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火焰山
在一次火焰山的旅游中,我喜歡上了位于中國新疆吐魯番盆地的一座火山——火焰山。
火焰山方圓幾百里,寸草不生。每當(dāng)盛夏,紅日當(dāng)空,地氣蒸騰,火焰形成的云霧繚繞在火焰山的上方,整個火焰山就像是一條飛騰的火龍,真是名如其山,壯觀無比。
火焰山自東而西,橫亙在中中國新疆吐魯番盆地中部,是天山支脈之一。
據(jù)地質(zhì)研究,火焰山形成于喜馬拉雅山造山于運動時期,在這時期,作為天山山體之脈的火焰山這一地段陡然陷落,并產(chǎn)生褶皺。一萬年間,地殼橫向運動時留下的無數(shù)條褶皺帶,再經(jīng)過大自然的風(fēng)蝕雨剝,最終形成了火焰山起伏的山勢和縱橫的溝壑。
火焰山所在的吐魯番盆地位于亞洲內(nèi)陸,四面環(huán)山。地勢低凹閉塞,整個盆地所承受的巨大光熱很難散發(fā)出去,盛夏時節(jié),地表穩(wěn)定長達70℃,所以一直以來都有“沙窩里煮雞蛋,石板上烙面餅”之說。聽媽媽說《西游記》中唐僧取經(jīng)受阻于火焰山,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原來火焰山是孫悟空大鬧天宮時,蹬倒了太上老君的煉丹八卦爐,有幾塊耐火磚帶著余火落到了地上,化生出來的;鹧嫔接小鞍税倮锘鹧,周圍寸草不生”,“若過得此山,就是銅腦殼、鐵身軀,也得化成汁哩!”
對于此山的形成有個生動的傳說:古時候,天山有一條惡龍經(jīng)常吃童男童女。一位叫哈拉和卓的青年決心降伏惡龍。他手執(zhí)寶劍,與惡龍激戰(zhàn)3天3夜,終于腰斬了惡龍,并把惡龍斬成10截。死龍不再顫動,變成一座紅山,被斬開處變成了山中的峽谷。其實,火焰山形成千50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時期。由于地殼橫向褶皺運動而形成一系列的背斜構(gòu)造;鹧嫔降靥帯敖z綢之路”北道上,至今留存許多文化古跡。
然而,就在火焰山下卻有一個綠蔭濃郁.瓜果飄香的好地方,那就是以生產(chǎn)優(yōu)質(zhì)葡萄而馳名中外的葡萄溝。葡萄溝內(nèi),兩山夾峙,形成坡洼谷,中間溪流湍急,其間布滿了果園。
在火焰山山腹中,有盛產(chǎn)瓜果的吐峪溝大峽谷,其東西兩峰素有“天然火墻”之稱,溫度最高時可達60℃。溝谷兩岸山體本是赭紅色,在陽光下的照耀下便顯得的五彩繽紛。山間小溪彎彎曲曲地向南流去。吐峪溝峽谷山體之奇.山巖之美.澗水之秀.珍果之甜,為其它峽谷所少有,被稱為“火焰山中最壯美的峽谷”。
“青紅與火焰”的火焰山因為西游記中孫悟空三借芭蕉扇滅火焰山的故事,早已名揚天下。如今的火焰山仍舊是“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鹪茲M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
!火焰山是一座神奇的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山,是一座永遠不會滅的山。!
我愛你,火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