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文藝女青年的歸宿在哪里
之前,知名文藝女青年柴靜被爆從美國生小孩回來了,一副幸福知足的模樣。于是便有其粉絲感傷:心中的偶像都結(jié)婚生子了,真的淪為少婦了。
都說文藝女青年的結(jié)局:孤寡,拉拉,出家,后媽。這話很毒啊,不過倒也的確有些道理,每一個仿佛都有案例可證。
孤寡,而最富盛名的文青當屬張愛玲,她的命運則與“孤寡”息息相關(guān)了。自從和胡蘭成離婚之后,她便遠赴美國,雖然和美國左派作家賴雅結(jié)婚,可不幸賴雅先她去世,于是張愛玲從此就真的過著離群索居的孤寡生活,有意地避開一切關(guān)心她或者探究她的人。
出家,比如中國臺灣美女加才女胡因夢,自從和李敖離婚后,也漸漸淡出娛樂圈,開始執(zhí)著文字,漸漸開始身心靈的修行,這修行算是半個出家吧。
后媽,安妮寶貝,在寫了數(shù)十本悲傷絕望的書之后,終于結(jié)束自己大齡剩女的頭銜光榮嫁人了,雖然是當后媽,但是她卻非常知足地表示“得夫如此萬事足”。
資深文藝青年、央視主持人柴靜,因《看見》躋身暢銷書作家行列,雖然和馮唐傳過緋聞,但最后結(jié)婚的是一個叫趙嘉的攝影師。老公趙嘉是二婚,和前妻鄧立有過兒子,鄧立是誰,也是資深文藝青年啊,可是大牌雜志《嘉人》的主編。所以,女文青柴靜看來也沒逃過當后媽的命運。
文藝女青年的歸宿是什么?
拉拉,早年,娛樂圈的大才女劉若英就自爆自己曾經(jīng)喜歡同性,又或者是她曾經(jīng)演過一個les的角色,便留給人了拉拉的印象了。
難道,這就真的是女文青的結(jié)局嗎?難道女文青就真的很難幸福嗎?也許女文青身上的特質(zhì),的確和世俗的幸福格格不入! 〉谝,太清高孤傲,持才傲物。
才女和美女都一樣,其實都是上天稟賦,都是清高孤高的。尤其是當被人追捧時,就容易找不到北,就會持才傲物。才貌兼?zhèn)涞牟排,倒也永遠不乏追求者,但是越是條件好,越是眼光高,就越是讓人難以親近。缺乏親和感,這是過日子的大忌啊。
再說了,才女這么有才華有文化,那沒點勇氣和本事的男人,根本就沒膽量來挑戰(zhàn)啊。這邊才女看不上,那邊男人不敢。于是這就形成了才女孤獨的局面。比如張愛玲,當她看透人世冷暖,文字中透著凄冷,如同《金鎖記》:“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帶點凄涼!睆垚哿嵛淖中愿褚渤雒睦浒粒苍S是才華或者出身貴族的她,總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也就碰到了胡蘭成,才讓她有棋逢對手的味道?墒撬缓m成深深地傷了,她便孤獨地“萎謝”了。
第二,太不食人間煙火,與現(xiàn)實格格不入。
才女嘛,有文化,有知識,精通詩詞歌賦,還會即興地寫出或浪漫或憂傷的詩句。她們可能跟你聊波伏娃聊肖邦聊李清照,她們可能坐在咖啡館看人來人往,可能在家抱著貓咪曬太陽。她們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女神?墒牵齻兊氖种甘谴蜴I盤的,而不是來洗碗拖地的。
才女往往都是有創(chuàng)作的,尤其是寫小說的,往往沉醉在自己構(gòu)造的世界,入戲太深,漸漸把小說和生活混淆起來,就可能鬧笑話,那就與現(xiàn)實格格不入了。
比如,蕭紅寫了不少悲劇女性的著作,比如《王阿嫂的死》觸及了女性的深重苦難,描寫一位農(nóng)村貧困婦女王阿嫂的狀況:她的身子早被自己的血浸染著,在血泊里有一個小的、新的動物在掙扎。在《生死場》里,蕭紅以更凝重的筆墨描寫了“女性的刑罰”,直接把婦女的生育和動物的生育放在一起,寫出女人同牛馬一樣,在不知不覺中生育、死亡。也許是她入戲太深,還是小說就源于她的際遇。她和蕭軍分手時還大著肚子,然后大著肚子嫁給了另一個男人,結(jié)果還是換來了還是分手。她自己曾說:“我最大的悲哀與痛苦,便是做了女人,我一生最大的痛苦與不幸都是因為我是女人”。于是,蕭紅就如同她的悲劇作品一樣在31歲結(jié)束了自己悲劇的一生,在臨終之時,寫下的絕命書“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可是,現(xiàn)實生活,婚姻生活不就是柴米油鹽奶粉送孩子的日程嗎?每天重復同樣的日程,枯燥乏味,且為老公孩子而活,這對有藝術(shù)氣息的文藝女青年來說,簡直就是無法面對的事情,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請問,一個拖地洗碗的女人,如何文藝呢?如果,不食人間煙火,那就注定與世俗的幸福格格不入。
