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杖則走的成語故事
【注音】dà zhàng zé zǒu
【出處】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cè);求而殺之,未嘗可得。小棰則待,大棰則走,以逃暴怒也。 漢·劉向《說苑·建本》
【解釋】杖:木棍;走:逃跑。舜的父親用大棍子打他時,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親于不義。舊時宣揚的封建孝道。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不挨打
【結(jié)構(gòu)】緊縮式
【相反詞】小杖則受
【同韻詞】緘舌閉口、食不糊口、言笑不茍、移花換柳、花花柳柳、愁長殢酒、桑樞甕牖、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驢唇不對馬口、空拳赤手、......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曾參因為種瓜誤點被父親毒打一頓,挨打后不省人事,醒來后還裝作很高興的樣子?鬃勇犝f后,非常氣憤,甚至不認(rèn)他這個弟子?鬃诱f當(dāng)年舜對待父親的責(zé)罰從來都是小受大走,也不失去對父親的孝心,曾參則陷父親于不義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