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 林黛玉
林黛玉,曹雪芹筆下的憂傷女子,也許是前世的因緣,注定了她一生的悲;也許是今生的無奈,注定了她淚眼漣漣;也許是命中的安排,注定了“玉帶林中掛”。林黛玉,她是“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紅樓眾女子中絕對癡情的女子。她用整個(gè)的生命去追求真愛,視愛情為生命全部的她最終卻在鏡花水月的愛情幻想里,含恨而去。林黛玉就是這樣一個(gè)奇女子,她迷離、夢幻、病態(tài)、柔弱、高雅、憂郁,用全部的生命演繹著人生的悲劇。
一、凄涼孤獨(dú)的身世之悲
前世的因緣,注定了林黛玉一生的凄婉哀愁。林黛玉正是絳珠草的化身,而賈寶玉正是那赤瑕宮神瑛侍者。為報(bào)答灌溉之情,黛玉要將她一生的眼淚還他!若是今生不見他也罷,黛玉好歹能平平淡淡、安安康康地走過一生。偏偏地,命運(yùn)的安排,還是將他們遇見了。自遇見了他,黛玉的淚水就未曾斷過,直到香消玉損,直到淚干命盡。
前世的因緣,注定了她是逃不脫愁海的。而今生命運(yùn)的坎坷,又注定了黛玉一輩子的孤獨(dú)無助。
林黛玉,本是出生于豪門。其父林如!澳耸乔翱频奶交ǎ褚焉撂m臺寺大夫,本貫姑蘇人氏,今欽點(diǎn)出為巡鹽御史”,然而,遺憾的是“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個(gè)三歲之子,偏又于去歲死了。雖有幾房姬妾,奈他命中無子,亦無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無子,故愛如珍寶,且又見他聰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讀書識得幾個(gè)字,不過假充養(yǎng)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幼時(shí)的黛玉,是幸福而快樂的,聰慧的她是父母心頭的寶貝。
然而,這樣的快樂是極其短暫的。在黛玉還沒有來得及真切地體驗(yàn)幸福的天倫之樂時(shí),母親便撒手人寰,留下丈夫和幼小的女兒——黛玉。對一般的孩子來說,失去了母親,就是失去了溫暖的依靠。而對于體弱多病的黛玉來說,她更是多么需要母親那溫暖的懷抱。】墒,無奈的,這是命運(yùn)的安排,誰也無法左右!年近四十,內(nèi)心凄涼的林如海,不得不作出決定:讓黛玉投奔外祖母去。
二、不入世俗的性格之悲
林黛玉,出生豪門,可自小失去父母,寄人籬下。這樣的生活經(jīng)歷和成長環(huán)境,使得她的性格必然與世俗格格不入。因?yàn)槭浅錾篱T,她的身上自然有貴族身上那種特有的傲慢和高貴?捎忠?yàn)槭枪聝海娜嘶h下,她又比一般人更自尊敏感,也比一般人更喜歡爭強(qiáng)好勝,顯示自己的才力。正因?yàn)檫@樣的性格,在賈府里她既不得下人之心,也不討主子歡喜。因此,在這復(fù)雜的大家庭里,她必然是處處碰壁,處處受傷的。
初到榮國府時(shí),林黛玉留神地觀看著一切,彬彬有禮地應(yīng)接著一切。她似乎謹(jǐn)記著母親的遺言:“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因此,她“步步留心,時(shí)時(shí)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
起初如此地謹(jǐn)小慎微的林黛玉,后來便不再這么做了。很快地,她就給榮國府的人們,留下了“孤高自許,目無下塵”的印象。原來,她初來時(shí)的那種“留心”、“在意”等,都只不過是“恐被人恥笑了去”。
自父母雙雙離逝后,她在榮國府里的處境,更是難堪了。她深知自己不過是一個(gè)無家可歸的孤兒罷了。她越發(fā)變得孤高、自尊了。那傲慢的外衣下,掩飾不住她內(nèi)心深處的自卑。她心高氣傲、她多疑地注視著周圍的一切,她惟恐有人對她懷有歧視和輕蔑。周瑞家的送來了兩枝宮花,她首先注意的不是它的“維妙新巧”,而是是否“別人不挑剩下的”。她就是這樣自己折磨著自己纖細(xì)的身體和脆弱的心靈。
三、憂傷高雅的才情之悲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沒有才學(xué)的女子,沒有獨(dú)立的思想,因?yàn)槟芮诿\(yùn)的安排,或許能獲得幸福的人生。幸福,有時(shí)只是一種內(nèi)心的滿足。如此說來,沒有才學(xué),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李清照,才氣橫天,然而,她的人生卻“怎一個(gè)愁字了得”!