要知道,大美女林青霞也是食人間煙火的,在經(jīng)歷與秦漢的苦戀之后,也終于嫁作商人婦。年過五十的她也開始寫書晉升為文藝女青年。如果不食人間煙火,那只會讓男人遠遠地看著,高高地供著。只有崇拜和敬仰,不會有關(guān)心和照顧?膳,幸福是和關(guān)心和照顧有關(guān)啊。
第三,太多情,太多愁善感。
因為是才女,所以神經(jīng)很敏感,情感細膩。所以,才女本身就是多愁善感的。不管是真有愁還是為賦新詞強說愁,于是就有李清照般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庇谑潜銜蛔⊥鲁黾{蘭性德的詩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好吧,來看看《紅樓夢》里的林黛玉,就是一個大才女啊,當然,賈寶玉也愛的就是她的才女氣質(zhì)。她太多情了。這里的多情是她對萬物太有情了。就連看見凋零的花朵也忍不住感傷,便有著名的“黛玉葬花”!盎ㄖx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碧幪幱们椋男牧。在男女情愛上,面對賈寶玉和薛寶釵,也常因為只言片語吃醋發(fā)脾氣,多傷身子啊,生生把自己作死了。
可,幸福,有時候需要傻傻的,神經(jīng)大條的,睜只眼閉只眼的,抓大放小的,情感太過敏感細膩,只會徒生許多愁罷了。
第四,太追求精神層面,普通男人罩不住。
才女不是無腦女,正因為有思想有深度,找了一個比他笨的男人,那她的精神就會孤獨。所以,她們內(nèi)心深處希望找到一個能夠與之琴瑟和鳴的男人,一個可以高山流水的男人,她們要求有“精神共鳴”,甚至還渴望他是“靈魂伴侶”。精神共鳴不容易,靈魂伴侶,那就更難了。這世界,稱得上靈魂伴侶的有,但少之又少,比如薩特與波伏娃,比如錢鐘書與楊絳。
自古中國就有“女人無才便是德”,雖然現(xiàn)在女人地位提高了,但是女人有才華有想法,依然不被很多男人所接受。大部分男人喜歡傻傻的女人,因為沒負擔,好騙好打發(fā)啊,在兩性關(guān)系中占有絕對的優(yōu)勢?刹排筒灰粯恿耍排刹缓抿_啊,而且在兩性關(guān)系中也喪失了優(yōu)勢。所以,普通男人根本不敢找文藝女青年啊,因為雄性荷爾蒙容易受傷啊。
以上種種,仿佛都在說文藝女青年的壞話,可文藝女青年真的都是悲劇嗎?當然不是。文藝,就好像水一樣,水能載舟,也能覆舟。說白了,才華,那就是一個工具。這在生存本領(lǐng)上,絕對是大好事兒?稍诨閼偾楦猩希瑒t是一把雙刃劍。
前面提到的文藝女青年的四種結(jié)局:孤寡,拉拉,出家,后媽?蛇@就一定是悲慘嗎?
孤寡就是悲慘嗎?失去賴雅的張愛玲,憑著她的盛名,還怕找不到一個男人嗎?她的粉絲遍及整個華人界,多少男人趨之若鶩,可是,她的孤獨,是她選擇的。也許,可以稱作為她的命運,是她屈從的命運。一個人的孤獨盛宴,不是普通人所理解的。
拉拉,這點是性取向問題。據(jù)說同性戀的人都會比異性戀更敏感更用情。性取向的問題好像也跟悲慘掛不上邊。只是,她們選擇的戀愛對象非主流而已。
出家,這就一定悲慘嗎?這也未必啊?雌萍t塵,了卻塵緣,于菩提樹下,蓮花寶座前,尋得心靈的寧靜,那是一種徹底的放下。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臨終前也削發(fā)為尼。你會認為其悲慘嗎?不幸嗎?這只是俗人的我們認為其不幸了。而出家人還在感嘆世人糾纏名利情愛,孰知一切乃無常終成空。
后媽,我一直不明白,為啥文藝女青年會跟后媽聯(lián)系在一起呢?難道是因為大齡未婚么,于是適合他的男人,大都有過婚史有過孩子。可是,后媽就不幸嗎?這世界當后媽的不計人數(shù),中國的離婚率已經(jīng)高達百分之四十,所以當后媽已經(jīng)不是新鮮事兒了?纯床耢o,看看安妮寶貝,就算當后媽,不也挺幸福嗎?重要的是他們找到了他們心儀的男人。
