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是一種重要的鈣質(zhì)
《童年》講述的是阿廖沙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作品中描述了很多目不忍睹的慘事和丑事。經(jīng)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的外祖父;為爭家產(chǎn)而自相殘殺的兩個舅舅;死得無故可憐的小茨崗。這些事都讓我感到無比氣憤。
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與阿廖沙的童年相比,我們的童年是多么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的,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里,被甜水泡著,有爸爸媽媽的精心呵護,有爺爺奶奶的照顧疼愛。當我卻很不知足,經(jīng)常要父母買零食玩具。我為自己當時的幼稚無知感到十分慚愧。
不過在這黑暗的童年中,有慈祥善良的,有著圣徒一般寬大胸懷的外祖母經(jīng)常講關(guān)于美好上帝故事,使阿廖沙逃脫黑暗的童年,并對生活充滿希望,沖破種種障礙與不幸。使整部作品仍然像陽光透過云層一樣放射出了樂觀的思想光輝。
面對漫長的歲月煎熬,阿廖沙就像陶淵明的愛蓮說中寫到的,“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痹诤诎滴蹪岬沫h(huán)境中仍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并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看完這部著作,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阿廖沙的成長過程告訴我們,即使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也要堅強的面對一切挫折,勇敢的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要樂觀看待生活,怎樣才能迎來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