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群眾求勝利主題發(fā)言稿范文(精選6篇)
依靠群眾求勝利主題發(fā)言稿范文 篇1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對待人民群眾的根本立場和正確處理與人民群眾關系的基本觀點。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通過教育和實踐兩手抓,提高廣大黨員和干部踐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使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實到行動上。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中國共產黨的核心價值理念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唯物史觀的理論基石。馬克思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至上”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價值觀上區(qū)別于剝削階級政黨的標志。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鮮明立場。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之初就把實現(xiàn)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鮮明的政治立場,誓言“為天下勞苦大眾謀幸福”。毛澤東指出:“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于民族的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強調,“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只有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牢記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才能沖破前進道路上的藩籬,不斷走向新的勝利。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匯聚起實現(xiàn)中國夢的磅礴力量。當前,我國已進入改革發(fā)展的攻堅階段,外部局勢復雜多變,各種思想觀念交融、交鋒,人民群眾期待過上幸福生活,盼望實現(xiàn)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指出:“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chuàng)造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充分認識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極端重要性,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的訴求和愿望,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活力,匯聚起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正能量。
中國共產黨開辟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新境界
早在160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在創(chuàng)立共產主義者同盟時就關注黨群關系并提出了一些重要觀點。列寧曾把人民群眾比作大海,認為共產黨人和黨的干部只是滄海一粟,指出“無產階級政黨的義不容辭的責任就是和群眾在一起。”中國共產黨始終把馬克思主義群眾觀作為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理論指導,并且融入到黨的全部奮斗實踐中,開創(chuàng)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新境界。
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在不同歷史時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象、中國風格的群眾觀點,豐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概括起來主要有: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人民是真正英雄的觀點;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對黨負責與對人民群眾負責相一致的觀點;黨要依靠群眾又要教育和引導群眾前進的觀點;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觀點;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觀點;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的觀點;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點等。
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提出并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是富有特色的偉大創(chuàng)造,是對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重大貢獻。建黨初期,黨就開始在革命實踐中探索群眾路線,經過不同歷史時期從理論到實踐、從實踐到理論不斷總結升華,十一屆六中全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把黨的群眾路線概括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十三大黨章又加上了“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黨的群眾路線凝聚著深厚的中國智慧,展現(xiàn)著鮮明的中國特色,成為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新形勢下踐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路徑
增進與人民群眾的感情,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黨員干部對人民群眾的態(tài)度和情感直接影響著群眾工作的成效。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反復強調:“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黨的組織、黨員和黨的干部,必須同群眾打成一片,絕對不能同群眾相對立。”黨的執(zhí)政地位是人民群眾賦予的,黨員干部必須帶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做好群眾工作,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支持。
解決好民生問題,切實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目前,我國正處于改革發(fā)展的攻堅階段,住房難、就業(yè)難、看病難、養(yǎng)老難等民生問題比較突出。強調:“我們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時準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順應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必須著力解決好與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休戚相關的民生問題。
