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童年
魯迅的童年,可以說是歡樂的,也可以說是凄苦的,更確切的說,是一個從天上到人間的轉(zhuǎn)變過程。對于他的童年,魯迅自述為:“我幼小的時候,家里還有四五十畝水田,并不很愁生計。但到我十三歲時,我家忽而遭受了一場很大的變故,幾乎什么也沒有了;我寄住在一個親戚家,有時還被稱為乞食者。我于是決心回家,而我的父親又生了重病,約有一年多,死去了!边@一段平實的文字看起來簡單,實則概括了魯迅“從天上到人間”的童年。魯迅的家庭,童年,都可以說是封建主義壓迫下產(chǎn)生出的悲劇下面將具體分析他的童年。
首先,要想走進他的生活,必將先走進他的作品,在他的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另一篇文集《吶喊》中,大致有四篇提到了他的童年。其中《故鄉(xiāng)》是寫他在“天上”的那一段童年。其中寫道“那時我的父親還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個少爺”。從“少爺”二字便可看出那時魯迅的闊綽。他的家里有田地,有錢,有傭人,衣食無憂,自由自在。《故鄉(xiāng)》中主要講了魯迅和閏土之間的事,在那一段歡樂生活里,魯迅自由自在,闊綽,閑在,完全是“貴族大少爺”的生活。在《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魯迅家庭的經(jīng)濟條件也是非常不錯的,有傭人,受到遠房叔祖的教導,讀了許多書,壓歲錢也會有幾百文,生活也是不錯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也大致寫的是他自由自在的童年。在百草園中,魯迅無憂無慮,每天是以鳥獸為友,花草為伴,過得也甚是很快樂,即使是到了有著嚴苛的老先生的三味書屋也是如此,學習雖然苦,但魯迅憑借著自身的機智,聰明也能應付,所以并未從他的文字中并未有著不滿。但百草園最終還是失去了,賣給了另一位貴族。這就不得不提到魯迅家族的衰敗了!冻ㄏκ啊分凶顬槊黠@的一篇文章便是《父親的病》。在這篇文章中,魯迅通過與庸醫(yī)(所謂的神醫(yī))打交道,從其中被榨取了不少錢財,也漸漸發(fā)現(xiàn)了社會的黑暗。在“神醫(yī)”的“治療”下,他的父親還是未能康復。也可以說,他的父親是被庸醫(yī)治死的。這一段生活對他的打擊實在很大,但這也讓他更加清醒,更加痛恨封建社會,也使他在未來時刻斗爭著,一直不放棄,像貓頭鷹那樣,在夜深人靜的黑暗與寂靜中見證著一個個卑鄙無恥行為,眾人皆醉我獨醒,用犀利的筆觸,刻薄的話語批判著封建社會偉人所不齒的內(nèi)幕行為。
從一些資料中也可以看出魯迅從天上到人間的生活。魯迅出生在紹興的一個大家之中,他的祖父周福清,號介孚,進士出身,身價不低,當著朝中大官。魯迅一出生,位置就極為優(yōu)越,因為他是周家的長孫。“長子長孫”的觀念決定了魯迅“幸!钡耐。確實,在前一段童年中他確實有著不錯的生活,就像故鄉(xiāng)所描寫的那樣。但是1893年時,一切戛然而止。周福清因受賄而入獄,為了不使周家的支柱被斬,周家的四五十畝水田變賣了一半,四處打點。而魯迅的父親因受牽連,憂憤交加,大病不起。從此“大少爺”也只能出入當鋪和藥店了。數(shù)次和庸醫(yī),騙子打交道,使魯迅在童年即接觸了許多社會上的陰暗面。但即使用出了周家的許多錢財,魯迅的父親仍然未能好轉(zhuǎn)。直到魯迅的父親離世,周家也全部破產(chǎn)。試想,從一個大少爺突然變成了一個“乞丐”,又有誰能接受得了呢?可以說,魯迅是深受封建社會的迫害的,所以他在抨擊那個陰暗的社會是才能那么令人產(chǎn)生共鳴。面對自己的“仇人”,自然不會留情。所以魯迅對社會的陰暗面的接觸使他留下了陰影,成了一副猜疑,刻薄的性格。
總的來說,魯迅從天上到人間的轉(zhuǎn)變,雖然凄苦,令人同情,但確實也煉就了他的性格,使他的思想更為深刻,留下了一篇篇思想深刻,扣人心弦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