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天后宮
金口天后宮在布局上分為行宮和寢宮兩大主體建筑。行宮在前,寢宮在后,其間配以諸多附屬建筑,將兩座高大的宮殿融為一體。兩宮的模式一樣,都是青磚綠瓦、雕梁畫棟、四角飛檐、前后出廈。宮內寬約12米,長約30米,高約10米。兩宮加上后面的議事廳,占地18.4畝。
行宮是天后圣母升殿理事的地方,共5間,以紅漆圓柱撐梁,高大寬敞。正間北面是神臺和神龕,里面用香樟木雕有天后圣母坐像。此像四肢靈活,以便更衣,像前設有香案。宮門上方懸有“滄海慈云”的巨幅匾額,后面匾額是“長發(fā)其祥”。宮脊上用小瓦構成蓮花圖案,并鑲嵌有“風調雨順”4個大字。宮門前建有3米寬的3級閱臺,臺邊圍漢白玉石柱欄桿,據(jù)說是專供圣母在此檢閱之用。行宮前檐西端掛一口大銅鐘,鐘上鑄有“光緒十八年谷日韓同茂號廟捐敬獻,無錫南門許和記造”,重343公斤。
行宮左側是火神閣。閣內塑有回祿像。閣的前后上方各有匾額,前面是“朝宗利賴”,后面為“化成天下”。行宮右側是財神閣。閣內塑有趙公明、蕭升、曹寶、陳九宮、姚少司五尊像。二閣相配,使主殿格外壯觀。
行宮前院長約50米,寬約30米,院墻正中有高大山門,門外有影壁,院墻兩邊各有一便門。山門兩邊立有一對石獅,高約2.5米,昂首怒視,十分威風。石獅前面豎有兩根高約15米的大旗桿,遙遙可觀,猶如設在港口的一對導航航標。
大院正南建有木制戲樓,坐南向北,高約10米,分前臺、后臺。前臺上方的匾額是“鈞天雅奏”,舞臺出入門分別為“登風”、“遏云”。臺后建有戲班寢室,可容70余人。盛時,廟中幾乎天天唱戲。
戲樓兩側是鐘樓和鼓樓,兩樓高約7米。捻軍入即時,鼓樓曾被燒毀,后由于家屯村于永顯重修。晨鐘暮鼓,聲韻悠蕩。
寢宮,顧名思義,即天后圣母睡眠的地方。宮中分寢室、梳妝室。主殿東西兩邊稱“東!、“西!。寢宮有圣母臥像,四周用紅漆木板護圍,前門用玻璃鑲成。梳妝室有兩面大銅鏡,高兩米以上。寢室門前的匾額是“東海如來”。宮脊中央鐫有蓮花圖案,并鑲嵌有“國泰民安”4個大字。議事廳,天后宮東北,正房5間,是議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