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下的演講稿(精選3篇)
紅旗下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高二4班的___。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環(huán)保植樹,從我做起。
三月,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三月,是活力四射的日子。三月,我們共同迎來了綠色的節(jié)日——植樹節(jié)。
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愛樹、育樹”的傳統(tǒng)。唐代白居易愛樹如寶,被貶任忠州刺史時,年年種植花木,并為之賦詩;楚霸王項羽自幼愛樹,留下了“楚霸王與桂樹”的佳話;清末名將左宗棠任陜甘總督期間,下令軍隊在河西走廊的六百多里沿途種柳二十六萬株,人稱“左公柳”,至今仍為西北人民所稱道。這些都是歷史佳話,而在今天,溫州的大榕樹也依舊挺立著。
樹,它不僅能防風固沙,保持水土,還能美化環(huán)境,是城市的忠誠衛(wèi)士,它用特有的顏色為城市披上綠色的新裝。然而,越來越多的人為了自身利益而砍伐樹木。我國的綠化面積很低,還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我國木材的砍伐量確是全世界首位,森林面積正在不斷的減少。
同學們都知道,世界上只有一個地球,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的地方,但由于人類的亂砍亂伐,亂扔垃圾,亂排廢氣,地球上的植被正在以一個驚人的速度減少著,臭氧層空洞,沙漠化嚴重,地球母親早已千瘡百孔。
樹木為我們抵擋風沙,樹木為我們減輕噪音,有了樹,我們才會有和諧美麗的大自然;有了樹,我們才會有清爽新鮮的空氣。
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我們每一位同學,都可以利用空閑的時間,栽一株花,種一棵樹。學校志愿林中的樹木早已茁壯成長,我們也應該用自己的雙手,綠化祖國,美化家園。在校內,我們也可以為學校的植物澆水培土,一起建造綠色校園。
為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環(huán)保植樹,從我做起。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紅旗下的演講稿 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綠色環(huán)保,從小事做起。
早在1996年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署就曾發(fā)出警告:每年地表土壤流失200億噸;森林以每年450萬公頃的速度消失。據我所知,一棵樹一年產生的氧氣可以讓一個人受用一輩子。所以我想,我就不用再強調森林對地球、對我們具有多么大的重要性了。
每年陽歷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jié)。起初,植樹節(jié)是個農歷節(jié)。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先生重視植樹,把每年的清明節(jié)定為植樹節(jié)。新中國成立后,為了紀念這位革命先行者,就將孫中山逝世的公歷日期3月12日定為植樹節(jié)。雖然3月12日植樹節(jié)已經過去,但是植樹節(jié)的意義不是在于每個人都要在植樹節(jié)這天去種一棵樹,而是通過植樹節(jié)的又一次來臨,使我們大家更加關注綠化、環(huán)境保護的問題。
這種提醒,不能只是流于空談,校園中,常常有同學為圖便捷,隨意踏入草坪,踩著腳底的花草,就往前奔。對于這種行為,理應是敢于制止并舉報,即使我們多數(shù)人總是缺乏這種勇氣。但至少,我希望,我們自己不是踐踏花草的那個人。
身為瑞中人,我們更應該做出些實質性的行動,哪怕微不足道。你當然可以在你的社區(qū)里,找片可植樹的土地,扛把鏟子,種棵樹。或者,做得更簡單些。以我們2班為例,每次大型考試結束,英語老師就會收集一沓沓答題卡,作為聽寫單詞的統(tǒng)一紙張。紙質光滑優(yōu)質,大小適中,同時也達到了合理利用廢棄紙的要求,不失為校園環(huán)保的一個好主意。而班主任也會適時減少紙質作業(yè),利用多媒體布置習題。
環(huán)保效果,大都是從小事積累起來的。如果每個人都抱著置身事外的態(tài)度,那么我們的環(huán)境就會不堪重負。但群眾的力量總是偉大的,每個人,爭取堅持做好一件事,或許我們的環(huán)境就會煥然一新。
響應環(huán)保的號召,不應是一種暫時性的行動,而是要真正把環(huán)保當成一種習慣。這不僅是個人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更是對瑞中校園的一種正能量的回饋。身為瑞中人,我們更應該做到“敢擔當”,不是嗎?
同學們,從大的角度來說,中國正以歷史上最脆弱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承受著歷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發(fā)展壓力。我們只有一個家園,失去了不會再有。讓我們從小事做起,為保護環(huán)境貢獻自己的力量。
謝謝大家!
紅旗下的演講稿 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我是初三年(1)班的,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向陋習宣戰(zhàn),做文明學生。
文明是新時代的主題。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更要遵守中中學禮儀規(guī)范。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為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上的慰藉。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yǎng)的民族。一個甜美的笑容,一種執(zhí)著的追求,一次慰跡人心的寬容,融匯成美的贊頌曲。我們的祖先也以文明著稱于世,在世界文明的長河里,我們是現(xiàn)代文明的使者,是現(xiàn)代文明的代言人。
文明在生活的細節(jié)瑣事中處處體現(xiàn)著文明,是尊老愛幼,文明是靜靜聆聽,文明是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等生活中一些平平常常,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有哪個人能做到這些方面,那么她就可以成為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
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文明的現(xiàn)象處處都是。眾目睽睽下摘花,十字路口闖紅燈,公共場所隨地吐痰,扔垃圾。垃圾,塑料袋子隨處堆放。破壞公物的現(xiàn)象更是屢禁不止,這些雖然都是小事,但折射出的卻是一個人的自身修養(yǎng)。告別陋習,是自尊自愛的表現(xiàn),是美好人生的起點,更是對他人,集體的尊重,愛護。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愛護我們的學校,愛護我們的家園,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列在首位說明良好的個人修養(yǎng)是成就事業(yè)的前提。西方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也曽說過:對于美德,我們僅止于熟悉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努力培養(yǎng)它,運用它,或是采取種種方法,以使我們成為良善之人。
有的人說話、做事,舉手投足間便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胸懷寬容、隨和,內心溫暖、美好。這可以稱得上是一種美了,這種美,不一定是長得很美、很帥,但是只要我們稍加注意,就可以發(fā)現(xiàn)他的與眾不同,這就是個人修養(yǎng)。
個人修養(yǎng)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平時的待人處事,一個修養(yǎng)高尚的人不僅能夠使自己的品味得到提升,更能帶動周圍的人提高個人素質,相反,修養(yǎng)低下的人則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當我們在升旗儀式時發(fā)現(xiàn)有人不停大聲說話,我們會鄙視他;當我們在開學初排隊有序領取書本時,其他班有人插隊,我們會鄙視他;。當有人就餐時不厲行節(jié)約,高升喧嘩時,我們還是會鄙視他。那么,當我們歌詠比賽結束后,發(fā)現(xiàn)場地垃圾一片的時候,我們怎么想?當教室中始終纏繞著一股零食味的時候,我們怎么想?當我們在教室上課、自習時,有人隨意大聲講話,我們又會怎么想?
我國主席提出了24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對全體公民個人層面提出的最基本道德規(guī)范,這其實也是在要求我們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
在談到這24個字的時候,很多同學會覺得“假、大、空”,我不這么認為。我覺得,愛國,可以從愛校做起,遵重學校的決定,遵守學校的制度和章程;敬業(yè),可以從學習做起,認真嚴謹?shù)膶Υ龑W業(yè);誠信,可以從做事做起,誠實守信,踏踏實實;友善,可以從身邊做起,能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考慮。
我得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