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行為教育演講稿(通用3篇)
文明行為教育演講稿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社會快速發(fā)展的今天,是什么讓平凡的生活變的不平凡,是什么讓普通的人變得不普通,又是什么讓人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呢?是文明!在這美麗的世界里,文明之花到處開放,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做一個文明學生呢?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在公交車上看到站立的老人,抱著嬰兒的孕婦,不讓座,置之不理;在校園內(nèi)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說臟話,罵粗口;上班工作為了趕時間,走快捷路徑,踐踏草坪,橫穿馬路;為了貪圖方便,隨手隨地亂扔垃圾、吐痰;為了賺錢做生意,隨處張貼小廣告,亂涂亂畫,影響市容……這類事情太多太多了,可能有些人會說:“區(qū)區(qū)小事,何足掛齒!不就是隨手扔扔垃圾,說說臟話嗎?干這種事的人多了去了!”可是,你知道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文明習慣是一點一點養(yǎng)成的,惡習也是一點一點養(yǎng)成的,如果不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不從自己做起,怎么能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呢?再加上社會是大家的,文明社會是要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不是靠你一個人的力量,如果大家都我行我素,不管不問,那還創(chuàng)造什么文明社會啊?
所以,想要做一個文明的好學生,在學校就要團結(jié)友愛,互相幫助,勤儉節(jié)約;在家里就要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熱愛勞動;在社會上,就要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助人為樂。只有這樣,讓自己在生活中鍛煉自己,磨練自己,才能成為一名文明學生啊!
文明讓我們懂得做人的道理,文明讓我們了解說臟話的危害,文明讓我們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骯臟,文明讓我們改掉自己的惡習......文明像一個純潔的天使,飛到哪里,就把快樂、幸福、整潔帶到哪里。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告別不良習慣,改掉惡習,爭做“文明學生”吧!
老師們,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文明是我們的傳統(tǒng)美德。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fā)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就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可見,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文明素質(zhì)。國家要發(fā)展,社會要進步,就必須提高公共文明水平。而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個人自身的文明禮儀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yǎng),人的文明修養(yǎng)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后天不斷完善的。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么這么講呢?相信有去過或了解過歐洲或日本的人,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
記得小時候,我曾經(jīng)看到過這樣一個情景:有一個五歲大的小男孩,牽著爸爸的手,另一只手攥著剛剛買來的糖葫蘆。小男孩高興地遞給爸爸,說:“爸爸,您嘗一口吧,真甜。”爸爸笑了,高興地說:“我的寶貝,爸爸不吃,你吃吧。”男孩會心的笑了。當他吃完這串糖葫蘆時,隨手就要把竹簽扔到地上,爸爸那張笑臉收斂了,立刻嚴肅起來,“好兒子,你不是愛干凈嗎?土地爺爺也愛干凈,你要是把它扔在土地爺爺?shù)哪樕希撬痪秃茈y受了嗎?”聽了爸爸的話,孩子明白了什么,馬上把竹簽扔到垃圾箱中,父親又滿意的笑了。
每當回想起這個場景,我常常會覺得十分慚愧。我們從小就一直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父母的教導,老師的苦口婆心,讓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當我們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就不能與文明禮儀同行嗎?不,我們要大聲宣布:我可以,我可以做到!當我們在匆忙中不小心撞到了同學時,我們要耐心的將他扶起,幫他撣掉身上的灰塵,并向他表示自己的歉意;當我們走在食堂門口,看到水龍頭正“嘩啦啦”的流水,我們要向前走幾步,擰緊它再離去;當我們看到屋檐下茫然的望著大雨顯得特別無助的同學,我們要將自己的花傘和他一起分享;當我們安坐于公交車上看到年邁的老人時,我們要主動讓座,扶他們坐下……其實文明禮儀真的很簡單,有時文明是一點兒耐心的等待和問候;有時候文明只是一個微笑和動作,有時侯文明只是多一點兒分享……我相信,相信我們大家一定能釋放自己文明的熱情! 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引領著我們健康成長,讓文明時刻激勵我們做一個品德高尚、有素質(zhì)的人。
文明行為教育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四(3)班。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樹文明新風,創(chuàng)和諧校園”。
我們知道,中華民族是一個禮儀之邦,五千年文明史造就了中華兒女許多優(yōu)秀的品質(zhì),這也成為了我們今天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行既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也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老師要教育學生做一個真誠的人,而學生呢,應該首先學會做人,學做文明的人,學做社會中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明禮誠信,尚學知禮。” 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無不遺憾地發(fā)現(xiàn),一些同學還存在著種種不文明的行為習慣。有的同學把說臟話當作?;有的同學把亂扔垃圾當作瀟灑;甚至有的同學遇到師長視而不見……種種不文明行為,不僅損害了雙峰學子的形象,還影響了學校的聲譽。前不久,我曾看到學校的外教老師在操場上撿拾垃圾。我想,我們在對他的行為表達敬意的同時,作為儒勵學子,難道我們不應該比外教做得更好一些嗎?
其實,想要成為一名“講文明,樹新風”的時代少年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鬃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文明時刻提醒我們周圍還有別人的存在,我們的行為會相互影響。文明是在路上遇到長輩時有禮貌的問好;文明是不小心撞到別人時的一聲對不起;文明是向老弱病殘伸出一雙幫助的手;文明是自覺地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 ……只要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您將會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人。
文明,讓人們心靈相通,友好相處,在和諧的校園生活中能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心靈上的滿足。我們的言行舉止只有時時處處體現(xiàn)現(xiàn)代文明的要求,百年雙峰才能不辱“儒行勵志、崇文尚德”的美名。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讓文明禮儀之花開滿校園的每個角落,為把我校建設成為一流的現(xiàn)代化名校而不懈努力吧!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文明行為教育演講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的主題是:踐行文明規(guī)范 爭做文明學生。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會看到這樣一些不文明現(xiàn)象,在公交車上爭搶座位,馬路上不遵守交通法規(guī)闖紅燈,路邊亂丟果皮紙屑,公共場合大聲喧嘩等,在很多人眼里,認為這些行為習慣微不足道。可是這些不良習慣卻真實地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風貌,折射出其道德素質(zhì)的不文明。正是與我們國家所倡導的“從規(guī)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文明行為”的精神文明建設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事實上,良好的習慣是保證我們健康成長的前提,也是我們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受人尊敬,讓人喜愛的重要條件,也是一個人擁有良好修養(yǎng)和文化內(nèi)涵的表現(xiàn)。“社會現(xiàn)實也告訴我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使人終生受益;沾染上不良習慣會在青少年時期就埋下隱患。小學這個階段,正是學生行為習慣、道德情操、思想品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在此時期,文明行為的練習與養(yǎng)成是至關重要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河南省未成年人行為規(guī)范》 的內(nèi)容:熱愛祖國,遵守法紀,傳承美德,踐行禮儀。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團結(jié)友善,助人為樂。誠實守信,寬容禮讓,言語文明,舉止得體。 勤勞節(jié)儉,講究衛(wèi)生,愛護公物,保護環(huán)境。
同學們,行為規(guī)范是對小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一個指引,希望同學們用行動自覺踐行,做一名文明有禮的小學生。文明就體現(xiàn)在點滴實踐中,文明習慣是同學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講粗言爛語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zhì),文明是一種修養(yǎng),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同學們,讓我們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從課間文明休息,從保持環(huán)境整潔做起,努力養(yǎng)成良好習慣、爭做文明學生。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到。
我的講話結(jié)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