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家訓演講稿(精選16篇)
家風家訓演講稿 篇1
尊敬的__:
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說也有什么家風家訓,那一定是爸爸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百孝順為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小區(qū)里傳為佳話。
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爸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一定要順從,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謝謝大家!
家風家訓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我的家風家訓——做一個誠實認真的好人》。
家風家訓,是中華人民的傳統(tǒng),可大家知道什么是家風家訓嗎?讓我來告訴你!家風家訓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tǒng)風尚。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就構成了家風家訓。顧名思義,家風家訓就是一個家庭傳承的風氣、風格、風尚。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春雨,,家訓是泥土,孩子是幼苗,只有在家風家訓的輔助下,我們才能茁壯成長,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
我們家也有家風家訓呢!比如,每天養(yǎng)成講究衛(wèi)生的好習慣,尊老愛幼,不頂撞父母,要講究禮貌。然而,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家風家訓,就是要做一個誠實認真的好人!
從小,媽媽就教育我,做人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千萬不能投機取巧鉆空子,不能貪小便宜,那樣是對自己不負責任,遲早是要吃大虧的。媽媽還經常給我講一些歷史上的故事,以及報紙上登載的新聞,用生動的例子告訴我,腳踏實地對我的成長和我的未來是多么地重要。如今,我也牢牢記住了媽媽的話,在學習上認認真真,做人和對待身邊的人老老實實。我要像媽媽期望的那樣,做人就要做個認真踏實的老實人,即使不能做像雷鋒那樣全國人民都知道的大好人,起碼也要做一個對得起自己良心的善良的、誠實認真的好人!
我希望我能好好遵循我家的家風家訓,并且把我家的家風家訓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并且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大家都充滿正能量!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家風家訓演講稿 篇3
中華文化傳承千百年,歷久彌新,恩澤了無數炎黃子孫,之所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沿傳千百年不絕,是因為其核心“孝”道,孝作為各大世家的家訓家風,是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和傳承優(yōu)良家風必不可少的,傳承中華文化必以“孝”道為核心。
還記得央視一套的一則公益廣告嗎?勞累一天的年輕的母親,晚上給自己的孩子洗完腳,又大汗淋漓地端著一盆水給自己的婆婆洗腳。孩子沒有睡覺,跟在后面偷偷看到了,就仿效著也端著一盆水走向這位年輕的媽媽。
人間自有真情在,那窄窄的樓道,那不太穩(wěn)健的腳步,還有那微波蕩起的水花,孩子純真的笑臉,再加上那句稚嫩的童聲:“媽媽,洗腳。"多么溫馨與幸福啊。年輕媽媽滿臉的疲憊瞬間化成世間最美的笑容,人間的真情與天倫之樂的幸福展露無遺。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孝心的培養(yǎng)要從娃娃抓起,里面的兩位母親,一位慈祥可愛,一位賢惠孝順,而里面的兩個孩子,一個以身作則,一個懂事可愛,受母親的影響,小小年紀就懂得孝敬父母。這則廣告感動了無數人,很好的詮釋了“家風“這個詞語,宣揚了中華民族的"孝",呼吁現在的人們要;丶
看看,關愛老人與兒童。 “媽媽,洗腳“這稚嫩的童聲依然回蕩在我們心中,成了”孝心“的代名詞,“中華美德,代代相傳”也成了我們行動的指揮棒 。
我們中華民族有重視家風的傳統(tǒng),講究道德,勤儉持家,看重親情,嚴于教子。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應該在新的條件下,繼承和發(fā)揚這個優(yōu)良傳統(tǒng)。孩子的未來其實就掌握在成年人的手中,所以,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為子女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家風。家庭偉德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基礎性偉德,良好的家風是未成年人成長的基石。家風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偉德、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偉德。因此,家長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形成一種有利于孩子成長的良好家風。獨具特色的優(yōu)良的風氣,是一種讓后代繼承人立身于社會,讓后代繼承人終身受益的品質。形成優(yōu)良家風,“孝”是不可或缺的,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者必繼先人之志,傳承先輩之業(yè)。這使得優(yōu)良家風能夠經久不衰,這是傳承家風的'核心內容。子曰:“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
父親,為人父要關愛偉德兒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風,這也是構建和諧家庭達成“家和萬事興”的基本途徑。
百善孝為先。孝作為中華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淵源。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奔绎L主要是偉德后人成為棟梁之才,然做人必先學孝,羔羊尚且跪乳,烏鴉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萬物靈長自詡?古人較為重視家風的作用,培養(yǎng)子女以孝為核心的倫理道德體系,更兼以悌、忠、信、禮、義、廉、恥,讓繼承的后人懂得進取,胸懷凌云,心系國家民族之榮辱,會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為人民謀福。這也正是我們當代面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 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承繼傳統(tǒng)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倘若我們都重視家風的作用來重振家風,那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會得到弘揚,社會風氣將會蔚然成風,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共同把文明美德傳承下去,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讓中華民族這朵美麗的生活之花開遍世界的每個角落!
