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的距離
說實話,這本書在我翻開的第一眼就被畫上不適合自己的標簽,他太深,太遠,也太超然,。正如歷代英豪觀天下大勢,盡管朝代更替,王朝覆滅都是不可逆轉,甚至說,你、我、他都是推動時局的一雙手,但是,總會有一些脫離此行列的人,亦或是他們也并未超然世外,只是他們相對于大多數(shù)人更平靜、淡漠地觀讀一段歷史的興華浮沉,換個說法,他們懂得隨遇而安。他們不拘于朝代的更替,時事的變換,只是因為他們懂得如何讓自己活得肆意,活得瀟灑。盡管史書上鮮少有他們的留名,但你不可以否認他們也許曾經存在。畢竟,在一定程度上,史書不能反映出整個時代的每個人。
人們說喜極而泣,物極必反,并不無道理,只是這本書卻在超然世外的事實上帶來了平靜,給人一種返璞歸真的心態(tài)。如同一個垂暮的老者,他們清楚自己的生平,在死前的時間,他們會以第三者的身份再度重溫自己的一生,不管是對還是錯,亦或是無奈還是堅決,都是他們曾經的抉擇,不管現(xiàn)今如何,都沒有辦法改變,甚至再來一次,他們明知是錯卻始終會做出錯的選擇。
那么,作者是否是屬于上述行列的人呢?
如果你仔細閱讀,就可以知道,他正是一種淡漠人世浮華的人,或許也并不是淡漠,只是更平靜的評價事實,感受生活。他完全是以第三者的身份描繪所見所感,盡管是第一人陳的敘述,卻總是帶著一股超然世外,一分無奈和三分不經意。當然,再仔細的話,你還能發(fā)現(xiàn)一絲期盼,雖然并不顯山露水,卻真實存在于每篇散文。
再說書名,“守望的距離”是這本書的書名,“守望”和“距離”兩個詞不禁讓人垂頭深思,作者為什么用那么悲傷名字來命名?書中不乏對生活的喜愛,從“人生就是一個從一而終的女人,你不妨盡自己的力量打扮她,引導她,但是,不管她最終成個什么樣子,你好歹得愛她!本惋@而易見。由此看來,盡管書名符合本書的部分基調,卻終歸是太片面,磨滅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對愛的期盼。不過,反過來,換個角度想,“守望的距離”這個名字所表達的意思,又是否正是我們在字面上所理解的被磨滅的部分?換句話,它是否是運用了反語,表達的是否是對美好生活和愛的等待呢?
我們每個人都在守望、等待著自己的愛,期盼著被愛,在這等待的時間里,很多人都因為這樣那樣的因素放棄等待,草草過完一生,書中說真正相愛的兩個人相遇不易,走到一起更難,但是真的如此嗎?我不是一個樂觀主義者,卻也并不悲觀,事實上,我是個討厭悲觀消極,卻又無法讓自己變得樂觀的人。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通病,只是并不刻意地改變它,甚至說,并不經意于發(fā)現(xiàn)它。
我總以為,書中關于愛的定義太過模糊,關于男女兩性之間婚姻關系的評價太過悲觀。對作者的認為來說,我感覺不到絲毫作為人的情、欲。又或者說,作者原本的七情六欲早已被煩躁平淡的生活磨滅。只是,不管如何,作者的這種悲觀是我所不能接受的,我喜歡平淡寧靜的生活,也喜歡熱熱鬧鬧的生活,這是一個矛盾的思維,卻也并不是沒有可能,一個人終歸會有些不同于別人的地方,在我認為,所謂的矛盾,只是相對于兩個人思維的偏差,“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正是如此。把每個人的思維比作兩條比鄰的線,即使他們始終靠的很近,卻終歸沒有交集,始終存在著不同。
我想,我會期待著愛,等著被愛,不管是親人之間的愛,還是朋友之間的愛,又或者是離我還比較遠的男女之愛,我都會期待著。慢慢地,我想我會在這段等待的時間里,學會如何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