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成語故事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小心謹慎地貢獻出全部力量;直到死。小編收集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成語故事,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拼音]:jū gōng jìn cuì , sǐ ér hòu yǐ
[釋義] 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心力。小心謹慎地貢獻出全部力量;直到死。
[語出] 明·歸有光《封中憲大夫興華府知府周公行狀》:“況若臣病即死;則鞠躬盡瘁;臣之分愿已畢。”
[正音] 盡;不能讀作“jǐn”。
[辨形] 瘁;不能寫作“粹”;已;不能寫作“己”或“巳”。
[近義] 全心全意 誠心誠意
[反義] 三心二意 敷衍塞責
[用法] 含有褒義。“鞠躬盡瘁”和“死而后已”有時可以分別獨自運用;有時可以在一句里分開使用。形容為人民事業(yè)奮斗終身的革命精神。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后,昏庸無能的阿斗繼位,他只知享樂,把國內(nèi)的軍政大權交給諸葛亮處理。諸葛亮一面聯(lián)吳伐魏,南征孟獲,積極準備兩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給阿斗寫《后出師表》表示自己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造句]:
1. 諸葛亮一生對漢室忠心耿耿,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2. 為了老百姓,他真的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3. 我們深信如果全國教師對于兒童教育都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決心,必能為我們民族創(chuàng)造一個偉大的新生命。
4. 敬愛的周總理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人民對他仰之彌高。
5. 諸葛亮當軸處中,奉詔輔孤,為了蜀漢的興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6. 從走上工作崗位那一天起,她就決心為祖國建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7. 魯迅對人民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8. 謝秦王,謝秦王!君集一定不負秦王恩德,為秦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9. 心中悲哀升起,為人類,他算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了。
10. 只要皇上能改過自新,老臣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