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歷史成語故事
孔子是儒家學士的創(chuàng)始人,同時也有很多的故事,大家一起看看下面哦!
盡善盡美:
形容好到極點,毫無缺陷。
孔子在齊國,有機會欣賞到他認為最美妙的音樂[[韶]]。 謂其"盡善矣,又盡美也!"而后大受感動,一連好多天老是想著它,吃肉也沒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對于音樂入迷的情況。后人卻借它來形容貧窮,真是怪哉。
侃侃而談:
不慌不忙地談著
在周代的等級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當于下大夫。 孔子是個一舉一動都力求合乎周禮的人。他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在家鄉(xiāng),他顯得溫和恭順,好像不會說話;在朝見場合,卻長于談論,有些謹慎罷了;在朝廷上,國君不在之時,他與同級官員說話,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同上級說話,和顏悅色;君主來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不舍晝夜:
表示時間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時間觀念強,曾對著河流嘆道: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思是:
光陰一去不復返。【腿绾铀@樣晝夜不停地奔流吧!
時間如流水,一定要珍惜?鬃又郧嗍妨裘且驗樗茫
時間就是財富!
道不拾遺:
形容社會風氣道德良好。
孔子在魯國當了幾任官,他在任之時,魯國政治有了極大改良:
賣東西不討價還價;掉了東西不必驚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為已有。
登堂入室:
表示已達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師專授指點。
孔子的弟子子路,為人剛勇,一日在孔家彈瑟,瑟聲中帶有殺氣,犯了孔子的大忌——仁?鬃幼匀徊幌矚g,又不便發(fā)作,就不滿道:
"子路彈瑟的本領已經(jīng)登上廳堂,但尚未能進入內室。他為何要在我家彈瑟。 無聊!" 孔子的眾弟子一聽老夫子對子路不滿,馬上就改變對子路的看法和態(tài)度,越來越鄙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