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歷風雨,共同努力
第三,同學們要拋棄外在,關注內心。也就是說我們要從關心外在,走向關心自己的內心和成長。我們到了大學以后很多同學都會開始特別關注自己的外表,為什么呢?因為到了談戀愛的年齡,男孩的希望自己顯得更英俊,女孩子希望自己顯得更嬌美,這都沒有問題。我們也會關心自己的成績,也會關心同學之間家庭背景。有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同學拎著名牌包而你拎著破書包,同學穿著名牌衣服而你穿著普通衣服。但是這些外在的東西到了大學要學會慢慢的淡化和忘記,當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時候,就是再也沒有外表、沒有身份上的區(qū)別,再也沒有大學、沒有貧富的區(qū)別,你就是你!你在獨立成長。因為人一輩子跟人比,永遠比不出出息來。你周圍的人最多就比你高一點點或者低一點點。一個人永遠要跟自己比,你自己每天跟自己比,發(fā)現(xiàn)自己每天都在進步,你這輩子將會走出連你自己都驚訝的道路來,你會走到你自己都會驚訝的地方去。我在大二時跟別人比,總是比成績總是比不過別人最后得了肺結核,病好了以后我就充分領悟了:和別人比只有死路一條。所以病休結束回到學校,大三大四的時候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每天跟自己比,我們可能走得快一點可能走得慢一點。這個世界上一定有人比你更聰明,更努力,他們會走得很遠很遠。你永遠趕不上愛因斯坦,你可能也永遠趕不上比爾·蓋茨,但是一定會有很多人比你走得更慢,比你更加笨。所以只要你堅持走下去,一定會走到人群的百分之二十中間,再堅持走下去你就能走到人群的百分之五。
百分之二十和百分之五是什么概念呢?我們知道百分之二十的人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財富和成就,百分之五的人又創(chuàng)造了百分之八十中絕大部分的財富和成就。所以當我們堅持努力,我們就會點點滴滴進步。我一直在堅持努力,不知不覺用了20多年的時間走出了今天新東方的道路和我自己的人生道路。所以希望同學們不要只關心外表,外表這個東西是沒用的,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的馬云長得并不好看,大家都覺得他像外星人對不對,但是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馬云創(chuàng)造的成就已經(jīng)是千億美金的級別。三十歲以后你們還關心自己的外表嗎?三十歲以后沒有一個女生可以說“老娘還挺妖嬈”的,也沒有一個男生可以說“老子還挺英俊的”,我覺得英俊的男生覺得自己三十歲以后還很英俊那就是有病了。鄧小平?jīng)]有說我很英俊吧?馬云沒有說我很英俊吧?三十歲以后你就應該以你的智慧,以你的能力,以你的才華,以你的專業(yè),以你的氣度,來贏得自己的成功和尊嚴。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你就要對這些東西進行追求,你應該追求能力而不是追求外表。我再重復一遍以上的三個要點:拋棄標準答案走向獨立思考;拋棄家庭依賴走向獨立成長;拋棄對外表的關注走向內心的成熟,這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要和同學們說一下,進大學是干什么的,進大學最重要的是讀書。我不知道同學們在中學有沒有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我這里說的的讀書不僅僅是指你學專業(yè)知識。我在北大的時候專業(yè)知識學得并不好,我在畢業(yè)時候成績剛好到達畢業(yè)水準,所以我本質上不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學生。我說的讀書不是你專業(yè)課門門要拿100分。我說讀書是要讀天下之書,讀各種各樣能夠開啟你的智慧、啟發(fā)你的理想、燃燒你的激情這樣的書。我能做到今天,并不是因為我的英語水平有多高,也不是因為我在北大的學習成績特別好,而是因為我在北大的五年本科生活,讀了接近八百本書。從北大畢業(yè)到今天我讀了大概又讀了二、三千本書,F(xiàn)在我還是以每年六十本書左右的速度在讀書。我給大家提一個簡單的要求,從書本來說,不管什么書,除了黃色小說要少讀以外,剩下來的各種社會、歷史、哲學、政治、經(jīng)濟、科學的書都應該讀。要求不多,一年讀100本平均每三天一本,有的書翻翻就完了,有的書要精讀。我昨天和耿丹學院的領導說,我做第一個事情就是拿出50萬塊錢給學校進兩萬本書,這兩萬本書都是我自己認為大學生應該讀的書,買了以后讓學校放在圖書館,我希望你們能認真去讀我推薦的書籍,因為我相信我讀過的書對我的生命成長有意義,對你們也一定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