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以心靜,望之蔚然
世間事物萬千,林林總總,而眼睛只有玻璃珠般大小,屈居于眼睛擺布之下的大腦未免有了些坐井觀天的意味,這讓我不得不正視一個問題——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也許眼見的不一定為實,耳聽的也不一定為虛。對于事物的正確判斷基于自身對于事物的看法與理解。盲目的聽從或人云亦云,那是錯誤的認(rèn)識以及對智慧的褻瀆。
劉備說曹操是一代奸雄,看似漢臣實乃漢賊。但我卻更同意曹操是熱血的治世能臣的觀點。劉備一心想匡扶漢室,出于他想要出人頭地的一己之私,幾次因兵弱膽小逃跑。曹操已將他擒住,卻仁慈地將他放走,之后劉備才有了人才濟濟、弱小卻頑強的蜀國。劉備的成功是善于用人,智慧如諸葛亮,驍勇如關(guān)云長、張翼德,還有忠誠的趙子龍,等等,而曹操則更多地用他自己過人的政治謀略與超卓的閱人膽識,創(chuàng)造下雄偉的魏國歷史。
世人皆責(zé)曹操君不君、臣不臣,一手造就三國戰(zhàn)亂紛飛的境況,可我卻說眼高于頂?shù)陌⒉m,期許的只是一片治世,冀以實現(xiàn)自己的遠(yuǎn)大抱負(fù)。夢想是所有的年輕人都會追求的東西,曹操只不過把他的追求現(xiàn)實化,并付諸實踐。一個小小的梁山泊,逼出了一百單八將,而一個軟弱而又昏庸的漢獻(xiàn)帝則逼出一個卓越又多猜疑的軍事家。
挾天子以令諸侯,又怎樣?曹操他堅信世人皆濁他獨清,世人皆醉他獨醒。在一方亂世中,只有他從頭到尾秉承自己的原則,至死也沒有稱帝。
在劉備眼中的曹操是詭變、多疑的,在孫權(quán)眼中的曹操是強大的,在世人眼中的曹操是奸詐的,在我眼中的曹操則是熱血而又執(zhí)著的。
誰也無法斷定誰的看法是正確的,誰的看法是最接近曹操本性的。但公婆之道皆有理,衡量的一桿秤就在每個人的心中。
世人與我與曹操皆未蒙面,但對他的一生卻加注了不一樣的情感色彩,可見看待事物的角度與立場不同,便會得出不一樣的精彩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