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心,三春暉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边@首詩是我們從小到大就非常熟悉的——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
初讀此詩時,只是想達(dá)到背下來的目的,根本不求領(lǐng)會它的意思與作者作此詩所給予的任何情感。直到長大了些,才明白了這些。我被這首詩感動了,我被詩人感動了,我更被這偉大的母愛感動了。
詩人孟郊,早年生活漂泊無依,一生窮困潦倒。直到年過半百時才被封了一個不起眼的小官,終于結(jié)束了他之前不堪的生活,便接了母親與他一起住。這首膾炙人口的詩也就作于此時。
在這首詩中,我最有感觸的就是最后一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句詩的大概意思是:兒女像小草,母愛如春天般的陽光,兒女怎能報答母愛的萬分之一呢?的確,母愛的偉大不是我們所能估量的,她既是母親對兒女最平凡的愛,也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最真摯的愛。這首詩也寄托著赤子對慈母發(fā)自肺腑的愛。在我的生活中,母親給予了我深深的愛,也是她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這首詩的真正內(nèi)涵。
還記得那是一個冬天的早晨,我剛從家門快步走出。發(fā)現(xiàn),天還黑黑的,像被一塊幕布遮住了一般,月亮在天的邊緣,有幾顆星星在旁邊點綴著,四周靜靜的;蛟S感覺應(yīng)該比較靜謐、清幽,但好像一瞬間就被我給打破了。因為和母親起了爭執(zhí),有些怒氣,所以腳步走得有些快,鞋底與地面摩擦的沙沙聲,顯得有些刺耳。母親在背后奮力地追著我,我們總是相隔那么一段距離,就那么一段距離。而就是那一段距離,讓我聽到母親氣喘吁吁!贿吥弥蛛娡步o我照亮腳下的路,一邊焦急地喊著我:“慢點,慢點,哎呀!你看著點兒腳下,別磕著!”我倔強(qiáng)得很,繼續(xù)走著。沒有回頭,也沒有回應(yīng)。但卻放慢了些腳步。本想讓母親借此休息會,而母親的步伐卻不曾停歇,依舊奮力追著我。那手電筒的光,也不曾消失,依舊照亮我腳下的路。而最終,我還是停下了腳步。
母親像一座燈塔照亮我前行的路,而我也想為母親做她的燈塔。盡管“寸草心”難報“三春暉”,我也會努力讓她亮到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