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美德傳統(tǒng)美德演講稿三分鐘(精選5篇)
中華美德傳統(tǒng)美德演講稿三分鐘 篇1
同學們,老師們,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文明美德,是作為一個人必須擁有的,你要別人對你文明,首先你就得懂得文明,懂得美德,我們就從美德說起吧!什么是美德?微笑是一種美德,尤今曾說:“笑是無言的禮貌,一個微笑,使你贏得整個世界。”養(yǎng)成好習慣是一種美德,陳鶴琴說:“習慣養(yǎng)得好,終生受其福;習慣養(yǎng)不好,終生受累。”保護環(huán)境也是一種美德,雨果曾說:“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
傳承文明,踐行美德。在我們身邊,一定有許多關(guān)于誠信的故事,今天我就講一個吧!
在秦朝,有一個叫季布的人,他一向誠實守信,從不出爾反爾,答應(yīng)別人的事,從沒有做了一半就放棄……人們就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于是,就有一諾千金這個詞了。
文明,與美德同行;美德,與文明共創(chuàng)。一個有文明地方就有美德;一個有美德地方就有文明!讓我們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jié)伴同行!
中華美德傳統(tǒng)美德演講稿三分鐘 篇2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二年級二班的,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文明相伴,與美德同行》。
講文明,不是我們嘴上的口號,而是我們實踐的目標。
暑假里的一天,我跟媽媽乘車去鄉(xiāng)下奶奶家。車行駛了一段時間,媽媽有些昏昏欲睡了,我卻精神的很因為車窗外風景如畫,當我陶醉在這美麗的風景里時,耳邊卻傳來一陣難聽的叫罵聲,原來是車壞了。一位衣著整潔的叔叔,正大聲的吵嚷著:“還有正事要忙呢,耽誤了你負責啊!”旁邊的一位阿姨也跟著幫腔:“就是,就是!”這時,一位小妹妹突然站了起來說“叔叔阿姨,你們別生氣了,司機叔叔已經(jīng)忙得焦頭爛額了,我們在一吵,不就更給司機叔叔添麻煩了嗎?”叔叔阿姨們一聽,紛紛低下頭,咬咬耳朵,一位叔叔下了車,二話不說,幫司機叔叔修起車來。接著,一位,兩位,三位,越來越多的人幫助司機叔叔修起車來,人心齊,泰山移,一轉(zhuǎn)眼的工夫,車被修好了又重新行駛在寬闊平坦的馬路上。
比起這位文明禮貌的小妹妹,比她大好幾歲的我真是自嘆不如啊!
我們從小受到文明美德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美德,可是你能改掉出口成臟的壞習慣嗎?否則你會污染我們整潔的校園,甚至對他人進行傷害,地面飛舞的紙片你能主動彎腰撿起嗎?否則大地將多了斑斑點點,失去我們的色彩。廢舊無用的垃圾你能主動投到垃圾箱嗎?否則環(huán)境又被我們抹黑了一筆。衛(wèi)生值日時,你能認真仔細為環(huán)保盡一份微薄之力嗎?我們要實踐文明美德。不做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同學們行動起來吧,讓文明美德之樹,在祖國大地上生根結(jié)果!
中華美德傳統(tǒng)美德演講稿三分鐘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內(nèi)容是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華是一個擁有 5 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國,與之相應(yīng),中華的傳統(tǒng)美德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的精華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光輝燦爛。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中華傳統(tǒng)美德鑄造了我們民族的靈魂,成為中華民族壯大的精神源泉。它積淀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遺產(chǎn),它蘊含著豐富的人類道德精華,它體現(xiàn)了人類對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它昭示著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易經(jīng)》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為一個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tǒng)美德和民族精神。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tǒng)美德。“虛左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從五千多年前追溯到現(xiàn)代化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祖宗留傳下來的美德究竟還剩下多少?面對鮮艷的五星紅旗,我們淡忘了莊嚴的國歌;面對慈愛的父母,我們忘卻了恭敬感恩;面對親兄熱弟,同窗好友,我們遺忘了純真與和睦;難道這些不是中國教育的恥辱嗎?
如今“富貴不能淫”已是荒謬;“律已修身”已成為佳謠;“仁愛孝悌”已成為歷史;“天下為公”已成為過去! 傳統(tǒng)美德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社會穩(wěn)定的基礎(chǔ)。沒有了傳統(tǒng)美德,一個國家將只剩下空蕩蕩的軀殼。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zhì)財富。
同學們,當你向老師、長輩和客人彬彬有禮地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學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你學會珍惜每一粒糧食的時候;當你學會"寬于待人,嚴于律己"的時候;當你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的時候;當你志存高遠而又腳踏實地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繼和弘揚傳統(tǒng)美德和民族精神嗎!
讓我們?yōu)閾碛羞@樣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里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fā)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范!
