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假期生活
生活二字,既簡單又復雜。什么是生活?生活是對人生的一種詮釋。而我認為,生活是為快樂幸福的意義而存在的,我們應當學會品味生活,懂得生活的樂趣。
--題記
身為學生的我們,一周有五日呆在學校學習,其間充滿了忙碌,卻也是充實的,聰明的人也能懂得學習的快樂。然而,假期生活呢?脫離了學校的學生,能否找到有意義的事情,讓自己的心靈不會充滿間隙呢?能否讓自己的精神不會感到空虛呢?
我看到過很多這種人,一到假期就找不到事情做,想玩想放松,卻只能約幾個朋友面對著電腦沉迷在‘精神鴉片’中。然后開學再見面,第一件事就是興致盎然的談論著自己獲得的游戲成就。仿佛除了游戲,便再也沒有其他事可做了。事實上,我曾問起他們原因時,他們也這樣回答的。難道,生活真的只能這么低迷乏味么?
其實不然,生活就是一張白紙,等著我們?nèi)タ坍,去憧憬,去體驗。我的假期生活,是隨意悠閑的,也是多姿多味的。我不缺少精神糧食,也不缺乏人生信仰,所以也不會感到迷茫。
我常常在爺爺外出喝茶時跟隨他,在不同的地方,或河邊,或林間。他與人聊天,我則傾聽。喝茶的,大多是老人,他們有的有著豐富人生閱歷,有的關心時政,有的充滿文學才華?傊,各種行業(yè)不同經(jīng)歷不同的人們坐在一起談天說地,論古道今,發(fā)表自己的體會,能讓我收獲頗多。
有時,人少,也可以閱報,了解時事新聞,雖然報紙不多,人們亦不會為了拿不到報紙而產(chǎn)生爭執(zhí),些許人坐在一起靜靜看報,偶爾發(fā)表一句自己的看法,或許也會得到一句應答聲,一派和諧的景象。
偶爾,會心生煩悶,不想看報紙,也可以望著風景靜靜的發(fā)呆,任我的思緒飄到不知名的地方;讓我的心伴著流水聲,樹葉搖晃聲,安靜地,沉浸在一種截然不同的世界中,那是一種別樣的體驗。久了,便也不那么煩悶了,心里輕松許多。
與爺爺一起出去,雖算不上是喝茶,但也算是體驗了‘茶文化’了。至于為何這么說,在茶巷子喝茶的人那么多,難道人人都會品茶嗎?非也,更多的是聊天,我們也可以說是品味生活,再往大了說,那便是感悟人生了,不是有句話叫品茶如品人生嗎?浮浮沉沉,亦苦澀,亦清香怡人。
也曾與朋友約著一起外出購書,有時,會去一個從未曾到過的大型書城。那過程從頭到尾都是一種獨特經(jīng)歷,是許多人沒有的。獨自思考需準備的東西,錢,公交卡,水,裝書用的結實的袋子,傘....獨自查詢書城地址,公交路線,地鐵路線,因為是首次乘坐地鐵,還需觀看有關如何乘坐地鐵,須遵守的規(guī)則的視頻。
學會在到達一個地方時,尋找小型區(qū)域地圖,學會問路,一切都是靠自己獨立完成的,到達目的地時會有一種成就感,很快樂的感覺。大型書城都很寬闊,且有好幾層樓,所以要買書一定要看分類,不然像無頭蒼蠅一樣找很久都找不到所需要的書。有次竟遇到知名音樂人,主持人兼作家的高曉松,便買了一本他的新書得到親筆簽名,我覺得與崇敬的名人見面,對話是非常有意義且有意思的事兒。
當然,我的假期生活也不只是外出,也會待在家,看看電視,做做家務,也會玩電腦,不過我不會玩游戲,也就聽聽歌,看看電影,最喜歡的是瀏覽各種網(wǎng)站,看編者發(fā)表的各種有趣的事,或看一些不知是真正的知情還是編撰的人分析國際政治,或瀏覽一些美文,偶爾也會發(fā)表一些自己的見解,也算是鍛煉自己了。
我的假期生活雖算不上美好,自己也倒是樂在其中了。我只是認為,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我們應防止精神信仰的缺失,靈魂的空虛,不讓自己沉浸在物質欲望的刺激中,從而失去純真的理想與純美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