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煙雨江南《琵琶行》
一千一百多年前,白居易左遷九江郡司馬,在鄱陽湖邊住了下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被一支琵琶曲驚醒了,循著琵琶聲,詩人找到了自己,在鄱陽湖畔流下了兩行清淚,琴聲和著淚水沉入湖底,千年之后,這里是否依然還能聽到這嘈嘈切切的琴聲呢?
那一個瞬間,詩人走在琵琶女的弦上,琴聲印在詩人的詩里,撥弦的人輕攏慢捻,弦上的人醉不成歡,琵琶聲漸遠(yuǎn)、漸遠(yuǎn)。在心頭響起,在詩里隱沒,書案前只留下江州司馬淚濕青衫了。
新醅的酒,眼前的茶,飲不醉但求一醉的白居易,湖心的飛鳥,湖邊的新芽,挑不明詩人的醉眼昏花,詩人與秋風(fēng),一問一答。江南的秋雨扯天扯地,詩人的酒杯舉得起,卻放不下。
詩,是有氣味的,這會兒的詩,有一種濕漉漉的青草芳香。
詩,是詩人最終的家園。
詩,是詩人永遠(yuǎn)的春天。
湖邊又響起那一聲悅耳的琵琶聲,不禁想問問這雨,這湖,這風(fēng),是詩人回來了嗎?不,不是的,我想是詩人攜著酒,攜著花,攜著詩一齊歸來了罷。
一杯酒,一朵花,一首詩,分不明哪個更醉人。只識曲終詩末,舉杯相邀見,采一朵野花,踏著青云,攜著花香,步入了歷史的長河,成了這千載的經(jīng)典。
湖畔的琴聲又隨著這古書卷香沉入了湖底,久久吟唱,空谷傳響……
江州任職其間,白居易自編詩集十五卷,有詩的約八百首,《琵琶行》六百一十六言,最為膾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