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演講稿十篇
法律的演講稿 篇1
各位領導,同學們:
大家好!
從小,媽媽就教育我:“小孩子做了錯事沒關系,但要能知錯就改。如果一錯再錯,長大了就會犯大錯,還會去坐牢呢!”
最近我看到、也聽到了一些事情,回想媽媽對我說過的話,真的很有道理。
前段時間我和媽媽一起看了電視劇《杜鵑的女兒》,講的是一個被人收養(yǎng)的孩子,為了要獨占養(yǎng)母的愛,竟把養(yǎng)母的親手女兒故意弄丟了。在以后十幾年的時光里,她為了讓養(yǎng)母找不到親生女兒,想盡辦法,做了更多的錯事和壞事,但當養(yǎng)母找到了親生女兒時,一切真相大白,這位養(yǎng)女最后因為違法受到了應有的懲罰。當我看完這個電視劇時,我就對媽媽說:“我最討厭這個人了,她老是做壞事,還以為別人不會知道!”其實當她當做第一件壞事的時候,如果能及時向養(yǎng)母承認錯誤,就不會一錯再錯,直到后來坐牢為止。
還有一件事對我印象也很深。11月份中旬,媽媽表弟的妻子在騎電瓶車時被汽車撞倒了,當場死亡,但駕駛員卻逃跑了。不過,交警們很快就把他抓住了。原來肇事司機是一個山東人,他什么都不懂,以為只要逃跑就沒事了。后來我聽媽媽說,其實他這樣逃跑對自己對別人都不好。本來他不逃跑的話,可以直接報警,并且等待保險公司來現(xiàn)場拍照取證,便于賠償。但他這一跑,保險公司沒了現(xiàn)場取證,表舅家就不能從保險公司獲得賠償。而對于這個司機來說,他犯了“肇事逃逸罪”,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他能懂一點法,就不會逃跑了,也就不會給表舅家造成更大的傷害。
所以,作為一個孩子,要從小知道做人的道理,知道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還要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習中懂得法律的重要性,做一個知法、懂法的小公民。
法律、法令、條例等的總稱“——這是”法“在《新華字典》里的解釋。打小就知道這個”法‘,可如今小學快畢業(yè)了,還不知道“法”具體是什么概念。《新華字典》里的解釋對于廣大群眾們來說過于模糊、抽象
對我們而言,最熟悉的莫過于交通法則了,常聽大人們說’某某某又醉酒駕駛了,某某某因為急,沒看紅綠燈,撞到行人了,某某某開車沒系保險帶,被罰款了……‘可還有人明知故犯,在不該停車的路邊停車、闖紅燈、醉酒駕駛……我迷茫了,為什么有些人明知道法,卻不尊重法。法,你在哪?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知道了我們兒童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法的保護,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家長、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包括對學生罰抄詩詞、課文等)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從此,我學會了保護自己并不侵犯他人的尊嚴。
其實,法就在我們身邊。自從頒出了《禁酒法》,平時親友相聚時喜歡小飲一口的爸爸也完全按照“開車不喝酒,飲酒不開車”來行事,別看親友們說少喝一口查不出來,但是一旦出事就是大事了,再說了,法雖然約束了自己,但也給大家一個和諧的社會。生活中,其實處處都有法的影子,也許,就在你不經(jīng)意時,就動用了法的力量,維護了自己的權利。如購買了偽劣商品,可撥打12315到消費者協(xié)會,維護自身權益。受人恐嚇,打110,能夠保護人身安全。大家除了知道殺、搶、強、奪、偷之外,還應該更知法、更懂法。法律,應該受到人民群眾的認識、認知。法是無比尊嚴的,無比神圣的,是不可侵犯的。
你是學生,就應該遵守校規(guī);你是工人,就應該服從指揮;你是醫(yī)生,就應該按規(guī)定行醫(yī)……只有法治,才能建設一個美好、和諧的家園。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攜手維護法神圣的尊嚴,維,護世界的和平。讓更多人知法、效法,就是盡我們所盡的一份微薄的責任!
法律的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叫,現(xiàn)任職務。我今天競聘的是企管及法律事務崗位。政治家富蘭克林曾說過:“要推動你的事業(yè),而不要等事業(yè)去推動你!”多年來我的一直把這句話視為座右銘,激勵自己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也正是在這句話的激勵下,今天我滿懷信心和激情的走到演講臺上,我自信有能力挑起這份重擔。
下面,我先簡單的介紹一下自己。
我今年27歲,函授本科學歷,工商管理專業(yè),經(jīng)濟師職稱。我于20xx年應聘到本公司,先后從事綜合辦公室后勤主辦,以及行政管理崗位。俗話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工作中我總是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有一份力出一份力。因而多次獲得領導和同事們的肯定和好評。
經(jīng)過綜合權衡,我自認在這次競聘中有如下優(yōu)勢!
