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文明小公民演講稿(精選4篇)
爭做文明小公民演講稿 篇1
《我是五好小公民》這本書從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介紹了要做一個合格的五好小公民的種.種條件。書中不只是單方面的教給你如何成為五好小公民,而是利用古代和現(xiàn)代的名人道德故事, 來讓你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到五好小公民的真正意義。它還利用提問思考的方法, 讓你的思維跟著書中的內(nèi)容走,養(yǎng)成邊讀書邊思考的好習慣。而且書中有簡易容易理解的漫畫插圖, 你即使粗粗地一翻, 也會被書中生動、有趣的內(nèi)容所吸引。
讀完了這本書, 使我真正明白了要做一個五好小公民不光是要學習好、紀律好, 而是要在家中、學校、社會中都能夠用合理的方法去待人處世,去與他人合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遵守某方面的秩序。同時也給我樹立了一個新的目標, :向關(guān)心親人, 熱愛祖國, 善于合作, 勤奮自立的五好小公民進發(fā)、學習。 在上個星期, 我就照著這本書上的手守則, 在公共汽車上為老人讓了一次坐,在家中替父母刷了一次碗,與同學合作完成了一項工作,讓我體會到了幫助他人、與他人合作的樂趣,使我更加想要成為一名五好小公民。它真正成為了我生活、學習的指南書,引導著我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五好小公民。
我會從現(xiàn)在開始, 加強自己的道德建設, 按照這本書中的要求來審視自己, 監(jiān)督自己, 學習書中的優(yōu)秀品格,成為真正的五好小公民。
爭做文明小公民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六一班的雷挺!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從我做起,爭做文明小公民》。
清晨我們來到校園,也許你會看到不少同學沒有佩戴紅領(lǐng)巾,見到老師不主動問好;上下課時有同學不遵守紀律,亂扔垃圾、不愛護公物,損壞班級學校榮譽;出去上室外課不關(guān)教室的電燈、洗手不關(guān)閉水籠頭;放學回家學習偷懶,不按時完成作業(yè)……這一切不文明的行為,你一定會覺得這與我們的文明小公民是多么不相稱呀!可仍然有些同學對于這些不文明的行為不以為恥、不以為怪,并且為之辯護說:區(qū)區(qū)小事,何足掛齒。難道這真的是區(qū)區(qū)小事嗎?我們要向有這種思想的同學大喝一聲:“你們錯了!如果任其這樣發(fā)展下去,那么文明何在?禮貌又何在呢?”
我們偉大祖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十分注重文明禮貌。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禮待人的故事至今還被人們廣泛傳誦,“孔融四歲,能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毛澤東是上個世紀影響最大的人物,可他從小就養(yǎng)成了對長輩有禮貌的美德,后來當了主席,仍然能以禮待人。由此可見,文明禮貌是多么重要。
古人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只有著手我們身邊的小事,用我們明亮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我們身邊的不文明的行為,然后去改正它,我們就可以說是做到了一名文明小公民的要求了!
在這里,我向同學們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樹立一個信心:我能、我行。我們的校園學習生活,需要有決心、有信心、有行動。
第二,培養(yǎng)一個良好習慣:自覺。學業(yè)進步,貴在自覺。我們要在老師的指引下,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第三,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環(huán)境:安全、穩(wěn)定、文明、有序。每個班級都是學校的縮影,每個學生都代表學校的形象,每寸校園都代表學校面貌,我們要做到語言文明,行為文明,在校園內(nèi)不亂丟垃圾;不欺負小同學;在校外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進網(wǎng)吧、游戲廳;在家尊重父母;在社會做一個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文明禮貌的優(yōu)秀小公民。
同學們,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我們每播下一個動作,將收獲一個習慣;每播下一個習慣,將收獲一個品格,讓我們把文明禮儀放在心上,時時刻刻與文明交談,用它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吧!讓我們從現(xiàn)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習慣。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等等。
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爭做文明小公民,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讓文明小公民在校園處處可見!