家風家訓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學磨牙(亳州俗語,指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說,我去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fā)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fā)生沖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fā)生過矛盾。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于他當年服兵役的經歷,告誡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huán)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想。
現在,我已經步入高中,成為一名高中生,早已養(yǎng)成了樂于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爺爺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后給我聊聊關于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非常樂于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yōu)秀的家規(guī)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yōu)良家風以打造,那么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家風家訓演講稿 篇5
"半畝方糖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水,自有源頭活水來。"多才多藝的我就在這優(yōu)良的源頭活水中健康地成長。
有人說“家是第一所學校,父母第一任老師。”這話一點不假。在我家客廳里一個最顯眼的地方,掛著一幅精致的毛筆字。我想這幅字也許就是家訓吧!雖然前面的字很潦草,我看不懂。但后面的''節(jié)儉、勤學、善良’’卻深深地刻在我心中。爸爸就是以這六個字為人生準則,也同樣用這六個字教育子女。
爸爸是個裝修工,每次承包工程,所得工程款都與工人們平分,媽媽常常因此有怨言,可爸爸卻說工人們的生活比我們困難,我們不應卻賺這個點數的錢。爸爸對工人們大方,而對我們子女卻非常小氣。我是爸媽的掌上明珠,特別是媽媽,從小就對我疼愛有加。讀小學狗會偷偷地背著爸爸拿一些零花錢給我。久而久之,我漸漸養(yǎng)成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喜歡的東西不介意價格,用過的文具、玩具短時間內就會被我淘汰。隨著年齡的增大,我花錢的數目也逐漸地增加,爸爸媽媽終于發(fā)現了我的毛病。屢次說教,我就是改不了。一次,我又買了一些沒用的紙片,爸爸知道后狠狠地教訓了我一頓,我還不以為然。那晚,爸媽唉聲嘆氣,說我任性不懂事。無意間我了解到家里蓋新房還欠了別人很多錢。望著爸爸那疲憊不堪的臉上掛著失望的表情,我情不自禁地撲到爸爸懷里:"爸爸,我錯了,我再也不亂花錢了。”從此以后,我開始以"節(jié)儉、勤學、善良”這六個字要求自己。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尚。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它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孩子只有在優(yōu)良的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爸爸雖然只是個普通的裝修工,但卻非常喜歡看、練書法。特別愛看歷史類書籍。在生活中,常用一些歷史典故來教育我。他白天干活,晚上手不釋卷,看書到深夜。在他的引領下,我也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雖只讀到三年級,可我的書柜塞得滿滿的,隨著閱讀量的不斷增加,我的知識也不斷豐富。我腦海里的夢幻也塞得滿滿的。當我遇到挫折時,書給我鼓勵;當我驕傲是,書給我告誡。我,一個嬌小的女孩,就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成長。我愛看書,是班上的小書迷;我愛畫畫,愛書法,我獲過"海西杯美術作品一等獎”,"海西杯硬筆書法一等獎”,"海西杯軟筆書法一等獎”;我還愛運動,曾獲過"校園運動會100米的第一名呢!這些都是歸功于我有一個良好的家風。它像是一部無字古典書籍,讓我在這種柔和氣氛中接受熏陶和洗禮。
家訓是一曲啟迪奮發(fā)向上的音符,家風是一首無詞動聽旋律的歌。它們是我不斷前行的航標,它們也給了我不斷前行的力量。