第一、我進入公司早,熟悉公司經(jīng)營情況,工作經(jīng)驗豐富。在20xx年,公司成立之初,我便應聘進入公司。七年來,隨著公司的起步、發(fā)展及壯大,我也逐漸成長、成熟起來,不僅熟悉各個環(huán)節(jié)與流程,熟悉公司經(jīng)營情況,而且了解公司產(chǎn)品的市場前景與競爭對手。同時,七年來,多崗位的磨礪,使我不僅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jīng)驗,也鍛煉了較強的工作能力,從而對作好企管及法律事務工作打下了基礎。
第二、我善于學習,具有較為扎實的企管及法律知識。我深知,要做好工作光靠熱情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有專業(yè)扎實的理論知識。因而我在工作后非常注重加強自己的理論學習,積極參加了工商管理專業(yè)的函授學習,并取得本科學歷。同時我閱讀了大量企管及法律書籍,從而熟知了本行業(yè)政策法規(guī);另外我還積極參加系統(tǒng)內(nèi)的各種培訓,并虛心向素質(zhì)高、業(yè)務好的同事請教,為做好工作做了大量的知識儲備。
第三、我親和力強,文筆好,有較強的溝通、組織、協(xié)調(diào)與緊急應變能力。我為人隨和,性格外向,喜歡和人溝通,能夠?qū)捜荽,尊敬領導、團結同事,因而在公司內(nèi)人際關系較好。另外我文筆較好,幾年綜合辦公室后勤主辦,及行政管理崗位的鍛煉,使我具備了較強的溝通協(xié)調(diào)能力。在辦理業(yè)務時,我能夠?qū)Ω鞣N應急事件和矛盾,做出正確及時妥善的處理。因此,就工作能力而言,我非常適合企管法律崗。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如果我有幸當選,我一定努力做好如下幾點:
一是真誠講團結。多年的工作經(jīng)歷,使我認識到同事之間,支持、諒解和友誼比什么都重要。在團結方面,我一定要擺正位置,正確認識和看待自己。在生活上多關心同事,做到多理解,多鼓勵、多支持。努力團結同志們一道工作。
二是廉潔自律、優(yōu)化作風,加強自身素質(zhì)建設。我深知,只有處處以身作則,嚴以律己、廉潔奉公、淡泊名利,才能做好企管及法律事務崗位。為此,我將牢固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作風,緊緊圍繞我公司的工作思路,端正為公司服務的態(tài)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zhì)量。
三是是以服務為手段,積極履行職責。我們的所有工作都應始于服務,終于服務。因而我將樹立服務意識、務實意識,以維護本單位利益為目標,積極做好包括績效考核、制定計劃、建章建制等全方位的企管工作,及包括執(zhí)照年檢、合同起草、簽訂與執(zhí)行等在內(nèi)的各種法律事務工作。為領導決策提供正確有效的企管及法律信息,為公司健康平穩(wěn)快速的發(fā)展保駕護航。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幾分鐘的競聘演講,并不能盡述我對作好今后工作的諸多設想,然而卻足以表達我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和對公司的熱愛。我有激情,有膽識,有思想,有韌勁,更有一顆上進心。請相信,今后我會在工作崗位上用行動詮釋我今天的話語,以百倍的信心和努力,把工作做好,為公司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向各位領導和評委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謝謝大家!
法律的演講稿 篇3
各位領導,同學們:
大家好!
大家知道法官憑什么來判定誰是誰非嗎?