爭做文明小公民演講稿 篇3
你們也許會看到一些身強力壯的小伙子,旁若無人地坐在公交車的老弱病殘席上;也許會聽到兩個高談闊論的時髦姑娘,如何興高采烈地發(fā)出“他_的”之聲;也許會遇到有人撞了你一下,不打招呼便揚長而去的情況。每當你看到這一切的時候,你一定會覺得這與我們物質(zhì)文明的發(fā)展是多么不相稱!但是,當前社會上仍然有些人對于這些不文明禮貌的行為不以為恥不以為怪,并且為之辯護說:區(qū)區(qū)小事,何足掛齒。難道這真的是區(qū)區(qū)小事嗎?我們要向有這種思想的人大喝一聲:“你們錯了!如果任其這樣發(fā)展下去,那么文明何在?禮貌又何在呢?”
我們偉大祖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十分注重文明禮貌。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禮待人的故事至今還被人們廣泛傳誦,“融四歲,能讓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生活中最主要的是文明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一切的學識都重要。我們共同生活在社會主義的大家庭中,文明禮貌地處事待人,是我們每個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必修的一課。因此,我們一定要養(yǎng)成講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為了做一個講文明禮貌的社會小標兵,我們要養(yǎng)成哪些習慣呢?比如說,你在公共汽車上,不小心踩了別人的腳,請先說聲“對不起”;別人幫你做了事,要對別人道一聲“謝謝”;在校內(nèi)外,見到老師要熱情打招呼問好;吃飯時,要把最舒適的座位讓給長者,等等,這些都是講文明禮貌的起碼要求,有了這些習慣,才算具備了文明人的基本素質(zhì)。但這些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逐漸養(yǎng)成。
那么怎樣才能養(yǎng)成講文明禮貌的習慣呢?首先要重視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一個人的思想、行為,對別人、對社會是有益還是有害,要有一個衡量的準則,我們通常把這種衡量和指導人們思想、行為的準則,叫做道德。而禮貌與道德是互為表里的。禮貌是道德的外衣,道德是禮貌的內(nèi)涵,因此,我們要認清哪些是我們應該做的,哪些是我們不應該做的,以此來規(guī)范我們的行為。其次,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來培養(yǎng)習慣。比如,在生活中我們常?吹皆诜胖弥安粶售`踏草地”、“請您足下留情”告示牌的公園里、綠化帶中,照樣有人踐踏青草。光靠布置告示來提醒,對有些人看來是無效了,他們對這些告示倒不一定是故意違反,因此,在沒有養(yǎng)成好的習慣的時候,采取一些強制手段也是十分必要的。
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建設祖國的主力軍,共同擔負著創(chuàng)造物質(zhì)文明的重要使命,更擔負著創(chuàng)造精神文明的神圣職責。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做一個文明人,心中牢記文明禮貌。
爭做文明小公民演講稿 篇4
老師推薦給我們一本課外書,書名叫《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我仔細閱讀后,感覺收獲很多。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吹揭恍┒易约阂部赡茉谧霾晃拿鞯男袨,比如上課做小動作,講話;隨地吐痰;有時同學們在一起交談,說臟話。這些不文明的現(xiàn)象,嚴重損害了我們小學生的形象,也許有的同學可能會說:小小事情,不必放在心上!蓖ㄟ^《文明美德伴我成長》的閱讀,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從生活的小事做起,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一個真正的文明好少年。
一個文明好少年,要像書中擁有良好習慣的葉圣陶、富蘭克林;注重表里如一的周恩來、宋慶齡;善于尊重、贊美他人的德蘭修女、威靈頓公爵、畢加索;尊師敬母的__、老舍;寬厚待人的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誠實守信的子貢那樣,在家里尊老愛幼,熱愛勞動:在學校尊敬老師,團結(jié)友愛;在社會講究衛(wèi)生,遵守公共秩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個講文明懂禮儀的好少年。
同學們,我真希望我們每個人能像書中描寫的那些人物一樣,從生活的小事做起,遠離不良的習慣,樹立遠大理想,養(yǎng)成優(yōu)良品德,培養(yǎng)過硬的本領(lǐng),爭做一個文明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