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行來是小城
家住的地方臨江,在城的南邊。家附近有個小公園,周末閑暇的時候能去那里散散步,散散心。有陽光的日子里,公園小徑兩旁的蔥茂樹木灑下一片樹陰,清清靜靜,斑斑駁駁。家養(yǎng)的白鴿貼著池塘水面飛行,落進竹林小屋里去休憩,一派安然。
出了家門向東行,踏過一座短的石橋,就算得上是來到市中心了。車流不息,穿行在高高低低的樓房之間,紅綠燈有序地變換色彩。偶爾會有唱著兒歌的雜貨車或者唱著流行歌曲的機車駛過。一些小吃店門口探出的招牌的顏色早已褪去,顯得灰頭土臉,但一到時間,飯菜的香氣和鼎沸的人聲就會鉆出門外。城雖小,卻讓人覺得有種令人安心的熱鬧。
每天早晨,婉轉(zhuǎn)清越的鳥鳴透過清寒的晨霧,將小城從睡夢中喚醒。
白日的小城,學(xué)校里書聲瑯瑯,工廠里機器轟鳴。
近了黃昏,酡紅色的流云裹挾著下墜的夕陽,從天的盡頭漫過來,從我的玻璃窗里穿過并流進我的房間里,像條神奇的洇開了邊的潮汐河。而整個城市則被調(diào)暗了色調(diào),只剩下側(cè)面的模糊剪影。幾只鳥兒結(jié)伴掠過天空,像紅綢上的墨跡,一沾就滑了開去。
天上是歸巢的鳥,四處是歸家的人。放了學(xué)的小孩子去街的對面買一串小吃,又慌慌忙忙跑回校門口的站臺,上了車還靠著窗“呼哧呼哧”地喘氣,過了一會就又和同伴你一言我一語地談笑起來。
天色再黑一些,暖黃的路燈與繽紛閃爍的霓虹燈就相繼亮了起來,替小城描上一圈泛光的輪廓。
馬路邊上是一家挨一家的商店,一家挨一家的飯店,還有最吸引人的一家挨一家的小吃店。燒烤店繚繞的煙霧混雜著各種香料的氣味,緩緩涌上來,引得路人垂涎。猶記得冬日圍坐在燒烤店小小的桌旁,那份真實的溫暖。倘若喝酒,也定是一整晚的酣暢淋漓!般y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痹鹿庀”,人影綽綽,仰首便飲盡了這一滿杯妙不可言的喧囂。
空氣中飄浮著不知從哪里傳來的樂聲,讓人的思緒變得更加迷離。“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
到了極深的夜,小城便成了罩上紗帳一般的溫柔鄉(xiāng)。橋洞下,河水靜靜流淌,輕輕拍岸。遠遠近近的燈火灑滿河岸,一直延伸到遠方。枕著江輪渾厚悠遠的汽笛聲入眠,就如同又聽到了小時媽媽唱過的那首熟悉又動人的童謠。
小城的年歲已然不小,伍子胥的傳說飄飄悠悠穿越歷史長河而來,至今仍被人們交口傳頌。但在我眼里,小城卻始終像《更衣記》中那騎車的孩子,固守著一份遠離世俗的澄澈與天真。“在這一剎那,滿街的人都充滿了不可理喻的景仰之心。人生最可愛的當(dāng)兒便在那一撒手吧?”
這一種散淡的純真,浸染了小城的山山水水、屋屋瓦瓦,小城的人們愿化作一尾魚,在小城的河水里自由快樂地生活。
小時候,總是憧憬外面的世界。長大以后,才發(fā)現(xiàn),其實最讓自己牽腸掛肚的,是那早已融入血脈的故鄉(xiāng)情。我有幸能生長在這樣一片土地上,我不論走到哪里,每每回望,都能無誤而愉悅地與她對視。這大概是小城與深愛著她的人們無須約定的默契。
醒時閑散醉時歡。我的小城,正和著某一個熟悉而親切的節(jié)拍,踏歌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