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jìn)孝的世界
在中華民族的悠悠歷史長河中,涌現(xiàn)出無數(shù)的美德,它們激勵著中華民族銳意進(jìn)取、吃苦耐勞、自強(qiáng)不息,從而走上富強(qiáng)的道路。就在這一個個催人上進(jìn)的美德當(dāng)中,有一個尤為重要,那就是“孝”。
孝為百善之首。提起孝,人們都不以為然,認(rèn)為不就是孝敬父母嗎?不,他們錯了。孝不僅是指孝敬父母,還指對其他親人的尊敬,比如老人。估計在小時侯,有不少人對父母說自己將來要怎么怎么孝敬他們,可是在長大成人時,在離開自己曾經(jīng)賴以生存的家時,就變了,變的冷漠,變的狠心,變的殘忍,變成了“白眼狼”。這些都是不容質(zhì)疑的事實--就算沒親眼見到,但在電視上、網(wǎng)絡(luò)上見得也不少吧!
比如,我在電視上看過的一個故事:一個在外地上學(xué)的孩子,因攀比心理在作祟,便回家吵著問父母要錢。他的父親很生氣,知道自己的兒子沒出息、整天無所事事,于是拒絕了這個請求,并嚴(yán)厲地呵斥了他的兒子,讓他知道自己的錯誤。本是想讓他知錯就改,哪里知道這竟點燃了這個孩子的仇恨之火。一會兒,仇恨就占據(jù)了他的大腦,蒙蔽了他的雙眼,于是他闖進(jìn)廚房拎起一把菜刀向父親砍去。見孩子他爸受了傷,孩子他媽自然是義無返顧地一邊去搶那把菜刀,一邊勸說兒子,想要阻止這場悲劇。可他的兒子已早已失去了理智,當(dāng)然不聽勸,反而轉(zhuǎn)移了目標(biāo),將菜刀砍向了這個生他養(yǎng)他的母親……事后,父母兩人均被送往醫(yī)院。經(jīng)醫(yī)生檢查,父親的傷勢較輕,而母親卻體無完膚,像是被剝下了一層皮,生命危在旦夕。我不清楚后來事情怎么樣,但是,這個兒子定會留下罵名,他的良心定會受到全社會的譴責(zé),結(jié)局一定是悲慘的——因為他的心靈已被扭曲,他內(nèi)心中的孝早已被自己擲到九天云霄之外。一個沒有帶著“孝”的人,總會遭到社會的唾棄。
知道這個故事的人,我想你們內(nèi)心定是憤怒和悲哀?扇绻谏钪屑(xì)心一點兒就能發(fā)現(xiàn),這種不孝的例子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很多很多,他們或許沒有作得這么絕,這么殘忍。但是,他們的心理是一樣的,都認(rèn)為父母就是應(yīng)該伺候他們的,他們的要求父母應(yīng)該無條件做到,不然,父母就是失職的。這是一種多么可悲的心理,既為那些父母感到悲哀,也為那些孩子感到悲哀。
不孝是什么?沒有做到孝的人就是不孝。
與這些“白眼狼”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那些具有孝心的孩子。他們理解父母,又懂得體諒父母,使父母感到欣慰,又使父母感到幸福!皩ふ易蠲佬⑿纳倌辍贝笮凸婊顒拥膹V告大家應(yīng)該都看過,對于播放的種種感人事跡大家也都知道了,而且你們都稱贊他們的行為,并為他們的行為感動——因為這是人心的體現(xiàn)、愛的表現(xiàn)。
據(jù)說在一個貧窮的小山村里,放眼望去,是無邊無際的沙土地,曾經(jīng)水源茂盛的水井都早已成了一口枯井,因為水溜得溜、逃得逃,沒有一滴想在此地逗留。而一個小草屋卻歪歪斜斜的留在那片土地上,靠在一口枯井旁,旁邊還呆著棵歪歪斜斜的老樹,枝子也隨著歪歪斜斜的,葉子似乎跟著水一起溜走了。忽聽一陣風(fēng)嘯,小草屋開始搖晃,一位老人從草屋里走出來,瞇了瞇眼,說道:“又起風(fēng)了,娃子,別出來了!痹掃沒落,一個小娃娃就跑了出來,眼睛掃了掃周圍,二話沒說就拽著老人的胳膊往屋里拉!奥犜,就算其風(fēng)了活也得干,掙了錢給你買好吃的,對不對?”娃娃搖搖頭“爺爺……”老人笑了笑,就要把孩子弄回屋里!鞍,你看,眼睛都紅了,風(fēng)吹的是不是?叫你別出來你非出來!”老人看著娃娃紅紅的眼睛說道,接著便拎著鐵锨轉(zhuǎn)身離去,沒有注意到娃娃眼里滴出的“水珠”,是那么污濁又是那么晶瑩。
村子里只剩下一戶人家——一位老人和一個娃娃……其他村民們都早已逃走。
漸漸地,娃娃長大了,到了上學(xué)的年齡,老人卻更加瘦弱了。老人知道再這樣下去已經(jīng)無法繼續(xù)養(yǎng)活他們倆了。于是,砍了屋旁的那棵樹,換了點錢,就帶著孩子去了城里謀生。