對,就是法律。你一出生就成了這個世界的一分子,成了受法律保護的公民。法律就會賦予你一定的權利和義務,自由和約束。權利是夠廣泛的了,比如,每一個人都有生命權、榮譽權等等,在遇到傷害時,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權利。我們享有的自由也是廣泛的,但我們的許多行為還必須受到約束。別忘了,約束是為了讓你飛得更高、更遠,你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異想天開而斷送了自己的前程。做什么事都要先想一想,這樣做對自己有什么害處,對別人有什么害處,對社會有什么害處,不要違背了自己的良心,甚至觸犯了法律。
大家都知道,助人為樂是大力提倡的社會公德,但在幫助別人時也要想一想,不要好心辦了壞事,害人又害已。CCTV-12的《法律講堂》欄目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叫劉陽的孩子,他很討厭同班同學沈強,于是,這請他的好友李嚴幫忙報復,劉陽先介紹沈強和李嚴認識。李嚴想了一個計策。有一天,他們?nèi)朔艑W后沒有直接回家,一直玩到天黑,李嚴和劉強把沈強騙到?jīng)]有人的地方,搶走了沈強的筆記本電腦,還威協(xié)他不讓他告訴老師和家長。最后沈強的家長還是知道了,到派出所報了案。李嚴和劉強受到了法律的嚴懲。李嚴不能明辨是非,盲目替朋友幫忙,不僅害了自己,也害了他的好朋友。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幫人隱藏偷來的東西,就會犯窩藏罪,包庇別人犯罪會犯包庇罪等等。
我們年紀還小,不懂的東西很多,我們可要好好學習呀,千萬不要做個小小的法盲,但我們只要記住最基本的一條就可以了,那就是:勿以善小不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法在我身邊,我們要遵紀守法。
法律的演講稿 篇4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法律——一個用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去審視,又能保障人們利益的判決。生活中,它不僅僅造福人類,還讓我懂得如何遵紀守法,使我受益無窮。
有一次,爸爸帶著我駕駛著摩托車到姑媽家做客。那天,烏云密布,還下著傾盆大雨,路濕漉漉的,大街上人煙稀少,十分可怕。但是,爸爸卻一邊悠揚地吹著口哨,一邊搖頭晃腦打拍子,還神氣十足地向我炫耀:“女兒,你看咱倆多開心呀,無憂無慮,快活極了!”此刻,他就像一只翱翔于空中自由自在的鳥兒,得意洋洋。但是,當我聽到爸爸這高傲自滿的話時,我的眼睛里露出了驚訝的神情。其實,爸爸開摩托車一向以來都沒有戴鋼盔,而且開車的速度行云流水,急如閃電,毫不理會周圍的狀況就魯莽直沖,盡管大伙如何勸說他,爸爸還是屢教不改。這次,爸爸依然沒有戴鋼盔就開摩托車,可真讓人惱恨。我明白,鋼盔對司機來說十分重要,無論在什么時候,司機只要開車,就得戴上鋼盔,要是出了什么意外,不但違反了規(guī)定,負上法律職責,而且還害人害己,后果就不堪設想。為了能安全地到達姑媽家;為了爸爸的個人安危;更為了能讓爸爸遵紀守法,我決定要好好教導爸爸一番,讓他專心開車。于是,我便認真的說起話來:“爸爸,開車時請您戴上鋼盔,因為鋼盔對每一位司機都十分重要,它能在發(fā)生意外是保護司機的頭部,減少司機受傷的范圍,而且您開車那快,已經(jīng)違反了相關的規(guī)定……”“行了!行了!傻孩子,你懂什么!”我的話還沒說完,爸爸就反駁了我。
我的火上來了,兩眼直瞪著爸爸,怒氣沖沖地嚷道:“爸爸,要是出了什么意外,您負責得起嗎?”“男子漢大丈夫,有什么負責不起的!”爸爸理直氣壯地回答?吹桨职帜歉彼佬圆桓牡哪,我感到自我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我可輸?shù)谩靶姆诜,決定再不理這個自以為是的爸爸。突然,就在正前方,一輛摩托車直向我們沖來,看到這一幕,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里,“!”的一聲大叫起來。這時,嚇得手忙腳亂的爸爸瞪圓了眼,快要撞車了,就在這危急的一刻,爸爸來了一個急剎,我的身子猛地向前一傾,而爸爸險些拋出車外。但是,由于摩托車的車身得不到平衡,便側(cè)倒在地上,爸爸被送進了醫(yī)院,只見他緊閉著眼睛嘆息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經(jīng)過那次嚴厲的教訓后,爸爸最后改掉了開車的壞習慣,但是卻要負上法律職責。的確,不遵守法律規(guī)定的人就要負上法律職責,他不但傷害了自我,還連累了親人、朋友,做出了危害社會的事,留下了永不能擦去的痕跡,讓自我后悔莫及。
同學們,讓我們做一個遵紀守法,熱愛法律的優(yōu)秀小公民吧!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昌盛繁榮,快樂和平!
法律的演講稿 篇5
親愛額同志們:
其實在座的各位,每時每刻在考慮很多的事情,尤其是工作方面的事情,我組要談得內(nèi)容肯定也在諸位的思考范圍之列了,但是為了很好的把本次作業(yè)完成,只能先把我組不成熟的點想法分享給大家,希望互幫助共同進步。
大家都知道大多的說法都是基于某種前提展開的。我組的這點小想法也不例外。我們的假設是,我們每個人都掌握了充足的法律等理論知識。問題是?我們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還需要學習些什么?
一、先看案例和農(nóng)村社會中存在的現(xiàn)象:
首先是,我們上周看到的江西衛(wèi)視金牌調(diào)解的那個(誰來幫幫我),我們撇開很多東西,從另一個方面來思考,是不是鄉(xiāng)村的“無法”社會造成的?
