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土地演講稿(4篇)
大家好!
金風吹洱海,喜悅滿蒼山。大理這片紅土地又迎來了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青春,奉獻給紅土地》。
也許有人會說,都什么年代了,還談奉獻?是的,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彈指一揮間,我們已跨入了輝煌的21世紀,新時期,奉獻精神真的就不需要了嗎?
有史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就是一個具有偉大奉獻精神的民族。魯迅說得好:“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輝,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無數仁人志士正是通過奉獻,將個人的命運與祖國、民族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從井崗山精神、延安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到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奉獻精神在中華大地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黨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譜寫了一篇篇氣勢磅礴、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沒有黨和人民的犧牲奉獻,就沒有今天的輝煌成就和美好生活。
我們都捫心自問一下: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縷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螺絲釘,你是否固守著你的崗位?點點滴滴、絲絲縷縷、顆顆粒粒,匯聚起來,灌溉的是良田萬頃,照亮的是錦繡中華;哺育的是新的生命,撐起的是偉大的祖國!
作為系的教師,我們肩負著“白衣天使”和“靈魂工程師”的雙重重任,無數個日日夜夜,我們遠離了喧囂人群,告別了燈紅酒綠,或穿梭在潔凈的病房,或活躍于三尺講臺,與清風明月作伴,和先賢圣者談心。除了努力完成好日常的教學工作外,還要不斷充電,更新知識,以拓展知識面;寫文章,做課題,搞科研,忙得不亦樂乎,但我們無怨無悔。
這是發(fā)生在前不久的一件事。有位同學因病耽誤了一次實驗課,上的是靜脈輸液,這是護理系學生所必須掌握的基本功之一,因此我決定抽時間給她補課。當我講解并示教完畢以后,該她練了,我們都是采用真人輸液,怎么辦呢?我伸出了自己的胳膊,可能是因為第一次練習輸液,又因為我是老師,所以她特別的緊張,捏著針頭的手一個勁地哆嗦,于是我安慰她,鼓勵她大膽進針,在我的悉心指導下,她終于順利地把液體輸上了,看著她充滿感激和開心的笑臉,一種幸福的感覺油然而生,雖然我的手背真的是很痛,很痛……
今年國慶節(jié)前夕,我參加了中央電視臺教師節(jié)特別節(jié)目《我和我的老師》征聯活動,并獲得了精彩對聯獎,獲獎的對聯和我的名同時刊登在第40期《中國電視報》第10版上,對聯是這樣對:
點點滴滴,老師故事常相憶;
真真切切,學子情深難忘懷。
我感到非常的高興和自豪!正是:
代代言傳,千秋師表千秋業(yè);
時時身教,一路高歌一路情。
醫(yī)學生,相對來說對一些人文方面的知識,比如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的較少。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意識和情趣,去年我在南路校區(qū)開展了一次題為《古今奇聯妙對賞析》的講座,出乎意料,深受學生歡迎!現在,隨著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我希望把對聯欣賞作為中國的傳統教育開設成選修課,以此來陶冶情操,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真正做到教書育人。我想,在我的不斷努力和院、系領導的大力支持幫助下,我的心愿不是夢!
時代不同了,但奉獻精神卻是永恒的,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踏踏實實,愛崗敬業(yè),求實創(chuàng)新,持之以恒,不也是一種奉獻嗎?
奉獻是一首美妙的詩,奉獻是一曲動人的歌,在默默無聞的奉獻中,我們體會到了工作的樂趣、生活的多彩;青春的亮麗、事業(yè)的輝煌;偉大的祖國需要我們奉獻,火熱的生活需要我們奉獻,奉獻我們的青春,奉獻我們的智慧,奉獻我們的辛勞,奉獻我們的汗水甚至是,淚水。在奉獻中完善自己的生命,在奉獻中實現人生的價值,在奉獻中獲得真誠和坦蕩。我愿把青春,無私的奉獻給腳下這片紅土地!
