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讀后感
季札在魯國請觀周樂時曾說過:“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我猜想,在吳楚材、吳調侯叔侄在成書之時一定也暗嘆過“觀止矣!”
《古文觀止》,作為一本從兩個愛好古文的教書先生平日相互切磋研習、為童子講授古文的講義到一本經歷百年時間沉淀,傳世不衰的文集,并不是偶然。它是一部囊括從東周到明末、集百家經典于一身,同時永遠不會落后于時代、絕不會因為政治風云變幻而失去價值的文集。
《古文觀止》,按照時間順序分為:周文、秦文、漢文、六朝文、唐文、宋文以及明文。其中以散文為主,間有駢儷文辭賦。皆是歷朝歷代最富盛名的文章,從這一點看,《古文觀止》也可以說是一本中國文學發(fā)展史。
周文卷主要收錄了《左傳》、《國語》,其中還有《公羊傳》、《梁谷傳》和《禮記》。《左傳》作為古中國第一部敘事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對后來司馬遷的《史記》以及后世的歷史編寫有很深遠的影響。除去各種官方的對《左傳》的解釋。我讀《左傳》時,更多的是關注《左傳》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對戰(zhàn)爭精彩的描寫。
在開篇的《鄭伯克段于鄢》中,就講了鄭莊公和弟弟共叔段的權力之爭。鄭莊公在母親武姜不喜歡自己,偏愛弟弟的情況下,韜光養(yǎng)晦、欲擒故縱,故意縱容弟弟的惡行,等到弟弟終于起兵奪權時,才露出早已準備好的屠刀,砍向自己同母同父的弟弟。同時與慫恿、幫助弟弟的母親決裂,發(fā)誓“不及黃泉,無相見也”。鄭莊公在解決弟弟共叔段的威脅后,又用了挖地洞的方法,與母親在隧道中相見。宮變失敗后的武姜,也趁機與鄭莊公和好。全文短短幾百字,將故事中人自私、殘忍、虛偽狡詐、腹黑的本性描寫的淋漓盡致。
還是鄭莊公,在《鄭莊公戒飭守臣》中,鄭莊公又化身為一位尊奉禮法,敬畏天命的古代政治家。同時,在這篇文章中鄭莊公還說過:“天禍許國,鬼神實不逞于許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億,其敢以許自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協,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況能久有許乎?”在這里又可以看到他在表達弟弟的愧疚之情。對比于《鄭伯克段于鄢》中他的作為,我們又看見了另一個鄭莊公。
讀書最精彩的地方不僅僅在于去體會揣摩作者的意圖,而是在眼睛離開書本后,腦內小劇場放映的情節(jié)。
相對于過于規(guī)整的明文,我更喜歡唐宋文章的靈動和六朝文章的韻律。在這里,我不是故意跳過漢文。漢文卷中,將近一半都是司馬遷的《史記》。論誰也不能回避《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光芒。但是,對于我,《史記》更像是一部小說,而不是歷史。司馬遷用他精巧的筆,將每個歷史事件中人物細微的動作、表情完整的復活在他的書中。在讀他的《史記》時,卻又有種不真實的感覺。換個角度說,將每個人物的細節(jié)處理的那么完美,除了猜測司馬遷手上有一個可以與明朝東廠媲美的專業(yè)特務機構幫他收集情報之外;那就是猜測他根據手上已有資料,虛構了部分歷史情節(jié)。我想,目前,后面一種猜測更加讓人信服些。
在理科生的眼中,世界可能就是一個個的方程式組成的;而文科生眼中,世界可能就是歷史的塵埃中文明的傳承。在不同的人眼中的同一個事物是不同的。在我的眼中的《古文觀止》,那是我的《古文觀止》。拋開一切標準答案,一切評判標準的時候,閱讀就變成了悅讀。偶爾,也會體會到古人讀書時,信手批注時的快樂。
吳氏叔侄的古文,觀止矣。而我的讀書,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