家風家訓演講稿 篇6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我們的國家有國家的法律,我們每一個小家庭也應該有家里的規(guī)矩。中國乃是文明禮儀之國,我們每一個小家庭也應該用端正的家風家訓來嚴格要求自己。
我對家風的理解與眾不同,家風不一定必須照著做,但是做錯了就要反省自己。我們出去的一言一行不是只代表了自己,而是代表了整個家庭。我們家的家風主要是圍繞著“孝”字。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我們的“孝”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是對父母的“孝”,我們可以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碗、揀菜、拖地、掃地等;其次,我們還可以給爺爺奶奶們洗洗腳、捶捶背、讀讀報紙等。這就是我們的家風“孝”。
我們家的家訓有八個字,是“勇敢自信,誠實守信”。我對它的理解是:我們要勇敢的面對挫折,每一天都自信開朗;我們對別人要誠實,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做到。我的奶奶告訴了我我們的家訓,我立志要做一個勇敢自信、誠實守信的人。
我們少年是八、九點鐘的太陽,我們一定要把良好的家風傳承下去。
家風家訓演講稿 篇7
家風是指家庭或家族的傳統(tǒng)風尚或作風。良好的家風可以影響孩子的的性格、氣質、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懂得敬畏,懂得孝敬…… 良好的家風傳承是社會風尚的健康發(fā)展前提,弘揚良好家風家訓傳承,體現時代精神,對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 。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風敦厚尤顯重要。中國傳統(tǒng)家風的主要內容包括五常:仁義禮智信,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值得每一個中國人發(fā)揚傳承。當然還要與時俱進,體現時代風貌,現代文明所強調的自由、平等、個性等都應該有所體現。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huán)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這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環(huán)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優(yōu)秀的家風不用好大喜功,能夠“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原則,從細微處著眼,從點滴小事做起,讓好家風變成無言的教導代代相傳。家庭生活中父母或許并不會特地囑托子女們一些教誨,但是家庭里的氣息,每一個成員的言行舉止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子女。一個溫暖的家庭,親人間的愛、奉獻和包容會造就一個有溫度的人。
溫暖的家庭首先會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圍。子女就是父母的影子,品行中的真善美,思想上的是非觀念,行動的言行一致,待人接物的不卑不亢,誠信友善等等。
溫暖的人善于表達自己情感的,因而要營造積極地情感氛圍。自由地去表達愛吧,親人間的愛,朋友間的愛,對生活的愛,對自然山川河流之愛……盡情釋放生命的熱情,把快樂與自信帶給周圍的人?拷,溫暖你。
當然還要有認真的學習氛圍。如果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尊重知識,熱愛閱讀,生活的樂趣將會成倍的增加并且充滿希望。
節(jié)儉的生活氛圍。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父輩們在不斷的傳承和發(fā)揚,我們也一樣。有溫度的家庭會明白,懂節(jié)制方能持久。
其實,家風并非需要寫在紙上,刻在碑上,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素養(yǎng)、為人處世無不烙上家風的印記。去營造一個溫暖的家,做個溫度的人吧!做“好家風”的創(chuàng)建者、實踐者、推行者,給社會留下一道道絢麗的風景,讓我們的國家也成為一個溫暖的,有溫度的大家庭。
家風家訓演講稿 篇8
如果說起家風和家規(guī)的話,我們家的家風和家規(guī)很普通,但是很嚴格,違反一點都不行。如果違反了那么一點點的話,就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我們家的家風是這幾條:1艱苦樸素、2有理想、3有目標、4有奮斗、5百善孝為先。
我們家家規(guī)有這幾條:1誠實守信、2自強自立、3勤儉節(jié)約、4尊老愛幼、5勤讀書、讀好書。這些數目也是有講究的,家風有的條,家規(guī)也是有的條,這是希望我們做什么事都要“十全十美”,因為5加5等于10嗎。
