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小城,25℃
書上說,最適合人體的溫度是25℃。在這個溫度下,人體沒有冷熱感,身體內(nèi)的毛細(xì)血管舒張平衡,感覺非常舒適。如果是這樣,那座小城,剛剛好的25℃
我知道,用一個溫度來描述一座城很不恰當(dāng),其實我可以夸贊它的風(fēng)景多么美麗漂亮青山綠水……但那樣不免有些太官方了,給人的概念太模糊。而且,真的以公正的審美來判斷,它真的稱不上多么好看而且景色也不是多么的怡人,當(dāng)然,世界上也沒有絕對的美景也沒有絕對的不堪入目,只要是人來評比,或多或少都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所以,我不說它的顏色,在我眼里它沒有顏色,我只想告訴外人,這座小城的溫度。
清晨的第一眼,冷清的街道冷清的河道以及同樣冷清的花花草草,還有地平線的那幅《日出圖》,確實很美,但美得太冷,也僅僅限于視覺上的美而已。
“零零零零——”“哈哈哈哈哈”一份勃勃的生機(jī)打破了美景的寧靜。這座上下往來的自行車不僅僅伴有鈴聲的悅耳,還有那笑聲的爽朗,見面的一句“早上好”“哈嘍”,面帶微笑,同時也給-℃的小城,帶來了幾絲暖意,給我心中的溫度表,加了幾個數(shù)字。
到校的時間點(diǎn)兒過去,并沒有余留下幾秒的冷清,一群大叔大媽在河畔的小廣場上開始了晨練。伴隨著小音箱的音樂聲,健身操、太極、劍、扇……翩翩舞動。老人們眼角額頭深深的皺紋,確實比不上孩子帶來的朝氣蓬勃,但同樣的慈笑也給這座小城帶來了滿滿的祥和。散落的晨光打照在老人們的笑靨上,老人們的笑靨打照在我衡量的溫度計上,這座小城的溫度,又上升了。
八點(diǎn)多已全然是喧囂。一個大灶一口油鍋一個爐子一疊蒸籠,油條豆腐腦、小米粥包子,又或是翻滾的面湯中撈起的一大筷子饸饹面,加上一勺子山藥臊子,這,就是這座小城的早餐!袄习!結(jié)賬”“老板再來個包子!”“老板!再加點(diǎn)粥!”本來就熙熙攘攘的店鋪更是喧鬧,但每個人臉上看不出厭惡或是嫌棄,額、反而都是笑逐顏開,一種其樂融融的氣氛不言而喻。在我看來,大聲的呼喊和吆喝無關(guān)粗魯無禮,是人們簡單豪爽不拘小節(jié)的氣質(zhì),同樣,也是這座小城的氣質(zhì)。不用看溫度計,我自己都能感覺到,又暖和了許多。
熾熱的太陽烘烤著,該下班了該放學(xué)了。路邊的阿姨們大都騎著自己的小電瓶車,隨走隨停看下今天的蔬菜瓜果肉類怎么樣,然后是順理成章的討價還價,不管結(jié)果如何,買主賣主的臉上自始至終都是那憨厚的笑臉,很質(zhì)樸,很溫暖。小院也好單元樓也罷,家家戶戶傳出的飯香與笑聲籠罩在這個四面環(huán)山的小城,那是一種特有的氣息,也伴隨著一種無形的溫度。
夕陽西下才發(fā)現(xiàn)一天就這樣過去了,在這座小城里,在它破曉時的寧靜、在它清晨時的生機(jī)、在它上午的喧囂、在它中午的燥熱,就這樣過去了,不知不覺。
太陽似乎也有些眷戀這座小城,掛在西邊的山腰上,看看小城最后的模樣。這時的光照剛剛好,半明半暗。或夫妻或朋友或父母子女,繞著這座小城的河畔,一步一步的走著,用聽起來很舒服的清水河話閑聊交談,沒有太濃重的口音,不那么熱;也不是字正腔圓的普通話,沒那么冷,恰到好處的聲調(diào)語氣。越拉越長的背影交錯著,交錯出這樣一個小城。
這時我感受了一下心中的溫度計,剛剛停在了25℃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