼佼者,也有游泳冠軍;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有千辛萬苦經(jīng)歷了高考的,也有經(jīng)過選拔而不必參加高考的;有男生,也有女生;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有談過戀愛的,也有一張白紙的;有能說會道的,也有沉默寡言的。無論怎樣,在XX年秋天的214大教室,你加入了一個包括已經(jīng)畢業(yè)、正在就讀和尚未入學的人組成的共同體。這個共同體的名號是清華法學院,首都叫做明理樓。明理樓里生活著這個國家乃至這個世界上最為優(yōu)秀和最具有想象力的法學頭腦;法學院將在轉瞬即逝的幾年里,把你帶進一個萬花筒,從中你將找到屬于自己的那片色彩。
在這里,毫無疑問,我們鼓勵你好好學習。你不僅從我們這里學習,也在你們中間相互學習,學習相互尊重你的同齡人,進而尊重長者(包括我們),學習尊重一個你們正在融入和創(chuàng)造的傳統(tǒng)。更大程度上,不是你們選擇了我們,而是我們選擇了你。就讓我們在相信,我們的選擇并不是個錯誤或者失誤。
在更大的意義上,你要培養(yǎng)自我學習的能力。希望你能在困惑、無聊、郁悶的時候去圖書館看書;我希望你抓住機會,多聽講座,拓寬自己的興趣,不要只看了題目就覺得它們跟你無關。要改變xx學院學生不愛聽講座的習慣,養(yǎng)成運用各種方式自學的習慣。這并不是我個人的建議,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九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國家發(fā)展各種教育設施,掃除文盲,……鼓勵自學成才。”
人生必須向前看才有進步,但或許只有向后看才有意義。多年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你一生或許只有這幾年能夠專心讀書,不必太過焦慮未來,也不必刻意為了市場需要而放棄你的熱愛,更不必擔心缺少社會經(jīng)驗而拼命實習或者社會實踐。你們畢業(yè)之后,一輩子都在社會實踐。最好不要在應該讀書的年紀老想著以后的工作,而在工作后感慨時間都去哪兒了。尤其對于本科生來說,大學四年是一種奢侈品:你可以完全憑借樂趣去讀一本書,而不必考慮從中摘取一段話來為你在法庭或者談判桌上獲取更多的利益;你可以享受一生中最不受物質干擾的愛情,因為你不用擔心晚上住在哪里,不用擔心房價。
你可能在非常急切地想知道法律和法學到底是什么樣的行業(yè)。套用狄更斯的句式來說:這是世俗的行業(yè);這是神圣的行業(yè)。這是語言的游戲;這是靜默的思考。這是書本之內的研讀;這是書本之外的實踐。這是獨自伏案的工作;這是與人交談的職業(yè)。你將在明理樓開始挑戰(zhàn)法學,你也將在明理樓接受法學的挑戰(zhàn)。
你或許會以為學習法律就是背條文,就是掌握規(guī)則。當然這是最基本的。某一條馬路規(guī)定開車不得超過時速六十公里,一個人開了七十公里,他/她就違法了。但如果法律問題如此簡單,那么我們的生活當中并不需要xx學院的畢業(yè)生,F(xiàn)實中的法律總是面臨著語言的模糊性和事實的不確定。解釋因而是法律的核心。這里的解釋并不是explanation,而是interpretation。前者有如你在跟其他的女生網(wǎng)上聊天的時候,你的女朋友說:“怎么回事?!解釋一下!”后者則不一樣:比如,憲法保護住宅不受侵犯,那么你們居住的宿舍算不算住宅?法律因而并非機械的應用,不是依據(jù)勾股定理或者歐姆定理去解題;很多問題并不像高中的習題一樣沒有標準答案,就好像大學上課并沒有固定的教室一樣。每一個老師的課堂里都有他自己的規(guī)則,就好像每一個領域、每一個地區(qū)、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法律一樣。你將要學會在何時何地怎樣去尋找適合的規(gu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