縹緲飛橋跨半空
獨特的弧線,屹立于大浪之上、峽谷之中,以其完美的架構(gòu),為人稱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遠古時代,一根自然倒下的橫木便是一座橋,它為橋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中國在周代,已建有梁橋和浮橋;古巴比倫王國在公元前182019年,已建有長183米的木橋;美索不達米亞地區(qū),公元前四世紀(jì)已建有石拱橋……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橋的面貌在不斷革新,呈現(xiàn)方式也多種多樣,它始終是人們越海、穿峽不可或缺的交通設(shè)施。
當(dāng)古巴比倫王國輝煌不再時,它的文明沒有流失在歷史的塵埃中,而是在木橋上留下了曾經(jīng)的痕跡。此時的橋,不僅是一種交通設(shè)施,更是歷史的記錄者。
曾有多少文人墨客在橋上看那滔滔江水、寧靜小溪,心生感慨,揮筆寫下不朽的詩篇。唐代詩人李益在《洛橋》中寫道:“那堪好風(fēng)景,獨上洛陽橋!痹娙私杈笆闱,短短十字,寫盡橋之風(fēng)華!翱萏倮蠘浠桫f,小橋流水人家!边@婦孺皆知的詩句,寄橋以情,寫得幽怨、哀婉。這時候的橋是一種情感寄托。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币粋仿佛從山水畫中走出的男子靜垂眸,倚于橋邊,黯傷懷。本應(yīng)是一代詩人才子,卻苦作了一代君王。李煜的愁情萬丈,是否傳達給橋了呢?橋一聲不吭,靜靜地任男子倚著。橋當(dāng)然不懂這個苦命君王的心思,“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狈跇蛏系,再不是當(dāng)年那從山水畫中走出的男子。橋沉思,當(dāng)年向我吐露心事的你,再也不回來了么?
錢塘江的杭州灣大橋,令人魂牽夢縈。它是最長的跨海大橋,伴著湛藍的海水,那雪白的橋身,更有一種素凈的儒雅之氣。杭州灣大橋蜿蜒36公里,直達彼岸。精致的輪廓,堅實的橋柱,迸發(fā)出一種自然的蓬勃朝氣。
隨著時代變遷,橋也與時俱進。溪水淙淙流,“若耶北與鏡湖通,縹緲飛橋跨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