中華美德傳統(tǒng)美德演講稿三分鐘 篇4
在祖國和平的藍天下,在我們美麗的校園中,我們比先輩擁有了更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能心無旁騖,日以繼夜地遨游學海,向書山攀登。我們成了新一代讀書人,志存高遠,只爭朝夕,我們要在學好課本知識后,博覽群書,在書中讀李白的瀟灑,讀蘇軾的豪放,思索魯迅的冷峻深邃,感味冰心的意切情長。歷經(jīng)苦難的高爾基說:“書籍使我變成了一個幸福的人。”
我們又何嘗不是呢?讀書帶給我們最雋永的樂趣,最恒久的動力;讀書帶給我們心靈的和平,精神的慰籍。朋友可能離去,書卻是最忠誠的伙伴,時光不斷流逝,閱讀卻讓我們永葆青春!不僅如此,讀書使我們逐步建立起和古今中外偉大作家之間的交流,依他們的指引,歷史的大門為我們洞開,未來為我們展現(xiàn)理想的藍圖。
有人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yǎng)性靈。因為書中有著廣闊的世界,書中有著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所以,熱愛讀書吧!像饑餓的人撲到面包上那樣,熱愛讀書,閱讀撼人心弦的高貴作品,親灸偉大性靈的教化,吸收超越生老病死的智慧精華,讓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時空,讓心靈溝通過去和未來,已知和未知。
世紀老人冰心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這是一句至理名言。讀一本好書,可以使心靈充實,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愛心和文明行為、禮儀規(guī)范;而讀一本壞書,則使人心胸狹窄,使人不知羞恥,使人自私殘暴。
有這樣一個故事,俄-國的羅蒙諾索夫小的時候,最希望得到一本書,他是漁民的兒子。白天,他跟父親打魚,晚上,躲在板棚里看書。
有一天,羅蒙諾索夫和父親在海上打魚,忽然,一陣狂風,大海掀起了巨浪,船上的帆篷被吹落了,情況十分緊急。他不顧一切,沿著搖晃的桅桿爬上去,很快把吹落的帆篷扎結(jié)實了,漁船恢復(fù)了平穩(wěn)。狂風過去后,父親把他拉到身邊,笑瞇瞇地說:“孩子,我要獎賞你的勇敢,給你買件鹿皮上衣,好嗎?”羅蒙諾索夫搖搖頭。“那你要什么呢?”“我要買一本書,爸爸,其它我什么都不要。”“難道一件鹿皮上衣還比不上一本書?”“爸爸,我想要一本好書,什么知識都有的書。比方,天上的星星為什么會掉下來,為什么黑夜過去就是黎明……”,父親和水手們聽了,都驚奇得睜圓了眼睛。長大后,羅蒙諾索夫成了俄-國著名的科學家、詩人、語言學家和歷史學家。他的科學研究范圍很廣,涉及自然科學的許多領(lǐng)域。在科學研究的同時,他又進行文學創(chuàng)造和語言學、歷史學研究,給后人留下了很多有價值的作品。
聽了這一個故事,親愛的同學們你一定會從中有所感悟、有所啟迪吧。在新的世紀中,愿同學們都來與好書作伴:文學的、藝術(shù)的、知識的、科技的、思想的、生活的……只要是好書,就開卷有益;只有博覽群書,才能使我們的知識淵博;只有與書作伴,思想才不貧窮、不孤獨,身心才能得到陶冶,生活才能充滿情趣。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同學們,讓我們暢飲這“源頭活水”,攀登這人類進步的階梯,成為知識的富翁,精神的巨人,成為祖國21世紀的高素質(zhì)的建設(shè)者。
中華美德演講稿(三)
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美德,節(jié)約資源。
說到節(jié)約,大家一定會想到唐代詩人李紳寫的《憫農(nóng)》這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吃的糧食是農(nóng)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要節(jié)約糧食。
同學們,你每頓飯都將碗里的飯吃完了嗎?我有時就沒有吃完,今后,我會好好吃飯,養(yǎng)成好的習慣,養(yǎng)成節(jié)約的美德。
其實,節(jié)約就是這樣,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我們不僅要節(jié)約糧食,還要節(jié)約水、電、煤氣。
水可以循環(huán)使用。洗菜的水可以澆花,洗衣后的水可以沖廁所……水龍頭要記得隨時關(guān)掉。刷牙的時候就要關(guān)上水龍頭。打水仗、用自來水洗車就很不應(yīng)該。
電是重要的資源,我們也不能大手大腳的使用?措娨晻r關(guān)上燈,空調(diào)溫度調(diào)高點都可以節(jié)約電能。
節(jié)約就是這樣容易。
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做節(jié)約資源的好少年。
謝謝大家!
中華美德傳統(tǒng)美德演講稿三分鐘 篇5
中華美德是我們中國人最基本做人道德。中華美德主要表達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尊敬師長,愛國愛民,謙虛禮貌,刻苦學習,尊老愛幼···等。
其中,這五個是中華美德最基本的,也是最普通的條件。
中華傳統(tǒng)美德之一:尊敬師長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老師,就象燃燒的蠟燭,用知識之光照亮學生的心靈,直到生命的終結(jié)。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師長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我國歷史上,最早開創(chuàng)私人講學的孔子,據(jù)弟子三千據(jù)說,學有所成的有“七十二賢”。古人把老師與知識緊密相連,無不把尊敬老師放在首位。張良橋頭真誠拜師…無不出于這樣真摯的情感。
中華傳統(tǒng)美德之二:愛國愛民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明清之際愛國學者顧炎武的名言。愛國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實踐,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愛國愛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之三:謙虛禮貌
中國素稱 “禮儀之邦”。“禮”作為一種具體的行為來講,就是指人們在待人接物時的文明舉止,也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禮貌。而禮貌的本質(zhì)是表示對別人的尊重和友善,這種心理需求,是超越時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個人如果只懂得禮貌的形式,卻沒有謙讓之心,那么,他不會真正懂得禮貌,謙讓也是謙虛、平等的表現(xiàn),是禮貌的重要。
中華傳統(tǒng)美德之四:刻苦學習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勤奮讀書方面表現(xiàn)得格外突出。
不論是善于治國的政治家,還是胸懷韜略的軍事家;不論是思維敏捷的思想家,還是智慧超群的科學家,他們之所以在事業(yè)上取得不同反響,都是與他們從小的遠大抱負分不開的。
中華傳統(tǒng)美德之五:尊老愛幼
中國有句古語 “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相信只要大家做到這五點,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一定會傳揚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