其實,幸福的文藝女青年還是很多的。如果說,婚姻是女人最好的歸宿的話。林徽因是文藝女青年的幸福代表,其實不僅僅是文藝女青年,更是近現(xiàn)代的女人中的最幸福最幸運的女人了。她有家世,有貌有才,有婚姻有愛情還有萬古好名聲。她不僅有女人都要的歸屬婚姻——一個門當戶對的溫文儒雅的男人梁思成。她還有一個浪漫多情的初戀情人——大名鼎鼎的才子徐志摩。她還有一個癡情無比的超級備胎——為她終身不娶的哲學家金岳霖。女人做到林徽因這樣,也是絕了。
為什么林徽因就能幸福呢,那就是她其實是一個很務(wù)實的文藝女青年。她聰慧,她有預見,她愛自己的名聲,她放棄了當時還有家小的徐志摩,避免背上第三者罵名,選擇了踏實的理工男梁思成,從此過上了夫唱婦隨的日子。除了林徽因,其實文藝女青年冰心也算幸福的。
在觀念開放的法國,卻誕生了兩個活得特別精彩文藝女青年,她們是喬治桑和波伏娃。
喬治·桑并不漂亮,個子還矮,可是她就是有魅力,她愛情生活豐富多彩,她抽雪茄、飲烈酒、騎駿馬、穿長褲,一身男性打扮的她終日周旋于眾多的追隨者之間。即使喬治·桑這個男性化的筆名,也來源于她的一個年輕情人。當有人批評這個矮小(1.54米高)、放蕩的女人不該同時有四個情人時,這個不受世俗成規(guī)束縛的女人竟然回答說,一個像她這樣感情豐富的女性,同時有四個情人并不算多。她曾借自己的作品公開宣稱:“婚姻遲早會被廢除。一種更人道的關(guān)系將代替婚姻關(guān)系來繁衍后代。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既可生兒育女,又不互相束縛對方的自由!
在離巴黎數(shù)百公里遠的諾安鎮(zhèn)莊園中,這個文采出眾、多才多藝的浪漫主義作家接待了一大批文學藝術(shù)史上名留青史的人物:詩人繆塞、作曲家兼鋼琴家肖邦和李斯特、文學家福樓拜、梅里美、屠格涅夫、小仲馬和巴爾扎克、畫家德拉克洛瓦……等等。甚至包括拿破侖的小弟弟熱羅姆·波拿巴親王。他們中的許多人成為她龐大的情人隊伍中的一員。
光這一串串人名,就足以讓普通的家庭婦女們瞠目結(jié)舌吧。要愛有愛,要名有名,要激情有激情,要自由有自由。這要讓多少女人羨慕呢?這又是普通人可以定義的“幸福”呢?
再來看看波伏娃,她和薩特從他們相愛的1929年起,一直到薩特1980年逝世。他們一起共度了51個春秋。他們曾經(jīng)相愛,但后來允許有各自的情感生活。也就是他們倡導“精神忠誠,但肉體并不忠誠”的戀人關(guān)系,與其說是戀人,其實更像親人。畢竟是男人啊,而且是開放的法國男人,哪能抵擋過年輕妹妹的肉體呢,再說了,再美的愛情也會疲勞的。
后來,波伏娃寫出了著名的《第二性》,她一生在經(jīng)濟上又與薩特是互相獨立,完全不依附男人的新女性;一生游遍了世界各地,享盡了人間的良景美肴。她的感情生活也很精彩,在她四十多歲荷爾蒙減少、更年期來臨之時,依然有小她多年的少年郎向她撲來。
她也是要名有名,要地位有地位,要愛情有愛情,而且她還有精神伴侶,死了還不會孤獨,因為她和薩特死后葬在了一起。比起一紙婚書,死后能葬在一起,那才是永久地在一起吧,那才是永久的幸福吧。所以,波伏娃也絕對是幸福的,可以說是最幸福的。
文藝女青年還是能幸福的,世俗意義上的那種,只是會比普通人來得遲,但一旦找到了,那就是萬古千秋。
比如離婚后的瓊瑤,熬到了41歲時才等到離婚后的平鑫濤跟她結(jié)婚,從此佳人身邊才有守護人。
再比如資深文藝女青年,唱著“我想我會一輩子孤單”的劉若英也終于在40歲成功嫁人,且都嫁得不錯,找到了難得的幸福。
還有鐵凝,那個多年前拜訪90歲的冰心老人時,“你有男朋友了嗎?”冰心問鐵凝!斑沒找呢!辫F凝來回答!澳悴灰,你要等!苯Y(jié)果,這一等,鐵凝等到五十歲,等到了一個叫華生的男人,帥氣多金博學的經(jīng)濟學家華生,然后她在五十高齡宣布結(jié)婚。
是啊,文藝女青年也是女人,也是渴望愛的,也不能免俗,也是要結(jié)婚生子的。哪怕她曾經(jīng)是很多男文青心中的女神。但女神終究會淪為女人的。
而只有當她淪為女人,當婚姻成為她的歸宿時,她便有了世俗意義的幸福。
而這,是文藝女青年最好的歸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