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偶像李娜
好樣的李娜,你讓我們體育人為之感到驕傲,更讓中國人驕傲!
28歲的中國“金花”李娜上星期六雖敗猶榮,全世界媒體對她的議論充滿了欣賞。這不緊因為她是第一位闖進大滿貫決賽的亞洲人,也源自她幽默的談吐,直爽的個性,堅強的毅力,良好的心態(tài)。女子網(wǎng)球協(xié)會主席阿拉斯特,稱李娜“在全世界的舞臺上展示了中國人的形象”。
每一位成功運動員都會在一些場合成為國家的一個符號。中國運動員過去這方面的意識很強,因此言行拘謹,常有怯生生的表現(xiàn)。國際輿論有時說中國文化壓制了個性,雖不太好聽,但也不是全無道理。
美國資深網(wǎng)球攝影記者辛西婭?蘭姆曾有些夸張地說:“她們不瘋狂,也不激動,她們的表情都是一模一樣的!崩钅蕊@然打破了這個結(jié)論。
李娜在球場的表現(xiàn)既是她的個性使然,也是這一二十年里,人的個性在中國得以釋放的結(jié)果。因此李娜首先是她自己,同時她代表了一個允許她“只做自己”的中國。
李娜被外界稱為中國網(wǎng)球的“反叛者”,這樣說就說吧。她確實與眾不同:胸口刺著玫瑰刺青,雇用丈夫當教練,贏球首先感謝贊助商,還跟裁判抱怨“你能不能讓那些中國人不要教我怎么打球”。事實上,她的這種反叛很多中國人并不討厭。因為我們聽厭了動不動就“感謝領(lǐng)導”、“感謝同志們”的客套話,我們不喜歡在輕松看球時,還被提醒應(yīng)當小心做人。
中國社會需要放松,這個國家的嚴整、宏大已經(jīng)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我們需要一點犯小錯時的豁達和幽默,以及對不完美的認可。我們認真的時候很多,但過分正確會帶來壓力和不真實感,允許一些過失從容存在,我們的社會會更有彈性,豐富多彩。
今天的中國社會已經(jīng)遠沒有過去“正確”了,毛病挺多,每一條街道都能掃出不少牢騷,群發(fā)的短信十條有九條是怪話,明星仔細一查很多都成了“外國人”。但因為有了這么多“八卦”的人和事,中國是不是更豐富,也更有趣了呢?
一個有很多“毛病”的女孩,能成為打進大滿貫決賽的第一位亞洲女子,這個情節(jié)從完全另類的角度,補充了中國崛起的故事。中國不是要照亮世界的光滑鏡子,中國喜歡自己凹凸不平的樣子。
李娜、章子怡等人毫無遮攔地走向世界,闖她們個人的命運,當她們沒有義務(wù)代表這個國家時,她們恰恰展示了中國最自然、真實的一面。這樣的展示每天都在世界各地發(fā)生,它們的總和構(gòu)成了世界對中國印象的絕大部分。
誰都代表中國,但誰也代表不了,除了出國訪問的國家領(lǐng)導人。過分履行“為國爭光”的責任,未必有益,我們只要做得自然就行。中國本來就沒那么好,也不像西方說的那么壞,中國就是由13億個追求組成的超級復雜物。我們都是這種復雜中的一個元素,這樣一想我們就輕松了。
李娜你是好樣的,你是體育人的楷模,更是中國人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