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路上》中國夢征文
。ㄒ唬┡囵B(yǎng)愛國愛鄉(xiāng)的感情
儒家傳統(tǒng)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不愛自己的家、不愛自己家鄉(xiāng)的人,很難成為真正的愛國者。屈原《哀郢》詩中寫到:“鳥飛返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鳥尚迷戀故鄉(xiāng),狐臨死也將頭朝著洞穴的方向!豆旁娛攀住分懈校骸昂R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的句子;陸游《病起書懷》更云:“位卑未敢忘憂國!绷謩t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詩中亦云:“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薄瓱o不表現(xiàn)了對國家、民族的高度責任感。近年來,由于西方文化影響,一些青年民族感情淡漠,洋奴思想嚴重。讀這些詩句,教師加以適當引導,其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較之政治課往往更勝一籌!皟翰幌幽赋,狗不嫌家貧”,雖然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學校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但它畢竟是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母校。我們自己為國家的富強、學校的興盛是否已盡了最大的努力呢?決不可怨天尤人,似乎黨對不起自已、國家對不起自己、學校對不起自己、別人對不起自己,而不去想自己于黨、于國、于校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二)培養(yǎng)關心民生疾苦的情感
有位國家領導人說過:“未來黨和國家的各級重要領導,多半會從我們這些重點大學培養(yǎng)出來!苯裉斓脑谛4髮W生,便是明天、后天的省長、市長、總經理。應當培養(yǎng)他們會體察民情,關心人民的民生疾苦。曹操《蒿里行》寫戰(zhàn)亂時代人民的苦難:“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韋應物《寄李儋元錫》詩也說:“身多疾病思田里,邑多流亡愧俸錢!编嵺啤稙H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詩亦云:“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狈饨ㄉ鐣倪M步文人尚且能心系百姓,以邑有流亡而自己享有俸祿為愧,這種民本思想應教育學生多多吸取其營養(yǎng),少一點自我,多一點他人。
(三)培養(yǎng)仁者愛人的思想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說:“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受儒家仁愛思想影響,歷代文學家寫下許多宣傳仁愛的詩篇。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卑拙右住缎轮撇剪谩吩妱t曰:“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安得萬里裘,覆蓋周四垠。穩(wěn)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 杜甫詩中表現(xiàn)的是一種偉大的情操,而白居易詩中表現(xiàn)的是一種高尚的境界。教育學生做高尚的人,學習偉大的人,走上社會成為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他人的人。
。ㄋ模┡囵B(yǎng)剛直不阿的品格
馬克思說他最不能容忍的品格是阿諛奉承,我國歷來的文學作品都力倡剛正不阿,養(yǎng)成一身正氣。陸機《猛虎行》曾曰:“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碧諟Y明“不愿為五斗米折腰”更傳為千古佳話。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更是文人摒棄一切奴顏與媚骨的典范。杜牧也說:“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登九峰樓寄張祜》)即便為生活所迫,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時,詩人也倍感心痛。李商隱《任弘農尉獻州刺史乞假歸京》詩中曾云:“卻羨卞和雙刖足,一生無復沒階趨!彼硐铝,不得不摧眉折腰事權貴,因此他甚至羨慕獻和氏璧被刖去膝蓋骨的和氏,從此無法下跪了。近世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木窀鼞斒菍W生立身處世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