第二是,大家都知道我國的農(nóng)村,尤其是偏僻的,比較落后的西北和西南的農(nóng)村,宗教觀念,社會分化,面子觀念等等特別的嚴重。比如,在村莊修的最好的建筑是廟宇或者是教堂,比如家族修家譜、建祠堂而要游街,然后引起另姓家族的不滿引起的群毆,比如,異姓村子間的群毆,或者家族與家族因為前輩子說不清楚的土地引起的斗毆等等。
例子很多,時間關系不細展開。
二、通過分析,在以后工作中我們應該:
費孝通說過,“中國鄉(xiāng)土社會······是個“無法”社會,假如我們把法律限于國家權力所維護的原則,但是“無法”并不影響這個社會的秩序,因為鄉(xiāng)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ぁぁぁぁぁざY卻不需要這有形的權力機構來維護禮這種規(guī)范!
很顯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只用法律理論跟農(nóng)村當事人理論是理論不來的,尤其像我們大都在偏遠的、落后的、農(nóng)村工作同志來說,我們還要掌握更多的“社會常識”。我組先列舉幾點:
一是,若我們在工作中考察宗教因素,將宗教的代表人物正確引導,讓其樹立對我們工作有利的態(tài)度,可能在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的糾紛就可以利用人們對宗教的認同和責任感來維護秩序。
二是,面子觀念和熟人社會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假如,我們把“長老統(tǒng)治”遺留下來的老人代表道德權威和輿論權威,很靈活的運用這對于我們工作中也是有利的。
三是,中國人是有很大的從眾心理和隨大流的心理,用梁漱溟的話說,“中國人彼此互以對應為重,一個人不以自己而存在,乃仿佛互為他人而存在!边@方面我們也可以在很多時候在工作中可以利用。
三、小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jīng)建立了,但是在以血緣、鄉(xiāng)緣、學緣、業(yè)緣為基礎的人情文化傳統(tǒng)深厚的中國社會中,大多說的單個個體在面對利益采取策略時,往往選擇了潛規(guī)則而不是法律,尤其在農(nóng)村,這是我們所面臨的工作環(huán)境。我們要依法,但也要依情理,讓法律慢慢深入人心,這個過程無疑是很艱難復雜的,需要過程。
謝謝!
法律的演講稿 篇6
法律在身邊。
法律就在我們的身邊,它像一位隱身的天使,你找到了它,學會了使用它和遵守它,它就會永遠保護你;如果你去違反它,它就會懲罰你。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不要抱有僥幸的心里,因為法就在你、我、大家的身邊。
我的媽媽就是一個法律迷。每天一有空,就看《法制在線》、《今日說法》、《曉華探案》……,很多關于法律的電視節(jié)目。以前,我常常和媽媽爭電視,而媽媽總是不在意地說:“你也該看看,該懂些法律了”。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在升國旗的時候和別人交頭接耳,就觸犯了《國旗法》;亂扔垃圾就觸犯了《環(huán)境法》;當我們被別人威脅時,就可以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在我看的法制電視節(jié)目中,就有一名叫小華的邊遠山區(qū)小女孩。一天放學后,小華剛出校門就被幾個男同學攔住了,這群男同學平時打架斗毆,愛搞惡作劇。這次攔住了小華也是為了搞惡作劇。這時,一個男同學拿出了畫筆,其他人抓住小華,他順勢在小華臉上畫了一些圖片,還譏笑地說:“丑陋,太難看了,再怎么畫妝,也成不了鳳凰”。小華的眼淚“唰”地流了下來,含著淚逃離了現(xiàn)場。小華回到家前思后想,為了討回公道,于是,就將此事訴諸法律,挽回了那份至家無上的尊嚴。
法律是一盞明燈,可以照亮我們?nèi)松牡缆罚环墒且患芴炱,是來稱量公平與正義;法律又像一把利劍,讓邪惡無處容身。與法律交朋友吧,讓我們一起做一個知法、懂法、用法、學法、守法的學生吧!