在演講即將結束的時候,我謹以一副自撰的對聯獻給我所鐘愛的教育事業(yè):
救死扶傷,傾情勵志增我能,青春壯麗;
教書育人,傳道授業(yè)解其惑,事業(yè)光榮。
謝謝大家!
各位評委、各位領導、同志們:
你們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保護耕地,人人有責》。我自小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土地與我有著一種說不清、道不盡的親切感,我不敢說我能挑起振興中華之大梁,但我深深地覺得我屬于土地,我的事業(yè)扎根于土地。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是中國這方熱土養(yǎng)育了我們這群龍的傳人、炎黃的子孫。中國土地,就是我們的根,我們就是中國土地大樹上的綠葉。根深才能葉茂,正是汲取中國上下五千年沃土的營養(yǎng),才造就了我們中華兒女的智慧、勇敢與善良;反之,也只有我們每片綠葉都充分制造養(yǎng)料,作為對根的回報,中國土地之樹才會愈加壯大。
目前,我局正在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毛澤平,相信在座每位非常熟悉這一名,一個平凡的基層土地管理人員,卻以不平凡的胸懷震撼著千千萬萬個人的心靈:作為一名農村基層干部,毛澤平,他心里始終裝著老百姓,為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上的困難,為家鄉(xiāng)盡快脫貧致富,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他始終保持勞動人民本色,幾十年來工作崗位幾經變動,但敬業(yè)愛崗、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的作風始終不變;他始終牢記黨的理想信念,事事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標準 嚴格要求自己,積極投身農村“三個代表”重要學習教育活動,累倒在訪民情、辦實事的崗位上。他的品德和行為,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充分體現了黨員干部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不懈追求,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毛澤平走了,但他敬業(yè)愛崗、埋頭苦干;勤于學習、勇挑重擔;堅持原則、敢于碰硬;心系群眾、鞠躬盡瘁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依然活在我們心中。我想,不正是無數個像毛澤平一樣以身報效土地之根的綠葉,才使中國土地之樹生生不息嗎?今天,我們要以毛澤平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安心扎根山區(qū),敬業(yè)愛崗、埋頭苦干的實干精神;學習他工作不計份內份外,勤于學習、勇挑重擔的進取精神;學習他時時處處以共產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堅持原則、敢于碰硬的負責精神;學習他自覺實踐黨的宗旨,心系群眾、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這兒,我想說,“保護耕地,人人有責”。保護耕地,需要我們所有中華兒女的理解與支持;需要我們團結一致,統一思想,增強耕地憂患意識,樹立愛土惜地觀念,養(yǎng)成“人人守土有責,代代惜地光榮”的社會新風尚。發(fā)揚文明用地,文明管地新風,向土地傾注我們滿腔的赤子之愛。作為土管人員,我們更是義不容辭,我們應該視局如家,以極大的熱情投身于土管事業(yè),擔負起土管人員應有的責任,在平凡的崗位上艱苦奮斗,樂于奉獻,敬業(yè)愛崗,公道正派,愛民如父,心系百姓,情暖蒼南;我們更應該要無愧于中國土地之樹的一片綠葉。
朋友們!讓我們?yōu)榱酥袊恋刂畼涑G,為了中國土?mdash;—我們共同的根,而綠著生、綠著死吧!讓我們在新的起點,新的層次上,以新的姿態(tài),展示新的風貌,刷新新的紀錄,創(chuàng)造新的成績,來報答中國土地對我們的養(yǎng)育之恩吧!謝謝大家!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好:
在開始今天的演講之前,請允許我向大家展示兩組照片,第一組照片,我們看到的是一片狼籍,污水橫流,垃圾遍地,這是十多年前清鎮(zhèn)的臟亂差的景象;第二組照片,我們看到的是湖城清鎮(zhèn)綠樹成蔭的美麗,看到的是寬敞潔凈的街道,看到的是街道上文明的行人,看到的是為清鎮(zhèn)的美麗而無私奉獻的湖城人民!
看完這兩組照片,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會在心里自豪的說:三創(chuàng)一辦,讓我們腳下的土地更加美麗!