健全聯(lián)系服務群眾的制度機制,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以群眾滿意作為健全制度機制的首要標準,讓人民群眾享有暢通的利益表達渠道,通過與群眾的溝通協(xié)商,充分了解群眾的需要,便于黨員干部更有效地做好群眾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改進作風的規(guī)定,落實領導要解決好聯(lián)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依靠群眾求勝利主題發(fā)言稿范文 篇2
近日,澄城縣韋莊財政所深入開展以”轉變作風、為民服務”為主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深入推進干部作風轉變,提升為民服務的本領,推進廣大黨員干部切實加強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群眾立場教育,不斷增強責任意識、為民意識和廉潔意識,把“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理念貫徹到整個工作當中。
一、加強學習,樹立牢固的群眾理念,解決群眾難題。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觀點,要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強化公仆意識,把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作為我們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要做好群眾工作就要心里時刻裝著群眾,做到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深入到群眾中去,滿腔熱情的為群眾排憂解難、化解矛盾,堅決不允許存在對群眾感情麻木不仁的工作態(tài)度和生硬簡單的工作方法。
二、狠抓服務,切實轉變作風,提升財政形象。在干部中牢固樹立“扎根基層、服務基層”的思想,貫徹落實“熱情服務、微笑服務、主動服務、耐心服務、文明服務”的宗旨,切實把為服務群眾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要做到“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受理、咨詢一樣熱情,生人、熟人一樣和氣,干部、群眾一樣尊重,忙時、閑時一樣耐心,盡最大可能為群眾提供方便。嚴禁出現(xiàn)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問題,樹立財政干部廉潔奉公、勤政務實的良好形象。
三、開拓創(chuàng)新,狠抓組織紀律,保持與時俱進。要樹立強烈的時間觀念、效率觀念、質量觀念,今天能辦的事不拖到明天,這一周能辦的事不拖到下一周,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任務;一個單位工作搞得好不好,是否秩序井然,有條不紊,就看紀律抓得嚴不嚴,現(xiàn)在干部職工遵守組織紀律大體是好的,認真檢查起來,尚有一定差距。因此,要求黨員干部要時時處處嚴格約束自己,正確對待個人得失,不計名利,不講價錢,不圖虛名,不事張揚,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做好各項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四、鍛造隊伍,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干部素質。做好財政工作,樹立財政干部良好的社會形象,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鍛造一流隊伍,爭創(chuàng)一流的業(yè)績。一是加強政治業(yè)務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二是強化內部管理,狠抓制度建設。同時,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人生觀,權力觀和價值觀,自覺堅持廉潔自律,常懷律己之心,緊繃廉潔之弦,筑牢拒腐防變思想,努力做到腦中警鐘長鳴,慎微,慎始,慎終,廉潔從政、勤政為民,制止和杜絕工作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吃、拿、卡、要、報”的現(xiàn)象,做一名堂堂正正的財政干部。
要搞好群眾工作,就必須長期樹立為民服務的理念,掌握人民群眾的思想動態(tài),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全體黨員干部要面對現(xiàn)實,認真總結,以此次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為契機,轉變觀念,加強服務,增強整體功能,發(fā)揮積極作用,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務實,以更嶄新的精神面貌,更嚴謹?shù)墓ぷ髯黠L,更踏實的工作舉措,努力做好各項財政工作。
依靠群眾求勝利主題發(fā)言稿范文 篇3
筑牢群眾觀念,不僅是工作方法問題,更是思想認識問題、政治立場問題。只有認真解決“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一心服務群眾”,才能使我們的工作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才能有效推動事業(yè)的發(fā)展,才能真正踐行群眾路線。
一切為了群眾,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
端正執(zhí)政理念。黨與人民群眾關系問題的核心,就是黨要按人民的意愿執(zhí)好政、掌好權。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不搞脫離實際的盲目攀比,不搞勞民傷財?shù)?ldquo;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真理,堅持原則,真抓實干,勇于擔當,言必行、行必果,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站穩(wěn)群眾立場。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堅定的群眾立場是我們黨堅持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的基石。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方針政策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有利于群眾的就堅決支持,不利于群眾的就堅決糾正,真正與群眾站在一起、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維護群眾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我們黨的執(zhí)政理念和永恒追求。做決策、辦事情,無論遇到多么復雜的情況,都要把群眾利益作為第一目標。既要體現(xiàn)對群眾長遠利益、根本利益高度負責的精神,又不能忽視群眾正當?shù)默F(xiàn)實利益需求。善于兼顧各方面群眾的利益,盡可能使更多的群眾享受改革發(fā)展的成果,不能照顧了一部分群眾的利益,卻又損害了另一部分群眾的利益。堅決摒棄損害群眾利益的各種行為。
一切依靠群眾,視人民群眾為力量源泉
強調“人民是我們力量的源泉。只要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充分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緊密團結群眾。汲取群眾智慧。注重聽取市民、農民、企業(yè)、客商等基層服務對象的意見和建議,做到誠心虛心,好話與丑話、支持的話與反對的話都要聽。對一些敏感問題,既要多方聽取理性聲音,也要在眾聲喧嘩中留心“沉沒的聲音”,還要關注那些“無聲無言”的需求,特別是弱勢群體的需求,這樣才能尋找到真知灼見,真正做到集中民智、順應民意。凝聚群眾力量。做任何事情,只要真正把人民群眾動員起來、組織起來,把黨組織的正確主張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為,我們的力量就無往而不勝。注重換位思考,大力改進作風,真正與廣大群眾一起想、一起干、同甘共苦,切實激發(fā)全社會干事創(chuàng)業(yè)熱情,匯聚強大力量。接受群眾監(jiān)督。注重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度,增加群眾的話語權、評判權,通過開展“電視問政”、群眾滿意度測評等,讓群眾評判我們的工作,倒逼作風轉變、效能提升,不斷提高群眾的認可度和滿意度。
一心服務群眾,做人民群眾忠實的公仆