他知道,孩子不上學(xué)沒出息,便將孩子送進(jìn)了城里最好的學(xué)校,并為了孩子的那份學(xué)費(fèi),更加拼命地掙錢。
老人在城里無依無靠,只有孩子陪伴在身邊,倍受冷落。老人沒有本錢,做不了大的營生,只好販賣點青菜。老人一天到晚提個菜籃子滿大街吆喝著叫賣,但由于他的年邁幾乎沒有顧客,好不容易來個買菜的看老人好欺負(fù)便使勁殺價。老人怕生意跑了,不敢和人爭吵。有時遇上個不怎么殺價的但在稱菜時總是投來質(zhì)疑的眼光,怕老人眼花看不清多收他的錢。后來有個人買完菜到家又回來說老人坑人多收錢,并直接將菜扔在了老人的臉上,老人受到極大的侮辱,于是老人不再賣菜了。老人雖然倍感委屈,但他從來不和孩子提起,但是,其實在老人被人欺負(fù)的時候他的孩子正用紅紅的眼睛望著他,只是老人沒有注意到罷了。
幾年之后,孩子也大了幾歲了,更加懂事了,但這時老人卻病了,而且越來越重,不過他依然去干活掙錢,養(yǎng)家糊口。老人的腿腳已經(jīng)不靈便了,這一切孩子都看在了眼里。老人照舊早出晚歸,可每當(dāng)他出門不一會兒就有一個身影也出了門,只是奔向與老人相反的方向。老人汗流浹背,另一個也在汗流浹背。這樣過了一段時間,突然一天孩子失蹤了,老人心急火燎四處尋找孩子,好長時日也沒有找到,不過幾天后孩子平安無恙地回來了。老人心疼地問他去哪兒了,孩子看著老人稀零的白發(fā)和深深凹陷的雙眼什么也沒有說,而是從身后拿出一個嶄新的拐杖。老人非常吃驚,忙問他從哪兒弄來的,孩子輕聲說:“我賺錢買的!宾畷r,污濁的淚水從老人的眼眶中涌出,他緊緊地抱住了孩子,口中呢喃著:“傻孩子,我還需要你賺錢嗎?”孩子揉著紅紅的眼睛,不好意思地笑了,老人也笑了。
此后,老人便天天拄著拐杖去做活,他比以前更賣力了,這不僅僅是因為拐杖帶來了方便,更是孩子的孝心激勵著老人,為讓孩子能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老人不辭勞苦任勞任怨。
這是一個關(guān)于孝的故事,老人為養(yǎng)家糊口不惜生命,使孩子深深地感受到了老人對他的愛,便以孝回報,拐杖已早不是一根普通的拐杖,而是孩子的孝心和孝德所凝聚的一根愛的拐杖,這其中,包含了多少愛!
孝不在于價值,因為孝是無價的。走孝道,行孝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祖先早已把“孝”烙在我們的心中!拋棄了孝,我們的心就是不完整的。以孝為先,看似普通,但是這有著重要的作用。
父母都喜歡孝順的孩子,做一個孝順的孩子,自然能得到父母的歡心。
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都透著孝。比如:在父母工作一天后,勞累的躺在沙發(fā)上,如果不好意思地說聲"辛苦了”,那不妨給他們倒杯茶,捶捶背,父母定會很高興,并夸贊我們,這不是兩全其美的好事嗎?在父母做家務(wù)的時候,我們可以幫他們分擔(dān)一些,擦個窗戶啊,掃個地啊,洗個碗啊,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也是孝心的體現(xiàn)。再比如,父母的生日或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到來時,自己做一些小禮物送給他們,父母親一定會高興的不得了。
孝能催人上進(jìn),讓我們懂得感恩,懂得回報。孝能行成良好的社會風(fēng)尚,令每個人都能意識到自己的責(zé)任,從而不無所事事,游手好閑。孝能使父母多一份快樂,多一份欣慰。孝能讓老人多一份保障,讓自己的生活不孤單不寂寞。沒錯,孝是潺潺流水,滋潤著每一個人的心田;孝是縷縷陽光,溫暖著身體的每一寸肌膚。
孝可貴,孝可敬,孝可行。孝,意義重大,孝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的事,是我們的責(zé)任,更是我們的義務(wù)。讓我們時時刻刻都懷著一顆孝心去面對生活,去走進(jìn)更美好的世界,去追求更迷人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