觸犯家規(guī)是很嚴重的,有一次,我拿著問同學借來的漫畫書回家看,結果被媽媽看見了以后,當場就被告掑了,我還賠了那個同學五元錢。這是因為我看得這本書并不是“好書”,而是一本有暴利圖片的漫畫“壞書”。
還有一次,我把家里的鉛筆全都扔了,被下班回到家的媽媽在垃圾筒里發(fā)現了這些東西,于是媽媽問我:“垃圾筒里的鉛筆是不是你扔的?”(其實媽媽已經知道是我扔的了)我說:“一半是我扔的,一半不是我扔的,”媽媽說:“那它還能長腳自己跑進垃圾筒里了嗎”?媽媽嚴肅的批評了我一頓。一是因為我不誠實守信,二是因為我沒有勤儉節(jié)約,所以罰我閉門思過了一個小時。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規(guī)、家風,如同法律一樣不可觸犯。
家風家訓演講稿 篇9
當我來到這個人世上,睜開眼所看到的是一片綠色,我父親是軍人。他沒有用傳統(tǒng)的諸如《朱子家訓》、《范氏家訓》等家訓來教育我們,我們所接受到的是軍人的嚴厲,軍人的雷厲風行,軍人的氣質,軍人的一絲不茍。父母常對我們講道: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實實做事,我們做好我們的工作,你們讀好你們的書,在家聽父母的,在學校聽老師的,等工作了,在單位要聽領導的,照章辦事,不得違法亂紀,不得違反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要求我們能吃苦,有耐性,有包容之心,行感恩之為。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這些貫穿在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之中。日后的歲月里,我們姊妹四人先后上大學,參加工作,結婚生子,雖然沒有什么成就,平平常常,遵循著父母的教誨,讓父母少了一些的牽掛,少了一些的操勞,多了幾分的安逸。每周回到他們身邊陪陪他們,在外地工作的每到假期或者春節(jié)一家人回到父母身邊,此時的二老,比任何時候都要開心,精神比任何時候都要好。他們所期待的不是兒女們多么的成功,而是一家人的快快樂樂,幸幸福福,平平安安,這就是父母心目中的成龍成鳳。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我入伍到了西北邊陲,這里的環(huán)境氣候是極度的惡劣,經濟匱乏,文化生活單一,在一同來的一個部隊大院里的戰(zhàn)友,被父母調到了機關或者條件好的部隊里去了。父親心里明白我的心理活動,來信告訴我,年輕人要學會在艱苦條件下生活,況且,其他的戰(zhàn)友也是父母生父母所養(yǎng),人家為什么能堅持,你為什么就不能,每周一封父母的家書,內容就是鼓勵我要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督促我利用大好時光多看書。因我們地處偏遠,父親就把新出版的讀物成捆地給我寄過來,也就是在部隊里,我養(yǎng)成了閱讀的習慣。當離開部隊時,我是泣不成聲,這里的一切的一切是那么地親切,難舍能分的戰(zhàn)友情,大家擁作一團抱頭痛哭,依依不舍的情景歷歷在目。軍人的生活,是我一生的財富,要感謝父母的嚴厲,還有那一封封柔情溫馨的家書,伴我在部隊里快樂地成長。
看了央視《新聞聯(lián)播》談家風家訓,這是個溫暖的話題,多數家庭沒有可查可載的家風家訓的樣本,多數父母的心又都是一樣的,期盼自己的兒女成龍成鳳,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其實,家風是一種情,是父母的寄托之情,是父母的舔犢之愛,使我們時時感受關懷,感受溫暖,快樂中享受生活,享受陽光的恩澤。
家風家訓演講稿 篇10
當我來到這個人世上,睜開眼所看到的是一片綠色,我父親是軍人。他沒有用傳統(tǒng)的諸如《朱子家訓》、《范氏家訓》等家訓來教育我們,我們所接受到的是軍人的嚴厲,軍人的雷厲風行,軍人的氣質,軍人的一絲不茍。父母常對我們講道: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實實做事,我們做好我們的工作,你們讀好你們的書,在家聽父母的,在學校聽老師的,等工作了,在單位要聽領導的,照章辦事,不得違法亂紀,不得違反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要求我們能吃苦,有耐性,有包容之心,行感恩之為。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這些貫穿在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之中。日后的歲月里,我們姊妹四人先后上大學,參加工作,結婚生子,雖然沒有什么成就,平平常常,遵循著父母的教誨,讓父母少了一些的牽掛,少了一些的操勞,多了幾分的安逸。每周回到他們身邊陪陪他們,在外地工作的每到假期或者春節(jié)一家人回到父母身邊,此時的二老,比任何時候都要開心,精神比任何時候都要好。他們所期待的不是兒女們多么的成功,而是一家人的快快樂樂,幸幸福福,平平安安,這就是父母心目中的成龍成鳳。