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拖延癥演講稿中文5分鐘(通用3篇)
ted拖延癥演講稿中文5分鐘 篇1
最近借著給兒子在圖書館辦證的機會給自己也辦了一張借書證,轉了一圈選了一本《戰(zhàn)勝拖延癥》,把《戰(zhàn)勝拖延癥》這本書粗略看了一遍,感覺這本書寫得挺好,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閱讀后的大概感受。?
所謂拖延的意思就是把事情不斷延后,卻遲遲不肯去做。有的人認為時間有的是,明天可以再開始,記得子曾經曰“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我們總認為時間還有很多,離最后的時間還很遠,我們總會拖延到最后遲遲不肯行動。?
讀了這本書我了解到常見的拖延思維有這些:1、時間有的是,明天再開始;2、我不知道如何下手,還是先準備準備吧;3、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我要準備得更充分;4、我覺得我會失敗.....;不管你是否有拖延的行為,是否存在拖延思維,最重要的是能否覺察到自己正在拖延,對拖延的覺察是戰(zhàn)勝拖延的第一步。如果一個人明明在拖延,卻否認自己在拖延,并繼續(xù)拖延下去,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而在這本書當中,作者建議:通過寫拖延日志增進對拖延的覺察。拖延日志就是記錄拖延的詳細情況,如拖延的事情,拖延的結果,拖延的借口,拖延的情緒變化等等。當具備對自己思維的覺察力時,我們就可以在拖延思維出現(xiàn)之時,通過自己激勵、自我辯論,同時利用新的思維模式去替代拖延思維。下面舉一個我的例子,以堅持早起床跑步為例吧,早晨六點定點鬧鈴響了,時間太早了,還是再睡會吧,再躺十分鐘起,要不就是明天再堅持六點起吧,真正邁出第一步很難,我們總是存在著拖延。在我們還沒有養(yǎng)成好的習慣時拖延思維不斷地給我們的情緒和內心增加壓力,分散我們的注意力,然后趁虛而入,使我們變得又拖延了。
針對拖延引發(fā)的情緒,書中的建議就是培養(yǎng)對這些情緒的忍耐能力,進而鍛煉出“情緒肌肉”,這確實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卻很痛苦。我們可以學習書中提到的戰(zhàn)勝拖延的幾點建議:1、確定一個清晰、具體、可量化的目標;2、將目標分解成短小具體的步驟來完成,如果是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就分解成機械性的活動;3、不必準備太充分,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在準備上花太多時間,就跳過準備,直接行動;4、停下完美主義,給自己足夠的時間,一點一點地做,同時記錄自己的改變和變化;5、消除一切干擾,如關掉手機,關掉電視、拔掉網線......集中注意力;6、利用僅有的10分鐘時間;7、先做5分鐘,再做5分鐘.......繼續(xù)這樣下去,你會慢慢找到狀態(tài)的。
總得來說,這本書比較注重實踐操作,但是操作的方法和步驟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因為書中提倡通過記錄和書寫來覺察和反思自我,許多內容只有做了才會明白,才能理解,有此情況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以上就是我的讀書分享謝謝。
ted拖延癥演講稿中文5分鐘 篇2
在不斷被分心的社會大劇場里,辛辣奇突如電影般刷刷掠過,人們抓不住時間的尾巴,卻總想讓時間慢下來。于是大堆的拖延癥患者隨著變化的浪潮探露出頭,意在享受生活的本真和美好。但我認為,關于拖延癥患者的自嘲,只是為自己又懶又平庸的狀態(tài)做的自我美化。
叔本華說:“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獨。”與多人為之拍案叫絕,以眾人皆醉我獨醒之態(tài),將“庸俗”二字的標簽,貼在群體之上,仿佛只有自己才是真正在生活的人。然而,這其中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孤獨的呢?只怕大部分和著調的人,既孤獨又庸俗。他們也許渴望進入更好的圈子而不得,他們也許不會交際,他們羨慕好的生活,有欲望,卻以此為托詞,為自己的不得意縫制遮羞布。
以自嘲患有“拖延癥”來抵擋社會發(fā)展的洪流卻也不失為一個辦法,守著自己的四方空間,我們理解。這是弱勢群體對其自身的一種保護狀態(tài),算是對那種以成功為得地的一些急躁社會氛圍的撥亂反正。
只是,因為各種各樣的條件所限,終以“不可惜,不艷羨”作為安慰劑,讓自己滿足于不盡如人意的當下,不斷拖延應該做的事情,真的是對的嗎?
