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落知天下秋
花兒開花,擇期不定;貝殼蘊珠,期數(shù)未定;蟲兒破繭,不分晝夜。天下的萬事萬物物種多樣,變化莫測,又怎么能憑“一葉落知天下秋”呢?同樣的,看問題又怎么能從單一方面去看呢?可見,看問題需要全盤思考,洞明世理。
擺脫片面看問題,需要有一顆抵御眼前利益誘惑的心。
當清朝一次以一次地拒絕外交使關于打開國門請求的時候,固步自封的氣息便彌漫在朝殿上,一步又一步吞蝕著清朝美好的江山。正因為清朝滿足于自身狀況,被當前物多人富的情景沖昏了頭腦,因此清朝美好的江山便毀于一旦。假如清朝不片面地看問題,用銳智的目光全面看問題,或許能延續(xù)清朝,書寫更輝煌的鼎盛時期。正因為有一顆抵御眼前利益的心,才有了岳飛不為美婦而沖昏頭腦的傳話,才有了蘇武牧羊這個佳話。
擺脫片面看問題,需要有一顆銳智洞明世俗的。
古今中外,有許多英雄好漢因孤立、片面去看問題,最后佳名丟失,名節(jié)不保。
當諸葛亮在家中悠閑地過日子的時候,他外表的平靜遮掩住他內心的坦蕩起伏。他深知天下局勢,現(xiàn)今缺的就是一個他值得跟隨的人,他沒有片面看問題,而是用銳智的目光去看世界。當劉備深入他的故所時,他不曾被動容,因為諸葛亮需要的是一個明君,是一個賢主。直至劉備三出茅廬時,諸葛亮被動容了,終于遇上賢君了,終于千里馬遇上伯樂了。正因為諸葛亮用銳智的目光看問題,扶持劉備建鼎盛國,被后人所稱贊,名傳千古。
擺脫片面看問題,需要用發(fā)展的目光看世界。因此便有了中國加入wto,國際復興銀行的建立,京都協(xié)議書的簽訂……這一切一切,都是用發(fā)展的眼光看世界。
看問題需要全面思考,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得以發(fā)展,得以延續(xù)。
因此,請用全盤思考的目光看問題,這樣,我們和能走得更遠,世界才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