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給他的學生出過這樣一道考題:他讓每位學生沿著垅麥田向前走,不許回頭,每人只有一次采摘麥穗的機會,走到麥垅盡頭,誰手中的麥穗最好的就獲勝。
哲學家的智慧確實令人折服。
我們可以設想以下幾種情景――
也許,你剛走進麥地,就發(fā)現令你傾心的麥穗在向你招手,你毫不猶豫地摘下了它,然后,在你向麥垅盡頭走去的途中,你的眼中再也沒有令你傾心的麥穗。
如果真是這樣,那實在是莫大的幸運。
也許,在你覺得滿意的麥穗到手之后,你竟然又發(fā)現了一束更好的麥穗,你不由得停住了腳步,愛不釋手。
然而,你的手中已經有了麥穗,按照規(guī)則,你已失去了選擇的權利。
也許,在你向前走去的途中,也曾有過幾次怦然心動,但你覺得每次的選擇都有可能鑄下無法挽回的過錯。當你終于走到盡頭時,你卻發(fā)現“最好”已與你擦肩而過,你放棄的,其實正是你所要尋找的……
此時,你已無法回頭,只留下一聲嘆息。
所以,要答好這份試卷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你的眼睛必須是望遠鏡,能眼望到麥垅的盡頭,同時,你的眼睛又必須是顯微鏡,任何瑕疵都逃不過去。
看來,這蘇格拉底還真能難為人。
其實,尋找最好的那束麥穗的過程,與我們的人生之旅毫無二致。
每個人從他生下來那天起,實際上就已經踏入了命運的垅地。那束最好的麥穗在哪里,誰也不知道。于是,我們或昂首挺胸,或磕磕絆絆地向前走去。我們曾多少次將手伸向麥穗,但又悄然地縮回,因為機會只有一次,我們不敢輕易作出選擇。同樣,正因為機會只有一次,我們又提醒自己不能有太多的猶豫。于是,我們有時只能狠狠心,咬咬牙,閉上眼,自己對自己念聲“萬事隨緣”之類的咒語,以完成這次艱難的選擇。
選擇決定成敗,選擇決定命運;選擇意味著擁有,選擇也意味著放棄。
人們輩子都在思索,一輩子都在尋找自己的麥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