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桃花源”——讀《論語》有感
和諧美好的社會是每個人所追求的,人人都希望生活在一個和諧穩(wěn)定的“桃花源”中?墒裁床拍鼙WC我們的幸福,讓每一個人快樂成長成長呢?
我想早在兩千多年前,圣人們就給了我們答案。
有人說,中國的犯罪成本太低了,不能有效的用“法”來減少犯罪事件。真的是這樣嗎?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的王朝,但為何只延續(xù)了兩世呢?“上失其道,民散久矣”我想在眾多原因中,嚴刑酷法,是促使秦朝滅亡的重要原因。在上位的人離開了正道,百姓早就離心離德了。在中國歷史上,像秦這樣的朝代,并不少見,然而他們的結局卻無疑都是滅亡。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嚴刑厲法雖立竿見影,可治標不治本。老子也說過:“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比瞬⒉皇墙^對怕死的,為政不用道德來感化,只用殺戮來威脅,是絕對壓不住的。不懂法的百姓只會想方設法逃避刑罰處罰,而不是去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即使受到懲罰,也不會在本質(zhì)上悔改。
因此法的根本不是讓人畏懼,而是教人辨別是非,分清曲直。而只有人人懂法知法,才會真正的守法,才能真正做到“雖賞之不竊”。
那么怎幺才能讓百姓知法懂法呢?答案顯而易見,那就是教育。鄧小平曾就指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晚清的梁啟超先生也在《少年中國說》一文中曾提出“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由此可見青年是祖國發(fā)展的未來和希望。而只有青少年有恥且格,祖國才有未來。
但中國青少年的法制觀念卻不容樂觀。近幾年來,問題青少年的增多,特別是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青少年犯罪大多出于法律認知水平低下,法律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
而在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今天,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顯得十分近切和重要。只有讓法制度護航,才能快樂成長。
不僅青少年需要受法制教育,成人更需要。因為成人是少年的榜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青少年的未來。
最近幾年國家反腐的力度越來越大,腐敗官員也讓人為之一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自身正了,即使不發(fā)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干,自身不正,即使發(fā)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官員決定著社會中許許多多的事,可以說官員是社會轉動的動力。若是官員不正,社會必然會出簍子。這樣不僅是百姓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而且整個社會會停滯不前。中國夢何以實現(xiàn)?
懂法,知法,守法,從每一個人做起,讓我們共建“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