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殘疾人的演講稿(通用3篇)
鼓勵殘疾人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
大家好!
珊瑚,起初盡管是嬌小無攻擊力,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它沒有抱負,不敢有夢想。它一旦認定了家,就無休止的擴展成長,無人能預測它能量的多少。也許是這附近?也許是這片湖泊?也許是整個大海!他的地位是被認可的,他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故希望在,夢就在!
殘疾人,是一個特殊而困難的弱勢群體,正如珊瑚一樣,同樣有著希望和夢想,同樣有著抱負和追求,同樣有著不屈的力量!
我是一名軍隊轉業(yè)干部,在加入殘聯(lián)隊伍之前,對殘疾人工作知之甚少。工作后的5個月,讓我逐漸對殘疾人工作有了更具體的了解,讓我逐漸把這份工作當做事業(yè)般熱愛,同時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殘疾人和殘疾人家庭的艱辛、殘疾人自身的堅強和從事殘疾人工作的崇高。
鼓勵殘疾人的演講稿 篇2
由于殘疾人比健全人在某些方面具有敏感等特征,除了在舉止形態(tài)、言語談吐外,與殘疾人溝通時,在心理層面除了具備基本前提與靈魂外,對一些基本要素的要求也相對比較高。
在眾多影響因素下,最應當注意和提升的要素是:觀察力和敏感性。不論是需求的探索、情緒的察覺、邏輯的推理……都需要觀察力和敏感性作為依據(jù)和工具。它們也因此成為了溝通的基本要素。
當他獲得了他所需要的“利益”。這里的有可能是有形的(物質上,例如一頓美餐等),也可能是無形的(精神上,例如被保護的渴望、情緒疏解等)。他的需求就被滿足,這樣他會體驗到溝通的快樂,也就會希望并渴望與你交流,這構成了溝通良性循環(huán)的基本要素。
觀察力和敏感性的培養(yǎng)是從對自身的觀察開始。通過訓練,提升自己的敏感性,同時也會提升對外在的觀察能力。
下面教給大家鍛煉觀察力的幾個簡單方法:
1. 當你坐車回家時候,你發(fā)現(xiàn)這一路上有那些不同?
2. 同學(同事)今天和昨天穿的衣服差別在哪里?
3. 觀察力訓練:兩人面對面相互觀察一分鐘后背對背,各自在自己的身上調整三個地方后再面對面,相互找出改變的地方,第二次再互相觀察三分鐘再背對背,各自在自己的身上調整五個地方后再面對面找出改變的地方,最后大家分享觀察的過程,有助于學員將來自我提升觀察能力。
鼓勵殘疾人的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1992年10月14日,聯(lián)合國第四__屆大會通過了決議,確定每年12月3日為“世界殘疾人日”。今年12月3日我們迎來了第20個“世界殘疾人日”。
許多動作對我們來說輕而易舉,對肢殘人來講卻是一種奢望:繽紛的色彩對我們來說司空見慣,對盲人來講卻是一種幻想;美妙的自然之聲對我們來說習以為常,對聾啞者來說確實一個遙遠的夢。
所以,我們要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溫暖。也許有人會說:“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又不止一個兩個,我們幫的過來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讓我為你講一個故事:暴風雨過后,許多小魚被卷上海灘困在淺水灣里。一個小男孩不停地將小魚撈起重新放回大海。路人不禁問:“孩子,這里有幾百甚至幾千條的小魚,你救的過來嗎?”“我知道我救不過來!蹦泻⒒卮。“那你為什么還要堅持這么做呢?”路人接著問!耙驗槊織l小魚都想回家呀!”男孩堅定地說。
哪條小魚不渴望回歸大海?哪棵小草不企盼陽光雨露?哪個人不希望自己健康快樂、生活順心?關愛殘疾人,應該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事情不在大小,即使是一次自然的讓座,一個不經(jīng)意的關心的眼神,一句溫暖的問候,一個熱心的攙扶,都會給他們帶去莫大的溫暖和快樂。
一個巴掌拍不響,眾人鼓掌聲震天,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如果我們都能伸出自己的友愛之手,奉獻自己的珍愛之心,我們的校園會多一些笑聲,我們的社會會多一些溫暖,我們的家園會更加美麗,讓我們共同搭一座幸福的城堡,為自己和他人制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