林黛玉,絕對可以堪稱是一個(gè)詩化的才女。她博覽群書,學(xué)識淵博。她不但讀《四書》,而且喜歡讀《西廂記》、《桃花扇》、《牡丹亭》等,對于許多名家詩人的作品,不僅熟讀成誦,且有研究體會。她作詩才思敏捷、新穎獨(dú)特。她的詩歌,能作得如此之好,不僅是因?yàn)樗穆敾酆筒⿲W(xué),更是因?yàn)椋怯眯撵`去感受生命中事物。即便那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極為平常的事物,都能觸動(dòng)她的情思,寫下驚人之作。如此之高的才情,帶給她的,究竟是快樂,還是悲傷,究竟是幸福,還是禍害?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fēng)夜已昏!薄丛伆缀L摹
這首詩,既寫盡了海棠的神韻,亦傾訴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嬌羞默默同誰訴”一句,最為傳神。這既是對海棠神韻的描摹,也是自我心靈的獨(dú)白,她有刻骨銘心之言,但由于環(huán)境的壓迫和封建意識的束縛,就是對同生共命的紫鵑、甚至對知音賈寶玉,也羞于啟齒,只有悶在心里,自己煎熬。這樣的詩,更充分地表現(xiàn)了黛玉的孤獨(dú)、寂寞和痛苦。
林黛玉,是一個(gè)用心靈寫詩的才女。她把自己的靈魂,也融進(jìn)了詩歌的境界中。用詩歌訴說內(nèi)心的痛苦和憂愁,用詩歌感嘆生命的無常與無奈。
四、鏡花水月的愛情之悲
愛情,是林黛玉生命的全部。這么一個(gè)孤傲的女子,不屑功名,不屑利祿,她是紅樓眾女子中性情最真,用情最深的一個(gè)。她執(zhí)著地追求著自己的愛情,毅然成為封建的叛逆者。她和賈寶玉的愛情經(jīng)歷了太多的曲折,然而終究是鏡花水月,一場淚水相伴的美夢,如煙似霧,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jià)。
他們一見鐘情。初次見面,林黛玉看賈寶玉,看到了“萬種情思”;賈寶玉看林黛玉,看到了“心較比干多一竅”。初次見面,他們覺得彼此是熟人,似曾相識。也許是因?yàn)榍笆溃麄冊陟`河岸上三生石畔早已相識,早已結(jié)下深情厚意。但更多的是因?yàn),處于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林黛玉和賈寶玉,他們都是對方心里理想的異性形象。林黛玉的字,就是賈寶玉起的。賈寶玉說:“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畫眉之墨!绷主煊衩技馊趱,用這兩個(gè)字,豈不妙哉!這樣的名字,其實(shí)也將預(yù)示著,未來的他們煩惱多于歡樂。賈寶玉初次見到了林黛玉,就上演驚心動(dòng)魄的摔玉一幕,眾人慌亂。而當(dāng)晚,林黛玉便開始為他流淚了。在賈寶玉的要求下,賈寶玉與林黛玉住在一個(gè)空間里了。從此以后,兩人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息同止。愛情的故事,也拉開了序幕……
林黛玉對賈寶玉掏胭脂的毛病,并不指責(zé),反而囑咐他干這些事,不要帶出幌子;林黛玉從未要求賈寶玉求取功名,入仕為官,也從不對賈寶玉說那些“混帳話”。她對寶玉是真正的理解和關(guān)心。他們的心靈相通,他們是天生的一對有情人。
賈寶玉讀《西廂記》,正看到“落紅成陣”,只見一陣風(fēng)吹過,把樹上的桃花吹下一大半來,落得滿身、滿書、滿地皆是。賈寶玉惟怕腳步把花踐踏了,兜了那花瓣,抖在池內(nèi)。那花瓣浮在水面,漂漂蕩蕩,竟流出了沁芳閘去了。這時(shí),卻遇見了來葬花的黛玉。真是心有靈犀一點(diǎn)通。⊥瑯拥膼刍,愛那純潔的生命。賈寶玉引用唱詞,“我就是個(gè)‘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
這一場相會,他們一同葬花,顯露了他們共同的志趣;這一場相會,給了林黛玉一個(gè)展現(xiàn)內(nèi)心情竇的機(jī)會,賈寶玉的及其推薦的《會真記》,撥動(dòng)了少女黛玉的春心。他們的愛情,正式萌芽。然而,從一開始,他們的愛情,就含著對青春短暫、人生無常的感嘆,就像易落的桃花、易逝的春光。也許,真正的愛情,從來就與苦愁相伴……
因?yàn)楸舜讼鄲,卻又沒有正式交心。撲朔的情感總在折磨著一對真心相愛的情人。賈寶玉玉林黛玉,因?yàn)橛H密,就要求更親密。則不免又求全之毀、不虞之隙。追求完美的黛玉,眼里是容不得沙子的。她嫉妒著情敵薛寶釵,她害怕也擔(dān)憂賈寶玉有了姐姐便忘了妹妹。于是,慪氣、沖撞、苦悶,成了他們愛情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
林黛玉也有些癡病的,也每用假情試探。就因?yàn)樗詾橘Z寶玉也將真心隱瞞了起來,只用假意。如此兩人原本是一個(gè)心,但多生了枝葉,反弄成兩個(gè)心了。求近之心,反弄成疏遠(yuǎn)。愛情的折磨,黛玉越發(fā)心碎。流不盡的淚水,是真的為了還他前世的恩情。柔弱的身軀,豈能承受如此之重的心靈負(fù)擔(dān)!
綜觀林黛玉的一生,是痛苦的、憂傷的、悲劇的一生。她的人生悲劇,是性格的悲劇,是愛情的悲劇。這樣的悲劇人生,是命運(yùn)的安排,更是封建禮教制壓的結(jié)果。
曹雪芹,他的人生命運(yùn)就是悲劇性的。他愛所有的女兒,同情所有女兒的生命。他“見了女兒便清爽”,可是女兒的生命終究逃不脫封建禮教的壓制。
林黛玉,是他筆下最美麗的女子,是金陵十二釵之首。林黛玉的身上有女子的柔弱,有女子的真性情,有才女的聰慧,有詩人的憂傷……曹雪芹愛她,可是也無奈地給予了她悲劇的人生。
封建制度,扼殺了純真的愛情,也壓制著做人的真性。追求自由,追求完美,追求愛情,林黛玉毅然成為封建制度的叛逆者,也就注定了悲劇的人生。
生在那樣的制度下,遭受那樣的人生境遇,那樣的性格與才情,林黛玉的悲劇人生是必然的,也是很無奈的。讓人痛心,讓人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