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生愛閱讀演講稿(精選3篇)
小學(xué)生愛閱讀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xué)們:
大家好!
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是佛陀、耶穌、孔子、亞歷山大、成吉思汗、拿破侖……他們睿智,他們堅強,他們有著無法戰(zhàn)勝的力量,有著無法解釋的機緣,他們無需改變自己,世界已傾倒于他們的腳下。而身為蕓蕓眾生的我們,或才力不逮,或命途多舛,此時,學(xué)會改變自己,也不失為智慧之道。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屈原不愿改變自己,他行吟澤畔,“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終于懷石自盡。千百年來,人們同情他,尊敬他。然而他的選擇成就了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卻絲毫無助于他那摯愛著的祖國。如果屈原能夠外圓內(nèi)方、靈活處世,也許可以為自己的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死是絕望,是放棄了一切的可能。“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再讀起這樣動人心魄的詩句,心里竟泛起了一絲的遺憾。
清末重臣李鴻章,因為主持簽訂多個喪權(quán)辱國的條約,一直被視為國人皆欲殺的賣國賊。直到今天,對他的評價才有所改觀。李鴻章面對的是一個軟弱無力、搖搖欲墜的封建王朝,是武裝到牙齒的根本無法戰(zhàn)勝的饕餮列強,是貌似完全正確卻根本無法踐行的洶洶民意。他能夠感情用事嗎?他只能痛苦的改變自己,承受著罵名,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為這個千瘡百孔的王朝做最后的修補。他的行為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他的地位和作用卻是任何人也無可取代的。改變自己的李鴻章得到了清政府的倚重,備極哀榮。一個世紀(jì)過去后,更多的人開始理解并且稱揚他。改變自己對于李鴻章,是一種舍我其誰的擔(dān)當(dāng),是一種“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決絕。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個人在滾滾前行的歷史面前,愈來愈渺小不值一提。身負(fù)大志的青年當(dāng)然可以大聲宣布:我不是來適應(yīng)這個世界,我是來改變這個世界的。當(dāng)也應(yīng)該認(rèn)識到,想要改變世界,你也不得不改變自己去贏得人們的認(rèn)同,在民智開化的現(xiàn)在,這條路的艱難可想而知。
也許,改變自己,不忘初心,是條更接地氣的道路。
改變自己,不是要將自己變成自己討厭的人,而是自豪著我還是我,其實并沒有改變。改變自己,不要忘記我們那美好純潔的理想和品質(zhì),只是有時需要隨機應(yīng)變,曲線救國。改變自己,不要在這條路上愁眉苦臉、唉聲嘆氣,而要讓這種改變順理成章,止于至善,把改變自己的過程變成一條“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陽光之路。
小學(xué)生愛閱讀演講稿 篇2
書于我來說是件大事,在我心煩時,它是我快樂的添加劑。正所謂“三更燈火五根雞,正是男孩讀書遲。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會讀書遲。”看書是我每天的必修課,書,對我有極大的誘惑力。
今天,陽光特別燦爛,小鳥有時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飛翔,有時在樹上盡情的歌唱,有時在草地上愉快的嬉戲著?粗@些,聽見這些,覺得心曠神怡。
“咚,咚,咚,”的敲門聲在我的耳邊響起,我知道媽媽來了,連忙跑去開門,對媽媽說:“媽媽回來了,我去好又多看看書,聽伙伴說那兒進了許多新書。”“不行”媽媽說。“就讓我去吧…好嘛。”在我的再三肯求下媽媽終于答應(yīng)了。
來到了好又多,一看到電梯,我馬上走過去,平時我是站在上面慢慢等,而現(xiàn)在我就快速的地走上前去。一步,兩步,三步……“咦,什么破電梯嘛,怎么上去嘛。”“哦,看我這書呆子,怎么走下樓的電梯啦!”
上去后,首先吸引我的是那豐富多彩的童話故事,里面有著各種人的命運遭遇,他們的悲歡離合常常使我牽腸掛肚。
午飯時間到了,媽媽叫了我一聲回去吃飯,我一口答應(yīng),就說看完這篇就馬上回去吃飯,可是看完這篇又被下一篇吸引住了,漸漸地,我就忘了吃飯這回事了。
當(dāng)樓下飄來了一陣陣菜香時,我才想起了吃飯,合上書,乘坐著電梯急急忙忙地下樓去了。
小學(xué)生愛閱讀演講稿 篇3
古今中外有許許多多名人的成功,都得益于好讀書,真可謂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也喜歡書,特別喜歡看小說,每當(dāng)讀到精彩處,都會逐字逐句反反復(fù)復(fù)地讀。我有很多精彩的讀書故事。
記得我剛剛讀“久分必合,久合必分”的《三國演義》時,很多故事情節(jié)都給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深刻印象。一天,我津津有味地看起來《三國演義》,恰巧讀到“曹操官渡之戰(zhàn)大敗袁紹”一回,我本來就對打仗一類書特別感興趣。這下更是興趣倍增,我從頭到尾認(rèn)認(rèn)真真地看了兩遍,直認(rèn)為自己已經(jīng)透徹地理解了,便眉飛色舞地講故事給爸爸聽:“曹操在白馬打得袁軍滿地找牙……劉備趁此機會開溜……”我講得滔滔不絕,手舞足蹈,奇怪的是爸爸聽了后沉默不語。等我講完了,爸爸問了我?guī)讉書上沒有的問題。比如:“官渡之戰(zhàn)的起因是什么?袁紹為什么要和曹操決一雌雄”?我頓時啞口無言,心中非常不解,這些問題怎么書上都沒有?當(dāng)然,我一個也答不上來。爸爸見狀,語重心長地說:“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要有打破沙窩問到底的精神。你的生命才會長得越來越茂盛。”我聽了爸爸的話慚愧地低下了頭,真為自己剛才的沾沾自喜而后悔。
從此以后,我讀書總要多問幾個“為什么”發(fā)表的見解越來越深刻。是啊!書是我生命中的一片“綠洲”,我不僅要遠(yuǎn)遠(yuǎn)地欣賞它,更要細(xì)細(xì)品味它,才能發(fā)現(xiàn)它豐富的內(nèi)涵。我愿意讓書成為我心中永遠(yuǎn)的“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