始終感恩群眾。人民群眾給了我們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舞臺,給了我們施展才華的天地,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決不能忘本,我們最需要感恩的是人民群眾。始終保持赤誠之心、赤子之心,像對父母那樣善待群眾、像對親人一樣為群眾服務,切實把感恩群眾轉化為利民、惠民的實際行動。始終敬畏群眾。“天下之事,成于懼而敗于忽”。群眾的力量最強大。注重經常用“理論理想、黨章黨紀、民心民聲、先輩先進”這四面鏡子照照自己,做到“三嚴三實”,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chuàng)業(yè)要實、做人要實”,爭做“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干部。始終心系群眾。我縣注重增進群眾感情,通過開展“三聯(lián)三幫”(黨政機關、黨員干部“聯(lián)基層、聯(lián)企業(yè)、聯(lián)項目,幫辦實事、幫解難題、幫達目標)、聯(lián)系點蹲點、趕集日聽意見、入戶走訪等活動,真正走近了群眾,融入了群眾,始終服務群眾。經濟發(fā)展、社會和諧、安居樂業(yè),是人民群眾最大的期盼,也是新時期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努力方向和重大任務。注重發(fā)展經濟富民。我縣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深入開展全民招商創(chuàng)業(yè),加快建設工業(yè)園區(qū)、商貿物流園區(qū)、現(xiàn)代農業(yè)園區(qū)、飛山文化旅游園區(qū)“四大園區(qū)”,大力發(fā)展特色加工、特色邊貿、特色農業(yè)、特色旅游“四大產業(yè)”,全面加快發(fā)展步伐,讓人民群眾在發(fā)展中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實惠,從而更加堅定維護黨的領導,維護社會主義制度,維護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大局。注重辦好實事利民。加強城鄉(xiāng)建設和環(huán)境衛(wèi)生治理,強化公共服務,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切實解決群眾就業(yè)、就醫(yī)、就學、住房、精準扶貧、社會保障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突出問題,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注重穩(wěn)定環(huán)境安民。穩(wěn)定治安環(huán)境,優(yōu)化發(fā)展環(huán)境,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不斷提升群眾生活質量,提高幸福指數(shù)。
依靠群眾求勝利主題發(fā)言稿范文 篇4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6月18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出席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對全黨開展教育實踐活動進行部署。他強調指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實現(xiàn)黨的確定的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和執(zhí)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全黨同志要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以實際行動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取得群眾滿意的成效。
從政治的高度、全局的高度、戰(zhàn)略的高度,指出了黨的群眾路線的極端重要性,進一步明確了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現(xiàn)實緊迫性。在一個新時期中,認真的學習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只有做到真抓實干,務求實效,把嘴上說的、紙上寫的、會上定的,變?yōu)榫唧w的行動、實際的效果、群眾的利益,服務群眾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切勿在一片表態(tài)的聲音中走了樣,在一片落實的聲音中落了空!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努力做好新時期下的工作。
我們黨無論在任何時候,都始終根植于人民群眾之中,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力量源泉。這是我們黨不斷發(fā)展壯大、黨的事業(yè)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胡楊能在干旱的荒漠中枝繁葉茂,就因為它的根可以扎到20米以下的地層吸收水分。同樣,只有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眾之中,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我們黨才能充滿活力,黨的事業(yè)才能充滿生機、蓬勃興旺。我們必須從生命根基的高度,深刻理解“離開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執(zhí)政地位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始終把群眾路線作為我們黨不變的堅守。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靠群眾工作起家的黨,是一個把服務群眾作為自己的宗旨、在扎實的群眾工作中獲得群眾支持并不斷發(fā)展進步的黨。在新形勢下,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群眾工作出現(xiàn)了不少新情況新特點,面臨不少新挑戰(zhàn)。我們要結合江蘇經濟社會發(fā)展變化和黨員干部隊伍不斷新老交替的實際,認真審視、深刻反思在群眾觀念、群眾立場、群眾工作、群眾作風和干群關系上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堅持好的做法和好的傳統(tǒng),認真改進工作而不回避問題,真正把群眾放在心坎上。
始終根植于人民群眾之中,我們才能真正了解到群眾的所思、所想,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到民生疾苦,才能更具體地知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要求,從而更好地為群眾服務。有的干部覺得現(xiàn)在群眾工作難做,是因為利益多元化了,群眾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場、利益上看問題。事實上,當你的主張不能得到群眾理解時,首先該把自己置于他們的位置上,用群眾的眼光、從群眾的立場來看問題、想問題、處理問題,充分考慮不同群眾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帶著深厚感情,走到群眾中去,才能集思廣益,找到化解矛盾的方法;才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得到廣大群眾的理解與支持。
求木之長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必浚其泉源。人民群眾是我們的力量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黨的組織、黨員和黨的干部,必須同群眾打成一片,絕對不能同群眾對立。如果哪個黨組織嚴重脫離群眾而不能堅決改正,那就喪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敗,就會被人民所拋棄。我們要更加自覺地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切實增強群眾工作的本領,把人民群眾中蘊藏的無窮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偉大的實踐中來,這既是歷史的昭示,也是現(xiàn)實的召喚!