法律的演講稿 篇7
法律伴我行 平時,我總是喜歡看《人與社會》、《今日說法》、《走近科學》等等一系列的法制專欄,它們使我懂得了許多關于法律和社會上的知識,其中,《今日說法》更是為我解決了許多生活上的難題。 記得有一天中午,我們一家跟往常一樣,在客廳里看著新聞。
正看得入神, 門鈴卻不知趣的“叮咚..叮咚”響了起來,我打開門一看,原來是陳叔叔——一個關系比較生疏的遠房親戚,拎著大包小包站在門外。我忙打了一個招呼,爸爸媽媽見狀,立刻站起來歡迎:“啊晴,怎么有空過來坐?”“表哥、表嫂,我這次來是向你們推薦一些好東西……”他笑瞇瞇地說。我一聽,立刻警惕起來,心想:‘推薦’,不就是搞傳銷嘛?上星期的《今日說法》里說過,私自搞傳銷是犯法的,難道……爸爸媽媽的神情也有了變化,問道:“好東西?你最近在哪上班?”陳叔叔湊近爸爸耳邊,悄悄地說:“我,我不就是干推銷的嘛!薄巴其N?”媽媽問。
陳叔叔立馬從那大袋子里拿出一些瓶瓶罐罐,有潤膚霜、化妝品、洗滌劑、奶粉……什么亂七八糟的都有,我更懷疑了,陳叔叔說:“這些都是好東西,外面市場價比我這些要高好幾倍呢……”他還向我們介紹了這些產(chǎn)品的好處、用途等,我實在聽不下去了,拉起媽媽往房里走:“媽,難道您看不出叔叔在搞傳銷嘛,傳銷是犯法的呀!”媽媽把我拉到一邊:“別胡說,叔叔是搞推銷,。”我又說:“媽,您怎么這么糊涂,電視上不是說凡是搞傳銷的都會先騙自己的親戚朋友,更重要的是他沒有許可證書之類的東西。 眿寢屓粲兴迹骸澳惴治龅靡矝]有錯,照這么說我們不能買他的東西,不然他會得寸進尺,三番四次來我們家!薄皩!”看到媽媽終于醒悟,我高興極了。媽媽拉起爸爸悄悄說了幾句話之后,爸爸向陳叔叔問道:“那你有什么證書,還有廠家之類的說明呢?”陳叔叔顯然被問到了,含含糊糊地不知道說什么,媽媽又說:“啊晴,做人要對得起天地良心,你明知道傳銷是犯法的,怎么能知法犯法呢?”陳叔叔聽后臉頓時通紅,灰溜溜的走了。
其實,作為社會的好公民,應該做到知法守法,而未成年人作為新時代的小主人,更應該做到這一點,,只要每個人都遵紀守法和懂法,那么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法律的演講稿 篇8
現(xiàn)代民主社會的法律之所以能在社會生活中起作用不僅僅是對強力的屈服,也不僅僅是因為法律是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體現(xiàn),更為重要的是因為法律體現(xiàn)了整個社會基本價值評判標準,是因為在法治中法律具有其權威性、普遍性、統(tǒng)一性和完備性。 法律因此而在社會生活中有較地運行,并扮演著秩序的維護者和正義的守護著的角色。
但是,現(xiàn)在的中國社會對法律卻表現(xiàn)出了前所未有的冷漠、不尊重,甚至是蔑視!中國出現(xiàn)了法律信仰危機!這種情況是前所未有的。在集權社會中,人們對法律的不信任是因為法律是少數(shù)統(tǒng)治者為其利益而制定的統(tǒng)治工具,在那樣的社會中向強力屈服,只是一種必要的行為,而不是一種意志的行為 ,因此對法律的服從是出于一種畏懼而非自愿。并且至少在強力之下,法律的運行相對而言還是較有效率的。但是,現(xiàn)在所出現(xiàn)的情況與以往不同——人們不僅不相信法律,甚至連對法律最起碼的尊重與畏懼都沒有了,所有的只是冷漠與蔑視。
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重的。有轉(zhuǎn)形時期社會變革的原因,也有對外開放制度變革的因素,但是最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法律的形式價值(權威性、普遍性、統(tǒng)一性和完備性)的缺失。作為法的一種形式價值,權威性指的是任何個人或團體都必須無條件服從法律的支配,法律的尊嚴神圣不可侵犯;普遍性指的是不因人設法,用一般性規(guī)則來調(diào)控所有人的同類行為;統(tǒng)一性指的是保持法律制度本身的和諧一致,消除矛盾和混亂;完備性指的是實現(xiàn)有法可依,在應由法律加以調(diào)整的行為領域消除法律空白和漏洞。
在中國計劃經(jīng)濟的影子尚未消除,市場經(jīng)濟體制尚未完備;經(jīng)濟體制改革迅速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相對落后的社會環(huán)境下,法律的權威性、普遍性、統(tǒng)一性和完備性所剩無幾。
一、法律權威性的缺失
1、 憲法的軟弱無力
憲法是一國的根本大法,在一國的法律體系中是有至高無尚的神圣地位的。如果把法律體系比作一個王國,那么憲法就是一國之君,其神圣的地位是無可爭辯的,其權威性不可被否認。但是在我國憲法的形式意義多于實質(zhì)意義,政治意義多于法律意義。憲法就象是一個被奪了權的君主,有其名而無其實。而追根究底就是因為我們的憲法缺乏可訴性,且沒有一套完備的違憲審查制度。法律制定出來就是要被觸犯的,是要被實施、被執(zhí)行的。沒有國家強制力保障而不能被實施、執(zhí)行的法是毫無意義的。這是基本的法律規(guī)則,也是常識。但是在中國,其他法律都可以進入訴訟程序,惟獨作為國家根本大法和效力最高的憲法卻不可以,從1954年憲法至今都是如此。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奇怪的現(xiàn)象。也正因如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僅成了一種擺設,在平常人心中憲法不過是個空架子擺了,而在權力階層之中它更是一紙空文而已。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談,憲法之無可訴性也正是源于其形式性和濃厚的政治性。因為其形式性,憲法的實質(zhì)內(nèi)容就被忽視了;因為其政治性,憲法成了一只燙手的山芋、棘手的刺猬沒人敢碰,即便有人敢訴,也沒人敢受訴,即便有人敢受訴,多數(shù)情況下也會被上層否定,且會惹得一身騷。如此憲法的權威性何從談起?!