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我入伍到了西北邊陲,這里的環(huán)境氣候是極度的惡劣,經濟匱乏,文化生活單一,在一同來的一個部隊大院里的戰(zhàn)友,被父母調到了機關或者條件好的部隊里去了。父親心里明白我的心理活動,來信告訴我,年輕人要學會在艱苦條件下生活,況且,其他的戰(zhàn)友也是父母生父母所養(yǎng),人家為什么能堅持,你為什么就不能,每周一封父母的家書,內容就是鼓勵我要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督促我利用大好時光多看書。因我們地處偏遠,父親就把新出版的讀物成捆地給我寄過來,也就是在部隊里,我養(yǎng)成了閱讀的習慣。當離開部隊時,我是泣不成聲,這里的一切的一切是那么地親切,難舍能分的戰(zhàn)友情,大家擁作一團抱頭痛哭,依依不舍的情景歷歷在目。軍人的生活,是我一生的財富,要感謝父母的嚴厲,還有那一封封柔情溫馨的家書,伴我在部隊里快樂地成長。
看了央視《新聞聯(lián)播》談家風家訓,這是個溫暖的話題,多數家庭沒有可查可載的家風家訓的樣本,多數父母的心又都是一樣的,期盼自己的兒女成龍成鳳,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其實,家風是一種情,是父母的寄托之情,是父母的舔犢之愛,使我們時時感受關懷,感受溫暖,快樂中享受生活,享受陽光的恩澤。
家風家訓演講稿 篇11
每個家,都有家風家訓,好的家風家訓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與鞭策。家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空間,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我常常對女兒教誨,做到言傳身教,這也是我的家風。
有一件事情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也對我今后的影響很大。記得在我十歲左右,我的母親出門買菜,沒多久鄰居家的阿姨急急忙忙的來到我們家,說我母親被自行車撞了,當我和父親跑過去的時候,已經發(fā)現母親捂著小腿坐在路邊,鮮血已經染紅了小腿。旁邊是一個滿頭大汗不知所措的小伙子在一邊不停得道歉?粗』镒踊艔埖臉幼樱赣H對父親說,我沒事兒不要跟人家生氣,送我去衛(wèi)生所包扎下就行了。隨后,我們去了衛(wèi)生所,所幸母親的腿只是刮傷,經過醫(yī)生處理之后并沒有什么大礙。一路跟過來的小伙子,還是一再表示歉意,說要進行賠償。父親委婉的拒絕了,還讓小伙子不要太在意。后來,我問父親為什么不讓他賠錢,父親對我說,首先人家不是故意,再就是他不是也陪咱們一起去醫(yī)院了嗎,孩子你記住,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記住都要寬以待人,嚴以律己。當時的我似懂非懂,但是父親的話卻在我心里扎下了根。
如今我已經當爸爸了,我的兒子讀六年級,他非常有禮貌,也很孝順、有愛心,沒有辜負我們對他的培養(yǎng)。我經常教育孩子要做到萬事以孝為先,這樣才能嚴以律己。但也許你會說對于一個還在讀小學的孩子來說很難,其實并不難。我就經常告訴孩子:你努力學習,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讓父母十分高興,這便是孝;你在父母下班回家時,將拖鞋遞到父母跟前,這便是孝;你在父母忙碌了一天后,為父母端上一杯熱茶,這便是孝;你在家里時,多幫父母分擔些家務活,這便是孝;哪怕你在父母生日時沒有禮物,只有聲祝福語,這也是孝。即使再小的事情,只要你有那份心意,那么那件事情就會變得十分大,十分有意義。
記得有一次答應孩子給他買的東西忘記了,孩子沮喪地說:“爸爸你違約了。”為了兌現諾言,我毅然的冒雪給他買了回來并認真的說:“孩子我沒有撒謊”。然而當我問孩子的學習情況時,孩子又會認真的回答自己犯過的錯誤并說:“爸爸我沒有撒謊”。
我覺得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家風家訓會給孩子一個引導作用,家庭氛圍也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需要高度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是非常明智的選擇,這樣才能走出一條屬于他自己的獨一無二的人生路。
家風家訓在每個人家庭都有不同的體現,良好的家風家訓其實都是異曲同工的。送大家一句我最喜歡的一句話,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
家風家訓演講稿 篇1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庭不可缺少的。家風的樹立、存在,對整個社會是有好的幫助的。例如:在公共汽車上給老弱病殘孕的人讓座;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垃圾等一些小事上不只是個人禮儀素質和道德水平的體現,還是一個人背后家風好壞的體現。在良好的家風影響下,我健康茁壯成長著,我身上已深深烙上了家風印跡。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