主觀上的終止焦慮,真的可以一勞永逸地讓焦慮消失嗎?
廢柴狀態(tài)的擁簇者們以傅園慧的拖延狀態(tài)作為行事標榜,但他們或許從未了解傅園慧因已使出了“洪荒之力”才可以在賽后擺手說著“不在意成績”。而那些實打實的“癌癥患者”,只能癱在床上,連擺手的力氣都沒有。美國詩人艾米莉狄金森說:“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薄巴涎泳C合征”的患者因從未體驗過不拖延的高效性和有序性而習慣地平庸下去!瓣柟庖咽刮业幕臎龀蔀楦碌幕臎觥彼诤竺嬲f道。持續(xù)性的拖延,會讓習慣上的錯誤態(tài)度變成無藥可醫(yī)的病癥,且在極度更新的社會中,若固執(zhí)地拖延,在不久的將來,恐怕也只得落得個被世界拋棄的下場。
人生可以有放松,但絕不可以放縱?ǚ蚩ㄔ,目的雖有但無路可尋,我們稱之為路的,無非是躊躇!巴涎影Y”只是人生道路上一塊頑固的絆腳石,實質上他無法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但決定性在于你是否愿意戰(zhàn)勝自己的懶散心理,在追尋目標時,不要因為周圍的荒蕪,忘記拓荒時的初心。
生命短暫,你所經歷的每一個瞬間都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那何不在有限的時間里去追尋更多的美好呢?否則,僅停留在細小極微的事情上,讓美好白白流失,豈不可惜?
ted拖延癥演講稿中文5分鐘 篇3
時間都去哪了,時間都在拖延下浪費流失了。
周五下午,各科課代表各司其職,在第二節(jié)課下課時攢到辦公室,在黑板上布置作業(yè)。我是只有在筆記本上記的份,望著黑板,沒有討價的權利。
終于放學了,我收拾書包回到家,安排周末計劃:今天,我要把作業(yè)寫一半,明天上午就把作業(yè)一掃而光!其余的時間用于復習。不過,現(xiàn)在肚子有點兒餓,先補充點能量吧!晚餐自然是豐盛無比,我狼吞虎咽,飽餐一頓。
飯后,我吃得太飽,得站著消化一下食物。光站著太無聊,時間不能浪費啊,看會兒電視吧。于是我打開了以前的回放,看起了《挑戰(zhàn)不可能》······時間怎么這么快,半個小時過去了,我慌了,趕快拿出作業(yè)開始做,一張數學卷還沒寫完,爸爸就回來了,“十點半了,快睡覺!”無可奈何的我只好遵命。
“起床了,七點了!”我不知是聽力不好,還是意志力薄弱,就是不愿離開那暖和的被窩。最終,在媽媽的千呼萬喚中我起床了。上午有點沒睡醒的感覺,做題效率不高,只完成了昨天的數學卷,下午午睡一會,睡醒看會電視,那作業(yè)呢?沒事,有的是時間,明天還有一天呢!
周日上午,總感覺我有一點思維混亂,簡簡單單的題被我“醞釀”成了十分復雜的題目,完成了歷史作業(yè)和地理作業(yè)。下午又完成了政治作業(yè)。還不防抓住興趣愛好,畫了一會兒畫······天黑了,我立即想起:生物卷子還沒寫完!我慌了神,埋到桌子旁,求助“作業(yè)幫”,連搜帶寫搞了四十多分鐘,總算是寫完了,F(xiàn)在想想看,周五我還想著用一天半時間去復習呢!
拖延癥不只浪費時間,還拖延人的成長啊。我要和拖延癥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