2、 立法機關的作用被弱化
我國的立法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但同時也是最高權力機構,監(jiān)督國家生活的運行。立法本是件十分復雜的工作,具有高度的技術性。但是,作為我國的立法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開會時間一年極其之短不說,其代表的組成人員的素質(zhì)也并不高:甚至曾有不識字的勞動婦女連續(xù)擔任幾屆全國人大代表,我們竟以此為驕傲而用為表現(xiàn)我國民主的典型加以大力宣揚。但是,作為一個國家法制建設隊伍的重要生力軍的律師卻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銷聲匿跡多年。也正因如此,我國立法機關的立法及其對法律的監(jiān)督審查作用被大大地削弱了。
3、 法律的非大眾化(訴訟成本高,執(zhí)行不力)
法律的非大眾化是造成法律權威性缺失的又一原因。由于法律的非大眾化,法律無法在平民階層中扎根,以至無法在社會中形成一種法律文化。法律在百姓中的權威也就無從談起。
法律非大眾化的原因有二:訴訟成本高,執(zhí)行不力;法律服務資源的稀缺
就我國階段而言,訴訟成本由三部分組成:正常成本、非正常成本和額外成本
a、 正常成本:訴訟費用、律師費、車馬費、誤工費
這些成本是普通訴訟中一般所需付出的。
、 訴訟費用: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及《人民法院訴訟費用收費辦法》的規(guī)定,訴訟費用包括案件受理費、申請費和其他訴訟費用三種。受理費用又分為財產(chǎn)案件受理費和非財產(chǎn)案件受理費。其中有關財產(chǎn)的案件是根據(jù)財產(chǎn)的價額或金額按規(guī)定比例征收訴訟費用,非財產(chǎn)案件則按件收費。若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執(zhí)行法律規(guī)定的由人民法院執(zhí)行的法律文書或是申請人民法院采取財產(chǎn)保全措施等還要交納一定的申請費。此之外,在實際財產(chǎn)案件的訴訟中當事人還要負擔勘驗費、鑒定費、公告費、翻譯費;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出庭時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補助費以有其它在執(zhí)行過程中實際支出的費用。
② 律師費:當前,中國的律師收費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限定,而是各地區(qū)根據(jù)當?shù)氐那闆r自行定價的。拿浙江杭州某律師事務所為例,一般案件的代理費用是1800元起,勞動爭議案件50元/件。
③ 車馬費、誤工費:這是當事人因處理與案件相關事宜的需要所必然要付出的成本。
b、 非正常成本:這種成本不是法制建全的國渡所存在的,但卻是我國不少地區(qū)當事人在打官司時必然要付出的成本,主要表現(xiàn)在司法機關、執(zhí)法機關及與案件有關的權力人員的吃拿卡要行為。當事人為此所付出的成本可能遠遠大于打官司所需的正當成本。
c、 額外成本:在當前的環(huán)境與體制下,訴訟效率低下、案件久拖不決的情況較為普遍。同時,錯案率居高不下,當事人因上訴、申訴而不得不承擔的誤工費用、車馬費用也相當可觀,而由此給當事人所造成的精神壓力更是使當事人畏而怯步。
高額的訴訟成本已成為阻怯當事人進入司法救助的高門砍,尋求司法救助不僅沒能使當事人得到利益,反而使其產(chǎn)生更大的損失。而當前對案件判決的執(zhí)行不利更是使當事人雪上加霜。除此之外,我國現(xiàn)階段各種法律服務資源的稀缺使法律服務的價格居高不下,使得尋常百姓很難接近。這都使得法律與普通大眾越來越遠。
二、法律普遍性的缺失
1、 地方保護主義
當前的司法、行政體系,使得司法地方化現(xiàn)象嚴重。而立法權的下放與違憲審查制度、對抽象行政行為監(jiān)督的缺位導致因地設法,因地執(zhí)法,用區(qū)別性規(guī)則來調(diào)控不同人群的同類行為,導致了法律普遍性的缺失。
2、 身份立法(所有制歧視、國別歧視特別是對內(nèi)歧視)
