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生日講話稿:新的起點,新的征程
北大教授曹文軒說:“讀書是一種人生方式和生活方式,讀書是一種儀式,讀書是一門宗教! 哪怕整個社會都輕視讀書了,唯獨教師要重視讀書,因為教師承擔著教育未來的希望。我以前也不讀書,但是現在我喜歡上了閱讀,每個月都要拿出100-200元錢從當當網或是卓越網購書閱讀,現在讀書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睡覺前不讀書倒有點不習慣了。如果你感到自卑或是對自己無法定位,你不妨讀讀李開復博士的《做最好的自己》;如果你對教育看不到希望或是迷失在教育的王國里,你不妨讀讀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如果你對班主任管理無從下手,你不妨讀讀王曉春老師的《今天怎樣做班主任:點評100個教育案例》;如果你想獲得教育智慧,你不妨讀讀鄭立平老師的《把班級還給學生》。從去年開始我堅持讀有關教育類的書籍,到現在為止我已將近讀了50多本書。我記得有人說過:“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那一個不讀書的老師又怎么能夠培養(yǎng)出會讀書的學生呢?”把閱讀當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那一切不讀書的理由就不攻自破了。作為傳播人類文明的教師更應該不斷地讀書,從書中汲取更多的養(yǎng)分以充實自己的生命、以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以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以加快自己的成長速度、以開拓自己的成才機會。
有老師會疑問:“你買那么多書,看的完嗎?你有那么多時間看書嗎?”我回答說:“其實我也沒有時間看,但我會擠時間看!鄙钪,我也經常聽老師們說自己沒有時間讀書,因為有太多事要做: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家訪、接待家長、處理學生的突發(fā)事件;應付學校以及上級主管部門的各種檢查;做家務、帶孩子、應酬、交往……確實我們老師工作負擔重、壓力大。但當老師們聚在一起天南海北、家常里短閑聊時;當老師們?yōu)榱司W游、為了農場偷菜、為了淘寶坐在電腦旁時;當老師們聚在一起打牌、逛商場、ktv時都沒有覺得時間不夠,反而覺得時間很充裕。其實不是我們沒有時間讀書,而是我們對讀書已經厭倦了、而是我們從心底里拒絕讀書了、而是我們不愿意做真正的教師了。
給自己一個讀書的理由,讓自己的生命因閱讀而精彩。時間對于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我與老師們時間是一樣的,但我有時間讀書完全是靠“逼”和“擠”。我開始寫班級敘事時就是把事情的經過寫明白,沒有任何的“加工”和“打磨”,直的像白開水,毫無藝術性可言,深切體會到自己的理論高度、深度不行。要想讓自己寫的東西像一篇文章,就要不斷的閱讀、積累甚至是摘抄一些好詞好句儲存起來為自己所用,于是就“硬逼”著自己讀書。我讀過的書目如下《教育漫話》《愛彌兒》《愛的教育》《給教師的建議》《今天怎樣做教師:點評100個教育案例(中學)》《周國平論教育》《把班級還給學生》《教師必須掌握的教育懲戒藝術》《我的教育理想》《做一個聰明的班主任》《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做最好的自己》《人性的弱點》《賞識你的孩子》《童年的消逝》《心靈的年輪》《致青年教師》《陶行知傳》《趣品人生》《遇見未知的自己》《成長成功》《幸福與教育》《什么成就了優(yōu)秀教師》《為師之鑒》《破解挑戰(zhàn)教師智慧的42個問題》《教育就是解放心靈》,讀了書之后,我以前從不寫東西,但是現在大概寫了總共40多篇隨筆,也去投稿但中稿率不高。讀完之后要做讀書筆記,寫批注,還要有自己的思考融入并反思,就這樣“逼”著自己讀書、寫作,到現在為止我已記錄了8萬字,這是很不容易的。其次就是“擠”時間讀書,我讀書沒有什么規(guī)律可循,或早上、或課間、亦或中午,只要有時間我都會隨手翻看,哪怕是幾頁也行,F在形成了一個習慣,在我的床頭總有幾本書,睡覺前一定要翻閱一些書籍,同時床頭必備紙和筆,隨時記錄自己的感悟和轉瞬即逝的靈感,有時半夜醒來也開燈記錄。周末也可以利用閑暇時間來閱讀網絡日志,學習他人的智慧;更可以在旅途中手捧雜志,醉心其中,不也是一件愜意的事。
在閱讀中可以擺正自己的位置,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屬于自己的天空、屬于自己的成長密碼。閱讀,使我實現了與經典、與大師、與自己的心靈對話;閱讀,使我在現實中不斷地追逐夢想、不斷地反思踐行;閱讀,使我保持生命的鮮活與靈動,讓我的生命始終處于生長的狀態(tài);閱讀,讓我不斷吸納優(yōu)秀的思想以豐富自己的內涵,不斷地借鑒他人的實踐經驗以豐富自己的課堂;閱讀,讓我不斷地清空自己的大腦,以備隨時吸收、悅納新的知識。唯有閱讀,自身的思想才會因積累而不斷豐富,思維會因閱讀而愈加敏捷,底蘊會因寫作而更加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