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自立自信演講稿(精選3篇)
自強自立自信演講稿 篇1
《青年文摘》登載了這樣一篇文章:一個15歲的初中生,每天都在懵懵懂懂的在學;烊兆樱蚣芏窔闊熖訉W,十足的壞學生,連老師都有些怕他,他從沒覺得在有什么不好。15歲,正是情竇初開的年齡,那年他喜歡上了班上的一個女同學,他給她寫了一封情書,她鄙視地看了他一眼,竟然把他的情書貼到了學校的宣傳欄里。雖然他的檢討書在宣傳欄貼過不下20次,但這一次,不知為什么他感到一種刺心的痛;第二年他升入了高中,在后來的高中三年的時間里,他像變了個人似的,拼命地學習,竟然考上了湖南大學。
22歲,他大學畢業(yè),順順利利地進了政府機關(guān)。每天一杯茶一張報地在機關(guān)混日子,他覺得這日子過得也不錯。有一回,他到鄉(xiāng)下去訪親,親友竟然把一頭狼像狗一樣地養(yǎng)在家里護院,他驚問其故,親友告之,這狼自幼就與狗一同馴養(yǎng),久而久之,這狼連長相都有些像狗,更別提狼性了。他當時看著那狼,想想自己,頓時有些心驚。沒多久,他就在別人的惋惜聲中辭職了,去了深圳。
到深圳后,他和許多人一樣,開始了他的求職歷程。他求職的方式和別人有所不同,別人都是按報上的招聘啟事去求職,他不,他專找那些有名的外資公司去求職,而且他總能想方設(shè)法地向外方經(jīng)理面送自薦信。搞得那些外方經(jīng)理一個個莫名其妙的:“我們現(xiàn)在沒有招聘需要啊!”他微笑著告訴對方:“總有一天你們會需要招聘的,真到那時,那么我就是第一個應聘的人。”還別說,他真的被一家公司錄用了。那一年,他24歲。
27歲,他因為成績突出,被調(diào)到地處丹佛的美國總部。上班的第一天,他按中國人的習慣請美國的新同事共進午餐,然而,就在他準備結(jié)帳的時候,同事們卻一個個不合情理地堅持自己結(jié)自己的帳,他當時覺得很尷尬,但同時也明白到了些什么,于是更加努力地工作。
這是一個人的真實經(jīng)歷,他叫王其善,現(xiàn)在是位于美國丹佛市的全球第四大電腦公司的技術(shù)總監(jiān),很受公司器重。他在回母校講課時,講起了他人生中的幾個小片段。他說,15歲時的經(jīng)歷讓我明白,一個人要想被他人接受,并且被他人尊重,首先得自己尊重自己;22歲我開始明白,狼之所以失去狼性,是因為它沒有學會自立;24歲我知道,要想求職成功,首先要自信;而27歲在美國上班的第一天,我知道了美國人為什么要實行AA制:因為每個人都不能指望別人會為自己的人生結(jié)帳,要想獲得成功,你就得自己努力,根本就不能指望別人,這就叫自強。
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15歲或即將15歲,我講的故事也許對你們的成長有一定幫助。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何嘗不是由這么一些片段構(gòu)成的,而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成功,這是成功的公式,人生的哲理。王其善的經(jīng)歷就是明證。但愿同學們從中汲取一些養(yǎng)分,也從中能有所感悟,在人生的歷程中能少走彎路,盡快走向成熟、成材、成功!
自強自立自信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蹦袃寒斪詮姡也环磳。但為什么沒聽過贊揚女兒的名句呢?是女兒們不“符合條件”嗎?
