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我在三年級時,第一次看了安徒生的一篇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當時的感受只是體會到小女孩太可憐,太悲慘了,所以特別同情小女孩。
今天,我第二次看了這篇童話,又有了近一步的認識,除了同情,又有了新的感受--作者對生活熱愛,對小女孩的觀察很細致,描寫地很具體,才寫出了百年經(jīng)典的作品。我是含著熱淚讀完這篇童話的。
“那位小女孩走到墻角里,緩緩坐下,用幾乎凍僵了的手劃著了一根火柴,在微微火光之中,她看到了暖烘烘的火爐,看到了美麗的圣誕樹,看到了噴香的烤鵝,還有最疼愛她的奶奶?墒,這只是一個幻象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边@里是使我最動情的地方,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并回想起了我們在家里,過著豐衣足食的幸福日子。在我們家里,天冷了!在家開著暖氣,使得四季溫暖如春;天熱了!開著空調。我們多么應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啊。
我們有強大的祖國做我們堅強的后盾,有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國家富裕的生活,和我們父輩幾十年來打下良好的基礎,才有我們今天如此美好的生活。
小女孩為什么怎么悲慘呢?是因為他生活在一個黑暗的、沒有人性的資本主義國家,水深火熱的舊社會,國家不強大,人們就不會有幸福的生活,社會不平等。這篇文章就是黑暗舊社會的真實寫照。我們有如此美好、幸福、安定的生活,首先應該感謝我們的祖國,感謝我們的黨,感謝我們的父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