是啊,曾幾何時,我們承受著城市的污染與喧囂,看似繁華的街道后面,還藏著太多的污垢;寬闊平整的街道上還有果皮紙屑隨風飄起;城市的紅綠燈前還有橫沖直闖的人群。
曾幾何時,湖城美麗的天空下,還有隨處可見的陋習,馬路擺攤、占道經營可以習以為常,隨地吐痰可以是小事一樁,猜拳行令、大聲吆喝之聲肆虐湖城夜空,野廣告可以在小城的每一個毛孔上舞蹈!高原明珠紅楓湖風光不在,藍藻橫行、垃圾狂囂,美麗紅楓滿目瘡痍,她用不解的目光注視著我們這群湖城兒女!
是的,我們怎么了?
我們保護衛(wèi)生的意識何在,我們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何在,我們文明的意識何在?
感謝“三創(chuàng)一辦”,感謝那一縷文明的春風席卷湖城!于是,我們今天可以坐在這里,可以盡情地抒懷,可以盡情地感受“三創(chuàng)一辦”帶給湖城的美麗與榮光!今天,我們可以自豪地面對這片土地,自豪地說:我是清鎮(zhèn)人,我是美麗紅楓的兒女!
三創(chuàng)一辦,湖城兒女在行動!
孩子們在行動,他們紛紛涌上街頭,爭當文明監(jiān)督員,爭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他們高喊著“三創(chuàng)一辦,我參與,我受益,我快樂”的口號,他們用純潔的心靈感染著我們每一個成人,他們稚嫩的雙手捧起了宣傳單,也捧起了湖城清鎮(zhèn)美麗的明天!
老人們在行動,他們也紛紛涌上街頭,與孩子們一起成為湖城清鎮(zhèn)亮麗的風景線,他們指揮著行人,他們拾撿著垃圾,他們蒼老的聲音是如此有力,那有力的聲音里,我們仿佛看到了湖城清鎮(zhèn)美麗的明天!
我們青年在行動,我們組成了志愿者隊伍,宣傳進萬家,行動帶大家!無論烈日炎炎還是刮風下雨,我們堅守在自己的值勤崗位,那飄揚的綠絲帶,綠色里孕育著湖城清鎮(zhèn)美麗的明天!
在城市的燈光下,環(huán)衛(wèi)工人舒如英和她的姐妹們在行動,幾十年如一日,當我們還沉浸在睡夢中時,她們已經默默地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她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了城市的美麗,她們是最普通的一群人,她們一句最樸實的話一直成為湖城清鎮(zhèn)最亮麗的風景:臟了我一個,幸福千萬家!
市委書記市長在行動,他們高瞻遠矚,宏觀調控;他們四處奔波,日夜操勞,他們堅定的目光里,一個美麗的湖城閃亮地出現在清鎮(zhèn)兒女的面前!
朋友們,當這座年輕的城市沐浴在清晨和諧的晨風中時;當這座美麗的城市沉靜在夜幕的寧靜中時,您可曾留意過她日新月異的變化?清晨,鳥語花香,到處是晨練的人群;傍晚,萬家燈火美不勝收,一派祥和安寧!路上,行人秩序井然,每個人臉上洋溢著微笑;美麗紅楓煥發(fā)青春風采,湖水清澈風景宜人!我們在盡情地享受城市帶給我們的繁華與文明!
好一個湖城清鎮(zhèn),好一個和諧家園!我們正在成為一個環(huán)境保護模范城市,我們正在成為一個衛(wèi)生模范城市,我們正在成為一個文明的城市!朋友們,詩人艾青有一句詩:“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每每朗誦到這句詩,我都會為之激動為之振奮!此時此刻,我為我是一個湖城的女兒而驕傲,我為湖城清鎮(zhèn)美麗的今天和更加美麗的明天而自豪,我的心里也充盈著淚水,因為我愛我腳下的土地!謝謝大家!
