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演講:向前走,是我們獲得幸福和成就的最佳路徑
俞敏洪
清華大學的老師同學們,來自各個高校的老師同學們,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想說明一下,我沒帶講稿,因為我是個喜歡自由發(fā)揮的人。“自強之星”的起源比較簡單,因為我覺得人在某一個階段總是需要有人推一把。我認為自強有兩個概念,首先是自己要強,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就是說明自己要強。其次,在自我強大的同時,在關鍵時刻要有人能夠幫助你,和你一起共同強大,這也是我們拿出5000萬設立團中央“新東方自強基金”的初衷。
大家都知道,一個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不一定走得很遠,因為一個人太孤單,走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不愿意再往前走,也不一定有人看得到你,所以就容易停止進步。如果是一幫人一起走,有兩個好處,第一會愿意走下去,因為別人都往前走,你不走,就掉隊了。掉隊以后會很孤單,人是社會群體動物,愿意待在一群人中間,這群人都往遠方走,你一個人不走就很難受。第二會受到鼓勵,因為團隊的作用是當發(fā)現(xiàn)有一個人落下來的時候,大家可以幫助你一起往前走。
在新東方有這樣一個活動,凡是新東方的老師和員工,都要參加50公里徒步活動。頭一天下午開始走,一直走到晚上,舉行篝火晚會住帳篷,第二天繼續(xù)走。第一天走得很興奮,第二天走得很辛苦,但是很少有人掉隊,除非真的受傷了或者膝蓋出問題走不下去,否則的話一定沒有人掉隊。我屬于暴走型的人,走到半路即使腳上走出泡了,也會把泡里的水放出來繼續(xù)走。只要是走到終點的人,最后談體會都有兩個感受,第一從來沒想到自己能走這么遠,因為50公里不是短的距離,第二從來沒想到這樣有成就感。
一個人干活,某種意義上是為了得到尊嚴和自尊,尊嚴是被別人尊敬,自尊是看得起自己。你自己真的把事情做的很好,就會感受到一種自尊。但有時你自己覺得好,別人不一定覺得好,你打游戲第一,別人不一定看好你,按照社會評價標準,社會價值體系,大家都說你做得好才能贏得尊敬。比如陳景潤一輩子待在家里研究數(shù)學,一走出門就撞上電線桿,因為眼睛高度近視,但他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即便一個人單干的時候,也要考慮做的事情對自己和社會是否有價值,考慮社會價值,有的時候是我們做事情的一個標準。
我們一旦選擇做一件事情,原則上是必須做完的,因為做不完,最后會導致一種失敗失落的心態(tài),一種挫折痛苦的心態(tài),甚至是一種自卑的心態(tài)。當然,我們可以選擇過一種安逸的生活,沒有人強迫你一定要考清華大學,沒有人強迫你考試考高分,這個世界永遠有選擇。往前走會有痛苦,沒有人不說高考是痛苦的,但痛苦為什么還要選擇往前走?因為人為了未來某一個點,這個點可能是幸福點,也可能是成就點,愿意在現(xiàn)在付出。這就是我們?nèi)藚^(qū)別于動物的地方,人愿意為了未來在今天更加的努力。為什么我們愿意忍受今天的痛苦?就是因為我們知道如果不付出的話,人生的未來會更加痛苦。幸福永遠是一個點,而奮斗和痛苦是一條線,只有走完那一條線才能到達那個點。
比如爬山,從山腳往山頂攀登的過程其實是個痛苦的過程,因為會累,爬到山頂看山下的風景時就會感覺到幸福。當你站在山頂,看到遠處有更高的山,你是飛不過去的,一定要再下山再上山又經(jīng)歷一個痛苦的過程。中國兩個喜歡登山的企業(yè)家都登上了珠穆朗瑪峰,一是王石,還有一個是我的校友黃怒波。他們每次下山回來,都暗下決心這輩子再也不爬山了。但休息一段時間后,他們一定會再爬,他們征服的不是山頭。人來或者不來,山依然是一座山,山有自己的尊嚴,不需要人去征服。人為什么要征服山呢?其實征服的不是山,人是在征服自己,只有征服自己才會產(chǎn)生一種生而為人、生而為贏的自信和驕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