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書為伴
我喜歡書,喜歡到了什么程度呢?我也不知道。只知道,我的記憶里從小就有書的影子。
記不清那時幾歲,大概剛上一年級吧。有一天,我閑得無聊,媽媽又不在家。我忽的想起媽媽的書桌里有一本《中外著名童話》,于是乎,我翻遍了所有的抽屜終于找到了它。那是一本和語文書差不多大,差不多厚的一本,字有些小,密密麻麻的沒有一幅圖畫。奇怪的是我當時沒有不耐,反而很高興,這么厚的一本夠我看好久了吧。事實是,我似乎當天晚上就讀完了,然后我就開始找厚書看,當然,我可沒看《名人傳》之類的,那需要毅力。
我看書從不分年齡段,我一、二年級時會看《綠山墻的安妮》,也對《海底兩萬里》、《湯姆.索耶歷險記》很感興趣。也會在現(xiàn)在——16歲的時候看書上明確標有“專為9-14歲兒童打造”的書,也許很幼稚,但我還是看的津津有味,然后逼著自己看苦哈哈的《名人傳》。
二年級時吧,鎮(zhèn)上來了個流動圖書館,我那“書迷”媽媽給我辦了張借書卡,把我這個“書癡”給樂的!可是我后來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悲劇的現(xiàn)實:一張卡借三本,而我一個下午就全看完了,即使是《湯姆.索耶歷險記》也只剩最后十幾頁,可借書的車兩星期來一次,這么長的時間要我怎么熬啊!我只好把三本書翻來覆去包括注釋,看了一遍又一遍。
長大一點后,我看起書來更是“無法無天”。我本來想找紹興圖書館的,可找不到,只好找書店,于是就找到了新華書店、人文圖書館。媽媽很忙,沒空帶我去書店,于是為了能夠隨時去書店看個盡興,我這個膽小鬼兼路盲癥患者四處搜羅去書店的乘車路線,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我把去書店的路記熟了,經(jīng)過幾次獨來獨往的看書經(jīng)歷,我對去書店的路已經(jīng)很熟悉了,準確來說,應該是對去書店的公交車很熟悉,因為離了車,我依舊是個分不清笛揚路和勝利路的路盲癥患者。
我通常等書店開門,然后一直看到回家最后一趟車。在此期間,我不吃午飯、不喝水。最高一次記錄,我看了十四本比語文書大點,比英語書厚點的書,看到我站起來時,頭暈目眩,分不清東南西北。
因為看的書多了點、雜了點,所以在一些方面偶爾能插上幾句話,識的字也多一點,對世界的認知也深一些,還能調(diào)節(jié)心情。但書看多了也有痛苦:成語搭配錯誤之類的是小麻煩,最令人痛苦的是當別人提起一本書中的某句話、某個情節(jié)時,你明明有印象,可就是死也想不起來出自哪本書,下句話是什么,讓你不知從何說起,夠痛苦吧?
不過即使這樣,我還是很喜歡書,沒有理由。也許有,但我說不出來。
對我來說:最廣袤的是宇宙,而最能給人帶來啟迪的是書。捧起一本書,摸著那厚實的紙張,仿佛聞得到筆墨的清香,讓文字緩緩流淌于心間,整個人仿佛與書中所述融合了般,這是多么美好的感受啊!
書啊,人生,是多么漫長的一次旅程!能有你相伴,我是多么幸運!
愿書伴我一生,愿書伴所有愛書的人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