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上井岡
自鄆城沿京九鐵路南下,坐一夜火站,于次晨到達江西吉安。接著,乘接站的中巴車,行一百多公里到達井岡山。一路上,任心中的向往飛翔。多少年了,從課本上、報刊上了解井岡山,心儀這個革命的搖藍,被井岡山的青松翠竹所感染,這一次我終于來了!
井岡山處于羅霄山脈的中段,湘贛邊界一帶,山高林密,地勢險要。1927年秋收起義后,毛主席率領(lǐng)紅軍來到井岡山,后與朱德率領(lǐng)的南昌起義的部隊會合,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紅色革命根據(jù)地。
在井岡山參觀,主要看茨坪一帶。茨坪位于井岡山主峰北山麓,海拔八百多米,是一塊高山盆地。井岡山市委、市政府遷出以后,這里仍然有井岡山干部學院等一批重要單位,所以,這里人口密集,依然是一個精致的小城。如今的茨坪,群山環(huán)抱,綠樹蔥蘢,湖光瀲滟,樓臺整潔,山水與街市形成一幅和諧的圖畫。
茨坪的中心是挹翠湖,一汪湖水,清澈透底,四周有綠蔭環(huán)繞鮮花盛開。挹翠湖西側(cè)有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該館依山臨水,高大宏偉,用圖片、實物、雕塑、影音等形式,全面而真切地展現(xiàn)了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歷史畫卷,讓人走近那段斗爭歲月,領(lǐng)略革命者的崇高情懷。挹翠湖之北,有個高大的山巒,依山而建的是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堂中有一組花圈,體現(xiàn)了敬獻者的景仰之情。山上有個雕塑園,立有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袁文才、王佐、賀子珍、陳正人等最早在井岡山從事革命活動的人物雕像,形態(tài)逼真、栩栩如生。挹翠湖東側(cè)則有毛澤東舊居,透過屋宇院落、室內(nèi)陳設(shè)及圖片資料,可以想見毛澤東當年在這里指揮革命斗爭的情形。在井岡山景區(qū),導游還還帶著我們一處一處地參觀紅軍醫(yī)院、朱德故居、紅四軍軍部、軍官教導隊、軍械處等處,了解紅軍將士們當年的工作和生活,學習他們崇高的革命精神。
到井岡山不可不看黃洋界。黃洋界地勢險要,是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重要隘口,依隘西望,兩山夾一谷,那已經(jīng)是湖南省的地盤。當年紅軍主力下山,山上只留下不足一個營的兵力,在十分艱難的情況下,硬是打退了敵軍四個團的進攻,保衛(wèi)了井岡山。那塊巨大的墻壁上存留的毛澤東詞《西江月·井岡山》,就精練而深刻地反映了根據(jù)地軍民勝利舉行這次保衛(wèi)戰(zhàn)的情形。如今硝煙散去,人們來井岡山,更多地看到這里的山川之美。但面對當年留下的工事、槍炮,依然能夠深刻體會到共和國的建立是無數(shù)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應當倍加珍惜。
我們來時,正是滿山杜鵑盛開的季節(jié)。本可盡賞山坡的十里杜鵑花區(qū),可惜纜車正在維修,錯過了這次機會。于是,我們集中精力去游龍?zhí)毒皡^(qū)。此處山青水秀,藏幽蘊奇,一如毛主席詞句所寫:“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碧玉潭瀑布飛流直下,狀如白練。鎖龍?zhí)镀俨忌憩F(xiàn)幽谷,委婉動人。珍珠潭瀑布水花四射,閃灼耀眼。
揖別井岡山,回望景區(qū)門口那面鮮艷紅旗般的標志,心潮澎湃。共和國之葉茂,有賴于革命斗爭之根深。中華復興的流長,得益于民族精神的淵遠。井岡山,國人心中永遠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