由于我國自建國以來一直都是實行社會主義的計劃經(jīng)濟制度,在政治上標榜人民民主專政,對除公有及集體財產(chǎn)之外的其他性質(zhì)的財產(chǎn)都毫不掩飾地實行正向歧視。即便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后,在市場經(jīng)濟已經(jīng)初步建立起來的今天,在政治經(jīng)濟生活中仍然實行對非公有財產(chǎn)實行區(qū)別對待,而形成了國內(nèi)立法司法執(zhí)法上的實際不平等。
此外,自改革開放以來為了發(fā)展本國經(jīng)濟,我們就一直把引進外資作為自己的重要任務,由此出臺了一系列的對外資的優(yōu)惠政策。各地方則在中央的基礎上推出了更為優(yōu)厚的待遇。直至今天出現(xiàn)了有些地方的政府為了招商引資不惜“賠本賺吆喝”。如東部某地,政府將國有土地使用權買給外商的價格僅為10-20萬/畝,而買給國內(nèi)開發(fā)商特別是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則達100萬/畝,從差價中彌補損失。
基于上述兩種情況,形成了一個特別的情況。因所有制的關系,國家在行業(yè)中對外資實行歧視待遇;因發(fā)展經(jīng)濟地需要,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對內(nèi)資實行歧視待遇。這種雙向歧視則是因人立法、執(zhí)法的結果,也導致了法律普遍性的缺失。
3、 法律之外的特權階層
除上述的不平等外,還存在著一種隱性的不平等——權力階層的存在。
雖然法律的規(guī)定是平等的。但是法律賦予了社會的一定階層以一定的權力,但是又沒有為這種權力的行使設計一個合理的監(jiān)管制度。權力和資本一樣,也具有聚集效應,只要有尋租的空間,就會最大化地轉(zhuǎn)化為利益,F(xiàn)行制度中的監(jiān)管漏洞就為權力尋租提供了一個極佳的環(huán)境,在社會中形成了一個現(xiàn)實的特權階層——權力階層。
法律與現(xiàn)實的巨大反差在人們心中形成了一個概念——“法律無用”。
三、法律統(tǒng)一性的缺失
1、 地方立法盛行——立法戰(zhàn)國時代
我國的地方立法權是比較大的。由于數(shù)字考“官”制度的存在使地方政府與當?shù)仄髽I(yè)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形成了共同的利益集團;同時也由于不存在違憲審查制度、對抽象行政行為的審查制度,并且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jiān)督職能也形同虛設。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我國的立法也進入了戰(zhàn)國時代:地方權力機關和地方政府或為了本地方利益或為了本集團利益,不惜違背全國性的基本法律爭相立法,相互抗衡。這使得到不同的地方辦案、打官司都首先得熟悉當?shù)氐耐痢胺伞,打官司成了打“管轄權”。法律的統(tǒng)一性遭到了極大的破壞。
2、 新法與舊法的沖突
中國社會處于轉(zhuǎn)型時期,計劃經(jīng)濟的影子尚未消去,市場經(jīng)濟的體制也尚未健全。我國加入WTO后,法制轉(zhuǎn)型速度雖在加快,但新法與舊法的沖突尚未完全消除,同一個案件,由不同的法官采用不同的法律進行審判,其結果可能就是完全相反的。這不僅使法律缺乏了應有的穩(wěn)定性,也造成了法律的不統(tǒng)一。
四、法律完備性的缺失
雖然我國已基本建立了社會主義法制的框架,但是總得說來還是粗細條的。我國的法制尚在發(fā)育期,談不上完備也就更談不上成熟了。
從總體上來看,未形成以憲法為中心的法律體系。憲法中未能較全面地規(guī)定公民的基本權利,其子法中也就更談不上保護了。不僅如此,我國各部門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甚至有對憲法公然的違背,但由于沒有完善的法律體系對此進行糾正,現(xiàn)實對經(jīng)此也無可奈何。
局部而言,我國的法律并沒有較全面地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少的新興領域或次新興領域都沒有相應的法律的規(guī)制,造成了社會秩序的混亂,從而進一步造成了社會生活的不公平。
法律的演講稿 篇9
從小,媽媽就教育我:“小孩子做了錯事沒關系,但要能知錯就改。如果一錯再錯,長大了就會犯大錯,還會去坐牢呢!”