當然不是了。這是因為幾千年來封建思想,重男輕女的影響。其實不是男兒才當自強。女兒也是很自強的。
像對自己曲折的命運而不肯低頭的桑蘭那樣。1998年在紐約市長島舉辦的友好運動會上,桑蘭不幸因脊髓嚴重挫折而造成癱瘓。被譽為“跳馬冠軍”的桑蘭,面對如此殘酷的命運,她并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選擇當挫折的挑戰(zhàn)者,桑蘭一直頑強地堅持著康復訓練,有效地防止了肌肉萎縮。而且她能借助器具熟練地操作電腦、上網(wǎng)與各界朋友交流。按照醫(yī)學常規(guī)來說,這一切是不可能的?糠欠驳囊庵玖妥詮姷木瘢Lm掙脫了癱瘓者的命運。爭奪世界冠軍,是永不滿足的桑蘭的夙愿,受傷之后的桑蘭坦然地接受了命運的挑戰(zhàn)……
桑蘭是一個多么了不起的人物,我真欽佩她,欽佩她那頑強的斗志、自強不息的精神。就桑蘭這一事例就可以證明:“女兒當自強”并不是徒說。而且自強的女兒不止桑蘭一個,還有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張海迪。她也是因疾病而高位截癱瘓,她說:“像所有矢志奮斗的人一樣,我把艱苦的探尋本身視作真正的幸福。”她一直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抗爭,為社會做貢獻。她們那份堅強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自強即是積極進取、不懈追求,是前進的動力,所以人生當自強,不分男女。
“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女兒當自強!笨赡苋藗冋J為這樣念起來不順口吧,也可能人們偏心了。不過,女兒確實當自強,這是事實。
自強自立自信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國強,吾輩當自強》。
當歷史的風吹翻起七十五年前的那一頁,十二月九日一個普通但不平凡的日子。因為在北平發(fā)生了驚天動地的事件――為反對投降和壓迫掀起了學生總運動,到處是掛滿的標語,到處是飄舞的紙單,到處是怒吼的口號,到處是浴血沸騰的青年。這一天,一個蹂躪不屈的民族在蘇醒,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在抗爭,這便是歷史上記載光輝一頁的“129”運動。
“129”運動是“五四”運動以來又一次愛國學生首先行動起來,并得到全國人民響應的運動,至今整整七十五年了。今天,我們在此聚會紀念“129”運動,而對他們“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愛國情操,面對他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我們的心還能平靜嗎?我們還能無動于衷嗎?當然不能!扒笆虏煌笫轮畮煛被仡櫄v史,不僅是緬懷過去,追憶先人,更是為了銘記愛國學生的崇高理想,不斷激勵自己,警示后人,思索當代青年的責任,身為和平年代的我們,切莫以為只有生在亂世才能為國分憂,欲報國何于生于亂世,又何止在沙場上拼殺!同學們,我們是初開的鮮花,我們是初升的太陽,我們的戰(zhàn)場便是我們足下的土地,用我們百倍的努力,學得知識,學得能力,然后用自己強健的雙手開創(chuàng)一片輝煌的天地。要知道振興中華是我們每位同學義不容辭的職責,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更是“129”先驅(qū)們寄托在我們身上的希望。
都說90后是缺乏責任感的一代,頹廢的一代,甚至更有外國報道評論說將衰敗在我們這一代,面對這些蔑視,我們捫心自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是不是也發(fā)生在你我身上,“我爸是李剛”官二代、富二代的稱號又從何而來?當你失去了所有的拐杖,還能昂首挺胸地邁開大步嗎?當你失去了父母堅實的臂膀,會得軟骨病嗎?當你需要承擔一切的社會責任,卻力不從心時,你還會有退一步的自由嗎?我希望聽到一個共同的聲音:不會,不會,不會!在這里,我要大聲地告訴世界,我們有的是熱情,有的是精力,有的是動力,即使已付出了90%的努力,那么就再努力一把吧,發(fā)揮自己所有的潛能,點燃你所有的智慧之光,相信我們會有足夠的奮斗資本,相信我們會有無比輝煌的未來,今天的我們絕不能心安理得地坐享其成,我們需努力,我們需拼搏,我們需堅持,我們需奮斗。我堅信,在未來祖國建設(shè)的征途上,必有你我堅定的身影,新的歷史章將由我們這一代來描繪撰寫。
同學們,行動起來吧!我們肩負著太多的責任,我們承載著太多的希望,今天我要借用梁啟超在《少年說》中的話做為我演講的結(jié)束語: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同學們,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吾輩當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