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紅樓夢》中的紫鵑
當然你可以反駁我,諸葛亮和趙云名垂千古不光是由于忠誠,這個問題一會兒再說,先說下一個問題,林黛玉和劉備也是值得肯定的。在封建社會,等級秩序森嚴,唐朝的法律規(guī)定仆人殺主人要償命,主人殺仆人只要坐牢,就連反對昏暴的皇帝和貪官奸賊并為此幾乎被朱元璋砍頭的施耐庵,他在《水滸全傳》中也頗看不起農(nóng)民。而在這樣一個封建大家族中,一個大小姐除了耍點小性之外對仆人從來沒有不好的對待?催^《紅樓夢》的人回答我一聲,林黛玉打過紫鵑嗎?打過雪雁嗎?打過王麼麼嗎?沒有。比起昏貪的賈赦,殘暴的賈政,淫威的鳳姐,還有色狼賈寶玉,林黛玉善良多了。
再想想,劉備對關羽、張飛、趙云、諸葛亮怎么樣?如果關羽遇到的不是禮賢下士的劉備,而是那個自以為是的袁紹,他的忠誠恐怕只能換來和田豐一樣的下場。所以,紫鵑和關羽的成功,一方面是自己忠誠,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林黛玉和劉備。
當然,“忠”是封建性的,特別是愚忠,但紫鵑的“忠”是有原則性的,著就是我說的第二點:深明大義。
“義”是什么?解釋頗多。實話實說,在封建社會,“義”也是封建性的,但畢竟“義”的概念比“忠”的概念更有原則性,也更得人心。
紫鵑也是深明大義的,她甚至為了大義而公然指責自己的主人林黛玉。
在《紅樓夢》中,紫鵑曾經(jīng)有一次與林黛玉發(fā)生激烈沖突。當時林黛玉與賈寶玉鬧了矛盾,林黛玉哭哭啼啼的,紫鵑就公然表示,“寶玉若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由此可見,紫鵑對林黛玉的“忠”不是無原則性的,而是建立在“義”的基礎上的。
相比之下,襲人對賈寶玉的“忠”堪稱愚忠了。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堪稱“忠”的典范,而他的忠也不是愚忠,而是深明大義的忠。劉備有一次做起裁縫來了,諸葛亮就義正詞嚴地批評他;在諸葛亮的監(jiān)督之下,劉禪不敢游山玩水。當然,包括易中天先生在內(nèi)的歷史學家都認為諸葛亮管得太嚴了。不過在中國歷史上,君王但凡不務正業(yè),哪怕取得了一些成就,這個國家就要走下坡路了,比如大工程師漢靈帝,比如大詩人李煜,再比如大畫家宋徽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