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鋪就綠色的生命之路
張惠芳熱愛護理職業(yè),也希望做賢妻良母,這是家庭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要。然而,在生活的實踐中,她不得不犧牲許多,丟棄許多,工作的投入,使她常常忘了下班和按時接孩子。她欠孩子的太多太多,但對待病人,卻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用真情和愛心溫暖病人的心。 1990 年 5 月,她肩上長了一個大膿疽,并感冒發(fā)燒,手術排膿后,肩部刀口尚未愈合,她又堅持帶班。在給一位體形較胖的昏迷病人翻身時,傷口突然裂開,鮮血滲過紗布直往外流,疼得她眼前直冒金星。當護士為她包扎好傷口,扶著她回家時,看到的卻是冰涼的爐灶、方便面和零亂的房間。
二十年過去了,張惠芳回首往事,對自己的青春選擇無怨無悔。然而,飛逝如梭的苦樂歲月里,她也難以忘懷故鄉(xiāng)和自己的親人,張惠芳畢竟是女人,畢竟是一個妻子、一個母親!二十年來,她總是心牽兩地,她把對親人的愛移植到了邊疆,把自己移植到了病人心中,并牢牢扎根。
1992 年,醫(yī)院保送張惠芳到北京總后醫(yī)專進修。畢業(yè)前,不少同學都為自己的調動或改行托關系,找門路。她丈夫在西安為她聯系好了單位,催她辦手續(xù)。但她一想到醫(yī)院的培養(yǎng)教育,想到與醫(yī)院領導和同志們建立的真摯感情,想到她所傾心熱愛的十幾年的護理工作崗位和邊疆醫(yī)院護理專業(yè)人員缺乏的情況,立刻感到護理是自己的第二生命,只有獻身護理事業(yè),人生價值才能最大限度地體現出來,她便把丈夫催辦手續(xù)的信件悄悄揣進懷里,放棄了結束牛郎織女生活的機會,只身返回了醫(yī)院。
1995 年 11 月的一天,突然傳來了丈夫暴病猝死的噩耗。張惠芳握著話筒如同聽到了晴天霹靂,淚如泉涌,半晌無語,她直挺挺癱倒在床上,一天水米未進?评锏耐舅蛠硐≈啵龘u頭;護士哽咽著勸她輸液,她擺手。她像傻了一般,一會茫然苦問,一會喃喃自語,反反復復就一句話:“這不是真的,他不會丟下我和孩子。”聞訊而來的人愈來愈多,張惠芳嗚咽著,所有人的眼圈都是紅的。當張惠芳在淚水迷蒙中看到人群里有當天值班的護士,她神志仿佛一下子清醒了:“你們怎么也來了,科里還有那么多病人呀,快回去,快回去呀!奔词乖谶@種時刻,她仍未忘記醫(yī)護人員的責任。
中年喪夫的巨大悲痛并沒有泯滅張惠芳的愛心,她草草處理完后事,帶著孩子,又踏上了回疆的旅途。
當她身著白大褂出現在醫(yī)院走廊時,病房的空氣一下子凝固了,所有的醫(yī)護人員和病人都驚呆了,心生感動。人們默然肅立,注視著淚痕未干的張惠芳,一任淚雨滂沱,汩汩流淌……
張惠芳帶領全科護士滿腔熱忱地為傷病員服務,科室先后被評為“全軍先進科室”、軍區(qū)“標兵科室”和“基層建設標兵單位”,兩次榮立集體三等功。她也先后 12 次受嘉獎, 8 次被評為優(yōu)秀共產黨員, 3 次被評為優(yōu)秀護士長、學雷鋒先進個人。 1989 年還被評為全軍優(yōu)秀護士,并被選入《中國當代護理名人辭典》。
路,總是有人走的,路,總是有人鋪的。在充滿期望的生命之路上,張惠芳像一粒石子,為生命的延續(xù),鋪設了一條沒有坎坷的坦途;更像一棵小草,用青春為許許多多生命的春天,奉獻一點綠,這綠將會把整個世界裝點成美麗的花園。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