最近我看到、也聽到了一些事情,回想媽媽對我說過的話,真的很有道理。
前段時間我和媽媽一起看了電視劇《杜鵑的女兒》,講的是一個被人收養(yǎng)的孩子,為了要獨占養(yǎng)母的愛,竟把養(yǎng)母的親手女兒故意弄丟了。在以后十幾年的時光里,她為了讓養(yǎng)母找不到親生女兒,想盡辦法,做了更多的錯事和壞事,但當養(yǎng)母找到了親生女兒時,一切真相大白,這位養(yǎng)女最后因為違法受到了應有的懲罰。當我看完這個電視劇時,我就對媽媽說:“我最討厭這個人了,她老是做壞事,還以為別人不會知道!”其實當她當做第一件壞事的時候,如果能及時向養(yǎng)母承認錯誤,就不會一錯再錯,直到后來坐牢為止。
還有一件事對我印象也很深。11月份中旬,媽媽表弟的妻子在騎電瓶車時被汽車撞倒了,當場死亡,但駕駛員卻逃跑了。不過,交警們很快就把他抓住了。原來肇事司機是一個山東人,他什么都不懂,以為只要逃跑就沒事了。后來我聽媽媽說,其實他這樣逃跑對自己對別人都不好。本來他不逃跑的話,可以直接報警,并且等待保險公司來現(xiàn)場拍照取證,便于賠償。但他這一跑,保險公司沒了現(xiàn)場取證,表舅家就不能從保險公司獲得賠償。而對于這個司機來說,他犯了“肇事逃逸罪”,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他能懂一點法,就不會逃跑了,也就不會給表舅家造成更大的傷害。
所以,作為一個孩子,要從小知道做人的道理,知道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還要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習中懂得法律的重要性,做一個知法、懂法的小公民。
法律、法令、條例等的總稱“——這是”法“在《新華字典》里的解釋。打小就知道這個”法‘,可如今小學快畢業(yè)了,還不知道“法”具體是什么概念!缎氯A字典》里的解釋對于廣大群眾們來說過于模糊、抽象
對我們而言,最熟悉的莫過于交通法則了,常聽大人們說’某某某又醉酒駕駛了,某某某因為急,沒看紅綠燈,撞到行人了,某某某開車沒系保險帶,被罰款了……‘可還有人明知故犯,在不該停車的路邊停車、闖紅燈、醉酒駕駛……我迷茫了,為什么有些人明知道法,卻不尊重法。法,你在哪?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知道了我們兒童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法的保護,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家長、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包括對學生罰抄詩詞、課文等)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從此,我學會了保護自己并不侵犯他人的尊嚴。
其實,法就在我們身邊。自從頒出了《禁酒法》,平時親友相聚時喜歡小飲一口的爸爸也完全按照“開車不喝酒,飲酒不開車”來行事,別看親友們說少喝一口查不出來,但是一旦出事就是大事了,再說了,法雖然約束了自己,但也給大家一個和諧的社會。生活中,其實處處都有法的影子,也許,就在你不經(jīng)意時,就動用了法的力量,維護了自己的權利。如購買了偽劣商品,可撥打12315到消費者協(xié)會,維護自身權益。受人恐嚇,打110,能夠保護人身安全。大家除了知道殺、搶、強、奪、偷之外,還應該更知法、更懂法。法律,應該受到人民群眾的認識、認知。法是無比尊嚴的,無比神圣的,是不可侵犯的。
你是學生,就應該遵守校規(guī);你是工人,就應該服從指揮;你是醫(yī)生,就應該按規(guī)定行醫(yī)……只有法治,才能建設一個美好、和諧的家園。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攜手維護法神圣的尊嚴,維,護世界的和平。讓更多人知法、效法,就是盡我們所盡的一份微薄的責任!
法律的演講稿 篇10
平日里媽媽總愛看《人與社會》、《今日說法》、《小華探案》等法制節(jié)目,我也跟著看,時間長了,潛移默化讓我懂得了不少法律知識,他時刻提醒我要做一個守法懂法的小學生,并維護法律的尊嚴。
日常生活中,很多法律故事就在我們身邊發(fā)生。記得一次放學的路上拐彎處,我看見圍了很多人,湊上前一看,只見一個小學生正躺在地下抱頭大哭,滿臉是血,他騎的那輛嶄新的賽車已經(jīng)被撞得面目全非,原來這位小學生騎車在拐彎時,沒有減速,也不剎閘,最后與一輛迎面開來的三輪車相撞,幸虧這位三輪車司機開得不快,要不后果不堪設想。我國法律規(guī)定:未滿十二周歲的孩子不準騎自行車上路,這位小學生應負法律責任,我想通過這次教訓,他一定會吸取教訓,提高法律意識的。
有一次我在法制頻道上看到了這樣一件真實的事件:一個小男孩因父母離異,從小跟著年邁的爺爺生活,后來他整日迷戀于網(wǎng)吧打游戲,因為沒錢花,他先偷了爺爺?shù)腻X,又偷了鄰居的錢,鄰居阿姨懷疑他就對著他家破口大罵,同時他也遭到了爺爺?shù)拇蛄R,他為此懷恨在心,竟尋機偷偷地在鄰居和爺爺?shù)耐胫蟹爬鲜笏,毒死了那位阿姨和自己的爺爺,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得到了法律的嚴懲,當他被送入監(jiān)獄時,他淚流滿面,覺得愧對含辛茹苦撫養(yǎng)他數(shù)十年的爺爺,也對不起自己的鄰居,可是后悔晚矣。
現(xiàn)在青少年的犯罪率逐年攀升,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的法律意識淡薄,不懂法,因此我們從小就要自覺學習法律知識,做一個知法守法的文明小學生,為和諧社會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