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三國演義成語故事
三國演義是一本精彩絕倫的名著,里面出現(xiàn)了很多成語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三國演義成語故事,歡迎閱讀!
1、【單刀赴會】
周瑜死后,劉備為了和吳國重新聯(lián)合起來,答應孫權等他攻占西川后就把荊州交給吳國。
這時劉備已經很強大了,他的軍隊很快就攻占了西川。劉備在西川建立了蜀國,派關羽和他兒子關平駐守在荊州。
孫權聽說劉備占領了西川,派大使到蜀國向劉備要荊州。劉備聽了諸葛亮的計謀,寫了一封信交給吳國的大使,讓他到荊州去找關羽。
吳國的大使拿著信來到荊州,卻被關羽拒絕了。關羽說:“這么重要的事,我怎么能相信一封信呢?”然后就把大使趕回了吳國。
孫權大怒:“劉備分明就是在捉弄我!濒斆C出了一個主意:請關羽到吳國來吃飯,趁機把他抓起來,逼迫關羽交出荊州,不然的話就殺死他。
關羽接到邀請信后,笑著說:“我才不怕他們,我一個人去,看他們敢把我怎么樣?”
第二天,關羽乘船來到吳國。魯肅早已經布置好了軍隊,只要關羽不答應,馬上就把他抓起來。
在酒席上,魯肅笑嘻嘻的提出歸還荊州的事,關羽就說:“我今天是來喝酒的,國家的大事我們不談”但魯肅還是一個勁兒地提起荊州。
過了一會兒,關羽站起來拉住魯肅說:“我有點醉了,荊州的事以后再商量吧。”說完就拉著魯肅向江邊走去。
吳國的士兵怕誤傷到魯肅,不敢對關羽下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關羽拉著魯肅走出去。關羽一直把魯肅拉到江邊才放開手。等吳國軍隊來追趕時,關羽的船已經開出很遠了。
2、【得隴望蜀】
東漢初年,有兩個反對光武帝的地方勢力,一個是割據巴蜀的公孫述,一個是稱霸隴西(今甘肅東部)的隗囂。公元32年,大將軍岑彭隨光武帝親征隴西的隗囂,將隗囂圍困在西域,把公孫述的援兵也包圍了起來。光武帝見一時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詔書給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詔書一看,上面寫著:如果攻占了隴地兩城,便可率軍攻打蜀地的公孫述。人總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樣,已經得到隴地,又希望得到蜀地。
隴:在今甘肅東部,陜西南部;蜀:在四川中西部,F(xiàn)在一般用這個成語比喻得寸進尺,貪得無厭。有貶義。
雖然得隴望蜀的典故最早發(fā)生在劉秀身上,然而在《三國演義》中也有這樣一段和這個成語相關的故事:
曹操已得東川,主簿司馬懿進曰:“劉備以詐力取劉璋,蜀人尚未歸心。今主公已得漢中,益州震動。可速進兵攻之,勢必瓦解。智者貴于乘時,時不可失也!辈懿賴@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耶?”劉曄曰:“司馬仲達之言是也。若少遲緩,諸葛亮明于治國而為相,關、張等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守關隘,不可犯矣!辈僭唬骸笆孔溥h涉勞苦,且宜存恤!
還記得應該是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翻的是連環(huán)畫版的演義?吹竭@一節(jié)后不禁沾沾自喜自己又學到一個新成語,但同時總覺得用在這個地方有什么地方不對勁,卻又說不上來,F(xiàn)在想來大概是因為那時印象中的曹操是白臉,一個反面人物,那么他怎么會不復望蜀,不貪心呢?
