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不堪比金庸
王朔在《中國青年報》上發(fā)表《我看金庸》一文,毫不客氣的“數(shù)落”當代新派武俠小說代表人物金庸先生,說金庸很不高明的虛構(gòu)了一群中國人的形象,這群人通過他的電影電視劇的廣泛播映,于某種程度上代替了中國人的真實形象,給了世界一個很大的誤會,以為這是中國人的本來面目。這讓酷愛金庸小說而又熟知王朔小說的我義憤填膺。
“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我相信這句話的分量。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的宗師,他使中國特有的武俠小說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在他的筆下,塑造了眾多的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形象,大家或許并不陌生的諸如陳家洛.郭靖.黃蓉.張無忌.令狐沖.楊過.小龍女.韋小寶等,他塑造的典型形象達到了飽和。他的小說以其磅礴的氣勢,豐富的想象力,悲壯,激烈的場面,傾倒了無數(shù)的讀者,金庸將所謂的新派武俠寫盡寫絕了。
王朔的小說盡管情節(jié)不乏感人,描寫細膩,如《渴望》《編輯部的故事》等電視劇的名字使王朔的名字深入尋常百姓中,但《空中小姐》《浮出海面》《頑主》《你不是一個俗人》《橡皮泥》等只是他的玩世不恭,矯情的游戲之筆,內(nèi)容更多的是閑散的社會無業(yè)青年,騙人,口是心分的愛情,亂捧人。連他自己都承認根本沒意義,何謂“還原生活”純粹是歪曲生活,給人生活誤區(qū),《玩的就是心跳》《我是狼》《動物兇猛》《過把癮就死》等片名聽起來很有硝煙味,很吊人的胃口,其實不然,我想只這些片名王先生恐怕也費盡了心思,內(nèi)容就湊合這來了。誰看完了這些小說,該是《無人喝彩》,使人覺得貶低別人的意圖是何其險惡!王朔小說哪如金庸先生所言“對年輕人的心態(tài)有一定的反映”,倒不如說是“十足的痞味加俗氣,不等純文學的大雅之堂”,何致在“文學圈內(nèi),準文學圈內(nèi)甚至根本與文學不沾邊的圈子里引起一陣陣騷動?”
金庸,王朔都以寫小說見長,你王朔何以就指責金庸先生“上一本怎么寫,下一本還怎么寫,想必是用了心,寫小說能犯的臭都犯到了”。金庸先生的如《射雕英雄傳》在廣闊的歷史環(huán)境下,寫出“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傳奇故事,塑造的像黃蓉,郭靖完美的人物形象,以筆掀驚濤的巧妙安排和細膩入微的心理描寫,使武俠小說變成一種令人讀之不忍釋卷回味再三的好藝術(shù)品。又如最近熱播的《笑傲江湖》卻再沒有任何歷史的環(huán)境下圍繞令狐沖刻畫了中國三千多年來政治生活中的普遍現(xiàn)象——勾心斗角,爾虞我詐。你王朔的《看上去很美》,其實看下去很不美,就是虛構(gòu)情節(jié),比金庸先生你也差了一大截!犊础肺闹行『⒔K篇不滿八歲,我真的不知王朔怎么的想法,你“欲圖一點童心,一派天真”,卻昏話滿篇,你也妄活了一大把年紀,也就別“個人生活正本溯源”,讓人覺得《千萬別把你(我)當人》。再有你所謂的偵探小說《人莫予毒》《枉然不供》,基本算不上,還有《我是你爸爸》更讓人覺得父子關(guān)系反正都有些令人費解。更有甚者你王朔食言自肥,曾聲言放棄寫作,時隔七年,你又“卸下偽裝和人格面具”,重操犯臭之筆開始強弩和言不由衷,那比金大俠涉獵面更廣泛,開了中國千年歷史一個玩笑,表現(xiàn)出中國“國民性悲劇”與“文化的悲劇”后,金盆洗手,真正封筆了,對你王朔的公然挑釁,金大俠“我不會計較,嬉笑怒罵是他的風格”,俠之大者金庸先生就只差沒說:“這人該送精神病院”。
武林至尊,惟屬金庸。
風行天下,誰與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