依靠群眾求勝利主題發(fā)言稿范文 篇5
群眾工作路線是我黨發(fā)家和發(fā)展的傳家寶,既有理論上的成熟,更有實踐上的檢驗。歷史和現(xiàn)實告訴我們,不管時代怎么變革,經濟如何發(fā)展,但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的民本理念不能丟,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不能變,否則,我們就會丟掉執(zhí)政的土壤、喪失執(zhí)政的根基。
“群眾路線”不是紙上寫寫、嘴上說說、墻上掛掛的空洞理論,顧名思義是“路線”其要義重在走。基層干部是黨直接面對群眾的媒介和窗口,走“群眾路線”的方向正不正、步伐穩(wěn)不穩(wěn)、路子寬不寬,關系著民心向背,左右著黨群脈動。
黨的群眾路線沒有捷徑可走、技巧可挖,要保障不走樣、不走調,基層干部急需提高三種“走”的能力。
必須提高走“服務路線”的能力,黨的全部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就是為人民服務、使群眾得利,基層干部要真心實意當人民群眾的服務員,在涉及民生、民富、民難的問題上,切實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guī)、民求我?rdquo;。
必須提高走“發(fā)動路線”的能力,黨的所有工作和一切發(fā)展都需要群眾參與,基層干部要發(fā)揮“宣傳機”和“播種機”的作用,通過建立黨群思想溝通和合理有序反映意見、建議的新平臺,把群眾組織和調動起來,把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群眾集體的意志。
必須提高走“傾聽路線”的能力,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是改進黨的領導、實現(xiàn)科學執(zhí)政的最好助推劑,化解“老不信”需要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懷揣包容之心,傾聽不同意見,從牢騷話中找尋“表達意境”,從質疑聲中聽出“畫外之音”,在抨擊語里發(fā)現(xiàn)“訴求真意”,很多時候傾聽是最好的溝通,退步是最大的尊重。
依靠群眾求勝利主題發(fā)言稿范文 篇6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求木之長,必固其根;欲流之遠,必浚其源”;群眾工作是執(zhí)政黨永恒的根本性主題。全黨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深入扎實推進,我局的教育實踐活動進展順利,成效凸顯。今天,是我們局集體學習討論日,借此機會,我想與大家交流一下我的學習認識和體會。和大家交流的題目是“增強群眾路線,做好服務工作”。
群眾是“老師”的觀點。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歷史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人民群眾是老師。這就要求我們要謙虛,要學習,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求我們要深入群眾,深入實踐,向人民群眾學習。這樣就要求我們黨員,要經常與群眾共同生活、共同勞動,了解人民群眾的疾苦和心聲,對人民群眾有深切地了解和深厚的感情,從而加深對人民群眾歷史作用的深刻認識,加深對干群關系、黨群關系的認真思考。
群眾是“主人”的觀點。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要求我們,我們是人民的公仆。我們共產黨的成立,我們沒有自己任何的私利,就是為了主人,為了人民群眾服務的,打工的。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說“要發(fā)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主人公的作用”。這個地位,主人跟仆人不能搞顛倒了,這就告訴我們黨員干部就要為人民服務,為主人服務。人民群眾這個主人需要什么服務,我們就要千方百計提供什么服務。什么時候需要我們服務,我們就應該什么時候去服務。什么地點需要我們的服務,我們就什么地方提供服務。
群眾觀需升華的觀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你可能有的時候很高明,你的看法高出群眾,但是群眾一時不理解你的看法,也沒有跟著你走,你怎么辦?你是走你的路,脫離開群眾,還是跟著群眾一起走,你應該選擇后者,他們愿意跟著你走,否則雖然你對了,你們感情也是疏遠了,他也不會跟你走。”因此,作為黨員,就要注意升華自己的群眾觀,正確處理好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要正確處理服務群眾與帶領群眾的關系,要通過自己的帶頭作用、先鋒模范作用,事事領先,處處在前,為人民群眾謀利益,與人民群眾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
副主席強調,正確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眾工作的保障。要認真貫徹執(zhí)行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群眾工作制度,大力弘揚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調查研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基層去、到一線去、到條件較差和情況復雜的地方去,察實情、辦實事、求實效。做到謀劃發(fā)展思路向人民群眾問計,查找發(fā)展中的問題聽人民群眾意見,改進發(fā)展措施向人民群眾請教,落實發(fā)展任務靠人民群眾努力,衡量發(fā)展成效由人民群眾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