我起初給曹操找的解釋是他怕陷入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益州。幾乎就在這個想法產生的那一刻,它立即被我否定了。原因上面司馬懿和劉曄已經替我解釋了。
那么就是因為戰(zhàn)線太長,因為襄樊和合肥戰(zhàn)場的壓力了。但這也是不成立的。襄陽曹仁,合肥張遼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將才,而且當時這兩線的戰(zhàn)事并不是那么吃緊。再說有滿寵李典等人的協(xié)助和“賊來乃發(fā)!钡哪緤A的指點,即便是逍遙津這樣的會戰(zhàn),堅守到救兵到來也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只能是曹操老了。這里的老不是指年齡,不是老驥伏櫪那個老,而是一種在于內心的滄桑,厭倦和疲憊。連年的征戰(zhàn)特別是赤壁戰(zhàn)后破馬超滅張魯這幾年這幾仗,那顆曾經不已的壯心里的烈火漸漸熄滅了。是的,曹操的心已經老了,沒有了如日中天的氣勢與激情,論英雄的豪情,觀滄海的壯志,賦赤壁的雄心,到如今都只剩下了一抹晚照。
逍遙津戰(zhàn)后,錯過了平西川最好機會的曹操同眾官議曰:“此時可收西川否?”劉曄曰:“今蜀中稍定,已有提備,不可擊也。不如撤兵去救合肥之急,就下江南!庇谑侵挥型吮粝暮顪Y,張頜守漢中。
3、【兵貴神速】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他足智多謀,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敗了據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紹,殺了袁紹長子袁譚,袁紹的另外兩個兒子袁尚、袁熙就逃走,投奔遼河流域的烏丸族首領蹋頓單于。蹋頓乘機侵擾漢朝邊境,破壞邊境地區(qū)人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曹操有心想要去征討袁尚及蹋頓,侶有些官員擔心遠征之后,荊州的劉表乘機派劉備來襲擊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對曹操說:“你現(xiàn)在威鎮(zhèn)天下,但烏丸仗著地處在邊遠地區(qū),必然不會防備。進行突然襲擊,一定能消滅他們。如果延誤時機,讓袁尚、袁熙喘過氣來,重新收集殘部,烏丸各族響應,蹋頓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屬于我們了。
劉表是個空談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劉備,不會重用劉備,劉備不受重用,也不肯多為劉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遠征烏丸,不會有后顧之憂的。還有,你要慎重!”
曹操于是率領軍隊出征。到達易縣(今屬河北)后,郭嘉又對曹操說:“用兵貴在神速,F(xiàn)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戰(zhàn),軍用物資多,行軍速度就慢,如果烏丸人知道我軍的情況,就會有所準備。不如留下笨重的軍械物資,部隊輕裝,以加倍的速度前進,乘敵人沒有防備發(fā)起進攻,那就能大獲全勝!
曹操依郭嘉的計策辦,部隊快速行軍,直達蹋頓單于駐地。烏丸人驚慌失措地應戰(zhàn),一敗涂地。蹋頓被殺,袁尚、袁熙逃往遼東后被太守公孫康所殺。
4、【吳下阿蒙】
三國時,吳國有位將領,名叫呂蒙。他一直跟隨孫權南征北戰(zhàn),為東吳的建國立業(yè)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位呂蒙不愧為英勇的戰(zhàn)將,然而,自小未曾讀書,所以,文墨沒有,行事粗魯,又全不懂禮儀文飾。大家都呢稱他為“吳下阿蒙”。
一次,孫權與呂蒙在一起時,孫權說:“呂將軍,你現(xiàn)在與我一起執(zhí)掌國家大政,應該多讀點書,學點歷史和文化知識,這樣才好!
呂蒙一聽,馬上說:“我一天軍務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讀書?以前,我不讀書,不是照樣帶兵打仗嗎?”
孫權笑著回答:“要說忙,你不會比我忙吧?我自渡江以來,就抽空讀了《史記》、《漢書》和各種兵書。你更不比曹操忙吧?曹操帶兵打仗經常都忘不了讀書,越老越喜歡看書。東漢的開國之君劉秀,時常手不離書,這些都是人所皆知的。要說讀書與不讀書,那可大不一樣。書中有很多道理,可以使人聰明;書中的歷史經驗教訓,可給人啟示警惕。我治國理政,許多都是從書中受到教育啟發(fā)的!甭犃藢O權的這一番話,呂蒙才知讀書的重要,從此以后,每天軍務再忙,他都要抽一些時間來讀書。他還聘請了二位文士,來指導他讀書。
開始讀書時,呂蒙倒沒什么特別感受。漸漸地,呂蒙讀出味來,眼界不斷開闊,思路日益活泛,才發(fā)覺自己以前的許多愚昧無知。于是,越讀越有味,后來竟成為一位飽學之士。
周瑜去世后,孫權任命魯肅為大都督。這位魯肅是吳國一位名士,學問淵博,讀書破萬卷。他與呂蒙都在周瑜手下做過事,常戲謔呂蒙,“吳下阿蒙”就是由他叫出名的。
一次,魯肅到呂蒙的駐軍去巡視。空閑時,呂蒙主動與他談起學問來,魯肅大感意外。開初,呂蒙是以請教者的身份與魯肅交談;不一會,呂蒙提了幾個問題,魯肅都答不上來;后來,魯肅只有聽呂蒙一個人講的份了。聽完呂蒙高談闊論,引經據典,魯肅十分驚嘆地說:“想不到你這位昔日阿蒙,今日竟學富五車了!本人敬服萬分!”魯肅去世前,推薦呂蒙接替了他的職務,深受孫權的器重。
東吳自立國后,一直想奪回關羽鎮(zhèn)守的荊州,但一直沒有成功。而荊州一日不奪回,就對東吳有一天威脅。
呂蒙當上統(tǒng)帥后,一面采取各種軍事步驟,一面聯(lián)合魏國,終于使一代名將關羽敗走麥城,奪回了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