就在前不久,我的奶奶因為蛇盤瘡疾病需要住院治療,爸爸媽媽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了照顧奶奶的責任。住院期間,媽媽每天要去醫(yī)院照顧奶奶,幫奶奶擦臉,捶背,翻身。爸爸每天除了接送我上下學,還要精心地為奶奶準備各種有營養(yǎng)的飯菜,給奶奶送到醫(yī)院,爸爸媽媽就這樣一直照顧奶奶到出院。每天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可他們卻從來不說累。爸爸媽媽對奶奶的這份孝心也深深地感染著我,每天我自覺地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盡量不讓他們?yōu)槲业氖虑椴傩摹_@是我對他們唯一能盡的孝心。
我們在父母、親人無微不至的關愛下,茁壯無憂地成長著,我們貪婪地享受著他們給予我們所有的愛,他們總那么無私的愛著我們,我們也就習慣的照單全收,我有時也會想:等有一天我長大了一定要給父母買很多東西,可是父親教育我說:“孝順不是體現在你能給我們買多少東西,孝順父母可以是父母下班回到家后你能送上一杯熱茶,父母累的時候你能說上一句安慰的話,父母晚上回到家你能端上一盆洗腳水,還有就是能看到你學習成績進步,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于我們來說就是你的孝順!眿寢屢渤Uf,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同學們,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yōu)秀團員。讓核心價值觀在所有中國人的心中點燃,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力量,成為人們一種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
謝謝大家!
家風家訓演講稿 篇13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我是三(2)班穆銳,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家風家訓伴我成長》。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的家風家訓是:對人要有禮貌,吃飯的時候必須要等家人全部到齊了才能吃。有一次,有客人到我家來玩,媽媽做了一桌子的好菜,客人還沒有來我就先吃上了,結果被我爸爸發(fā)現了,爸爸嚴厲地批評了我,還懲罰我站著吃飯。
還有就是不許說臟話,因為臟話本身就是不文明的語言,說臟話那就更加不文明了。有一次,我爸爸在家里說臟話,就被我奶奶發(fā)現了,奶奶把我爸爸狠狠的訓了一頓。從此我爸爸再也沒有說過臟話了,我也因此受到爸爸的影響,從不說臟話。
我家的家規(guī)是:主動向長輩問好,互相尊重彼此,自己的事自己做,當天的事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兒。比如:洗碗,掃地,帶半歲的妹妹,擦桌子……還有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情是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yè),作業(yè)做完了,才能出去玩。
這些家規(guī)都是爸爸媽媽定的,從小,爸爸媽媽就以家規(guī)家訓來要求我,所以,我得感恩我的父母,謝謝他們的家規(guī)家訓成就了我的良好生活習慣。
家風家訓演講稿 篇14
中國是禮儀之邦,悠悠華夏五千年,禮儀流傳至今。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回望我們中華民族那些有杰出貢獻的人,都擁有良好的家風。岳母為兒刺字,留下了“精忠報國”的家風;曾子樹立表率,立下了“誠信”的家風;林則徐勤儉持家,形成了“節(jié)約”的家風…好的家訓、家規(guī)、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民族之風。
那么,我家的家風是什么呢?哈哈,一會兒你就知道了。
瞧,老爸在干什么呢?原來,老爸在“廢水回收”。所謂的“廢水回收”是把淘米水、洗菜水用來澆花、沖廁所。這樣充分利用可算得上是節(jié)約了吧。因為這樣不但能節(jié)約水資源,而且能給花足夠的養(yǎng)分,真是一舉兩得啊!這就是家風第一則:“節(jié)儉”。
家風第二則:和為貴。爺爺說:“和是柔軟與堅硬的合體,要為生命讓步。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大丈夫能屈能伸。”
家風第三則:勤立家。用雙手創(chuàng)造財富乃立家之本。要勤勞,正所謂:勤勞致富。不勤勞儉樸就可以成家立業(yè)嗎?