彩云之南,云巔之上
彩云之南,儀態(tài)萬千,風姿綽約。她,既有高原雪峰的壯闊、雄峻,也有九曲水鄉(xiāng)的溫婉、怡然。在她的環(huán)抱中,52個民族載歌載舞,情同手足,共同譜寫著云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XX年8月30日,中共云南省委書記秦光榮同志在省委常委擴大會上首次把云南精神高度凝煉為:高遠、開放、包容的高原情懷,堅定、擔當、務實的大山精神。云南精神孕育于全省4596萬人民的靈魂之中,云南精神也深深印刻在這39萬平方公里的紅土高原大地之內。
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兒女,高原、大山孕育了云南的萬千氣象,高原、大山也激發(fā)了云南兒女征服大自然的激情。在這片紅土大地上,無數云南人被高原、大山所激勵,扎根、奉獻于這片生養(yǎng)他們的熱土,為云南經濟社會的跨越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為云南人民的安康福祉,美好家園所奮斗。在他們之中,出現了數不清的光輝形象,例如原保山地委楊善洲,工作時兩袖清風,清廉履職,忘我工作,一心為民,退休后不忘建設家鄉(xiāng),義務植樹22年,造林5.6萬畝,把價值3億多的森林奉獻輔育自己的熱土,留給子孫一片青山綠水;又如保山公安局副局長明正彬,XX年投身于禁毒工作,為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不顧惜個人安危,打入毒販內部近90次,破獲各類販毒案件1400起;再如昆明好人張正祥,為了改善高原明珠滇池的水質,為了昆明的碧水藍天,他犧牲的不止是財產、家庭,甚至他的身體健康和安全。
而在我們的防震減災戰(zhàn)線中,更多的是默默無聞的幕后英雄。他們奉獻著自己的青春,或者是邊遠偏僻臺站的時刻堅守、或者是徹夜研究分析、或者是對震情會商、更或者是第一時間奔赴地震現場獲取資料、數據。外界對地震事業(yè)、對地震局的不理解,一方面在于地震的強烈破壞性,另一方面則在于地震學發(fā)展的局限性,地震學中未解的問題太多,我們對地球了解得過程非常漫長,正如地球半徑有6371公里,而我們現在只走了不到20公里,我們的路還有很長,很長。
作為一名青年地震工作者,我深知防震減災事業(yè)是“促進云南科學發(fā)展、和諧發(fā)展、跨越發(fā)展”的堅實保障。經過多年的建設發(fā)展,云南省已擁有一支以“云南省地震局”為代表的優(yōu)秀的防震減災隊伍,數十年一代又一代地震人為云南的防震減災事業(yè)上下同心協力、攻堅克難,鍥而不舍、奮勇前進。
而今,年輕的地震人更是在云南精神這種“高遠、開放、包容的高原情懷和堅定、擔當、務實的大山精神”的引領下,首先,只爭朝夕利用各種機會如饑似渴地學習,既重視學習理論知識又努力掌握實用技能,以學習提升對工作的認識深度,增強工作的能力水平,加快知識積累進程,將青年人特有的優(yōu)勢與當前良好的發(fā)展機遇、豐富而又深入的實踐探索結合起來,練就過硬的本領。其次,樹立進取心和責任心。不僅胸懷高遠,并且腳踏實地、奮發(fā)圖強。作為承載著國家未來和民族希望的時代青年,有責任和義務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最后,堅定不移走防震減災與經濟社會融合式發(fā)展的道路,用“開拓創(chuàng)新、求真務實、攻堅克難、堅守奉獻”的防震減災行業(yè)精神塑造青年地震工作者的優(yōu)秀形象。扎扎實實地從實事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用行動創(chuàng)造實實在在的業(yè)績,將云南精神、人民利益牢記在心,用實際行動匯聚起推動云南防震減災事業(yè)發(fā)展的強大正能量,以云南兒女獨有的高原情懷和大山精神指引我們的事業(yè),我們必將無往而不勝。
梁啟超曾經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而我要說 “青年智則事業(yè)智,青年強則事業(yè)強”,我們這一代青年地震工作者必將為富民強滇的“云南夢”堅守防震減災崗位,奉獻青春而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