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木棉島,走進血色流年——讀《木棉?流年》有感
“一幢幢宏偉肅穆的樓院,一扇扇緊緊閉合的門窗,必有什么,隱藏其后,痛徹心扉、蕩氣回腸……”合上書,這句話仍然回響在耳畔。
作家李秋沅向我們講述了一部南國的城南舊事。以阿寧所遇到的事為主線,敘述了一個又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長篇《木棉?流年》抒寫的是歷史,“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的歷史,炎黃子孫遭受史無前例“文革”劫難的歷史,那是要一生銘記的。文中塑造了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潘婆﹑茉莉﹑博文﹑唐明澤﹑梅雪……他們每個人擁有自己的一份獨特的遭遇,自己的一把辛酸淚。
往事如煙,早已被時光抽取了骨血,寄生在這本書的字里行間。五歲的阿寧被家人送到了木棉島上的番仔園里與番婆和林嬸生活在一起。在沒有父母的特定環(huán)境里,以她孩童的視角去承受和感應那真實的一個又一個撲朔迷離的際遇,而那殘酷的歷史的蹤影也圍繞在她身邊。
戰(zhàn)爭﹑瘟疫﹑分離﹑詭計﹑殺戮﹑仇恨﹑生離死別……這一切殘忍的詞語就這樣如堅硬的石塊一起向一個瘦弱的小女孩砸去。不過,作者不想讓一個可愛的小女孩擁有童年陰影,所以她給了阿寧一個愛她的番婆和一些曾經關愛她的又在短暫時間從她生命里消失的人。
木棉島上的火紅的木棉,開了又凋謝,凋謝了又開,循環(huán)往復,每一片花瓣都是阿寧童年生活的一個美好的瞬間。當花瓣紛飛的時候,走進木棉島,將地下那紅艷的快要滴下來的木棉花瓣一片片的慢慢平湊,阿寧兒時的畫卷就這樣毫無保留地展現(xiàn)在你面前。
有時候真覺得自己像穿越了一般,也來到了那個時期的木棉島。在島上漫步,駐足在那火紅的木棉花下,嗅一嗅它的芳香。然后,輕輕推開那虛掩著的門,探尋那些早已發(fā)黃的故事。想發(fā)現(xiàn)太多太多的故事,可是卻發(fā)現(xiàn)它們寧愿多在時光的背后掩面沉默,也不敢站出來向世人講述它的結局。
閉上眼,任自己的思維瞬間絢爛,光芒消散,留下一地記憶的碎片,恍惚中我看見阿寧在朝著我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