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覓渡——讀《覓渡》有感
這是一場人生的覓渡。
瞿秋白,在這么短暫的人生中,給歷史留下了多少光輝。他,一位文弱的書生,似乎天生就是為文而生的。坐在覓渡的小船中,行駛在人生的河流上,作家、翻譯家、治印家、醫(yī)生,這些名譽就在彼岸散發(fā)著金色的光芒。多少次,就在秋白離這些名譽只有一步之遙時,一根無形的線,一雙無形的手,又把他拉了回來,回到了這“歷史的誤會”上,回到革命的事業(yè)里。他完全可以像梁實秋一樣,在抗日的熱潮中仍做一個純文人,懷著閑情逸致寫寫文章,以“殺人不是菜刀的使命”為由躲開這次劫難,難道有人會為此責怪他嗎?長著一副蒼白的書生面孔的他,在這柔弱的身體里包著怎樣的一種英雄的骨氣,在這全國人民在水深火熱里的時刻,他用自己柔弱的身軀和堅韌的意志做一把菜刀,將自己投入了這個革命事業(yè)中去。
誰能想到,真正將秋白推上斷頭臺的,卻是自己人的“左”傾路線。在監(jiān)獄里,這位學問淵博、才華出眾、憂心天下的學者,變成了視死如歸的革命家。人們從此記住了他,因為“他偏偏在臨死前搶著寫了一篇《多余的話》,這在一般人看來真是多余!边@真的多余嗎?秋白看淡虛名,在別人在為自己的歷史打包裝時,他告訴大家他不是完美的。在他的人生中,他一直在追求真實的自我,不斷的完善自己,這《多余的話》一點都不多余。在這不斷求索的人生中,他可能失敗了,但后人仍然尊敬他,因為一個像秋白這樣,把革命和正義看得比生命還重的人,他的精神和人格給歷史留下的痕跡,遠大于他的功名留下的印記。雖然他有十分的才華,為了革命,可能一件事都沒干成,但人們?nèi)匀痪囱鏊,因為人們敬仰他的,是他自我剖析的精神和他不斷完善他的靈魂的力量。秋白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一個永遠解不開的謎;他是一張什么都沒有寫的白紙,他也是沒有一絲風的湖面。他是生在狂風暴雨中的一朵雪蓮,給人正義和希望;他是一座讓人望一眼便會肅然起敬的高山,蘊含著一種獨特的精神和力量。
“他一生都在覓渡,可是到最后也沒有傍到一個好碼頭,這實在是一個悲劇!边@真的是一個悲劇嗎?生命結(jié)束在一個追尋的路上,有時實際上挺好的;蛟S,秋白已經(jīng)找到了那個歸宿,我們只是不知道,或許,他的歸宿就是一個名叫“覓渡”的港灣。
人生就是一場覓渡,就是一個追求心靈的好碼頭的旅程。人生不是一個名譽,一個我們一時作的艱難而又倉促的決定,而是一個尋找的過程。這個尋找要花去一生的時間,伴隨著許多猶豫和錯誤。猶猶豫豫登上一輛錯誤的列車,撞墻之后再回頭,改變主意,再反悔,登上一輛新的列車,再撞墻,這沒關(guān)系,因為沒有什么是永恒的。在這過程中,我們不斷完善自己的靈魂,尋找真正的自己,其實在不知不覺中已收獲了很多。秋白還沒有找到那個屬于他的碼頭時便永遠停在了那里,但這并不是悲劇,因為這時如果他往回看,會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深深的痕跡。我們雖然可能留不下太深的痕跡,但總有一天我們會突然發(fā)現(xiàn),不知什么時候,我們已經(jīng)找到了那個心靈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