家風第四則:善為本。飲水思源,善待生命之源,保護好清澈的泉水,滋養(yǎng)新的生命。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古人有云:有家風的家庭,屬于書香門第之家。我希望我家的家風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我也希望我們這個民族世世代代的人都在和諧、文明、健康、富有的生活中度過。
家風家訓演講稿 篇15
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中孕育了無數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其中很多傳統(tǒng)美德是以“家風”的形象代代相傳、延續(xù)至今的。如尊老愛幼、勤儉節(jié)約、謙恭孝順、善良禮讓、和氣為貴,這些美德通過一代又一代的言傳身教,在現代社會積淀、傳承和弘揚,形成一個家庭的價值共識,也形成了全民共識。
爸爸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教我做人要尊敬長輩,愛護小輩。當然他們也以身作則。記得在我10歲那年暑假的時候,外婆生病了,媽媽聽到這個消息后,立刻回到老家,在外婆的身邊片刻不離,細心照顧著外婆,直到外婆病好后才回到家。受到了媽媽的影響,我也對長輩很尊敬。在外面,我會扶年邁的老奶奶過馬路;在公交車上,我會為頭發(fā)花白的爺爺讓座;在家里,我會幫爸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孝順的家風需要每一位父母給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樣,良好的家風才能代代相傳。其實父母親要的真的不多,如果不能天天見面,每天只是電話的問候,足矣讓他們安睡一晚。周末減少不必要的應酬,有時間多回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說說話。外出旅游時盡量帶父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時,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后如何對我。那現在,我有沒有如此對待我的父母?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舍得花時間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與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體現的是人內在的品質。兒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報答養(yǎng)育自己的父母。
現在,家風是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其實,家風是個古老話題,對家庭成員而言,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會有什么樣的處世態(tài)度。孝敬父母,關愛父母,就是一種最重要的家風。好的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別的東西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某種品德和力量的源泉。就是說,做兒女的,在好的家風熏陶下,會用好的家風內容來塑造自己的行為,從而成就自己的一生一世。
家風家訓演講稿 篇16
說起家風家訓,我可是有很多的關于它的故事。它們和現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比他們嚴厲得多。
在我還上幼兒園的時候,爸爸就已經為我們制定好了家訓。一共分為五條:1、不許說臟話;2、要勤儉節(jié)約;3、全家人要和睦相處;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5、人人平等。家風是尊敬長輩。我們都嚴格按照這個生活。
但是,我也觸犯了一些家規(guī),我得到了嚴厲的懲罰。那一次,我早上起來,匆匆洗漱過后,竟然忘記了關掉水龍頭,水一直流到了中午,爸爸回來后,非常憤怒,把我按在床上死揍了一頓,并且讓我不能再犯。
還有一次,我將一些用不到的鉛筆,扔到了火里,這一幕,被爸爸看見了。我又被揍了一頓,但我不服,和爸爸吵了起來,我又觸犯了一條,直接被禁足了。過后,我非常后悔,后悔自己的沖動,不但挨了揍,還不能出門。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改觸犯過家規(guī)。
直到今天,我們家還保留著這個規(guī)矩,但是,不知為什么,我總想挑戰(zhàn)一下。在吃飯的時候,爸爸媽媽正在談事情,我覺得機會來了,直接插嘴,還不小心說了臟話。我以為我會受到最嚴厲的懲罰,我的心撲通撲通地跳,但出乎無意料的是,我受到的只是言語教育,看來家規(guī)是會隨著我的年齡而減輕的,不過這是要我自覺遵守,我決定,從今以后,不管我身在何處,我都要嚴格遵守家訓。
雖然家規(guī)令我吃盡了苦頭,但是我知道,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好。我一定不會辜負爸爸媽媽對我的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