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我走在回家的路上
又是一個周六。
上完課,拖著疲憊的身子走出教室的時候,淡淡的晚霞已經(jīng)掛在天邊了。我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行人的腳步匆匆,我卻越走越慢……
似乎只是一眨眼的功夫,我從屁顛屁顛吵著鬧著要到學(xué)校去上學(xué)的黃毛丫頭,一下子跑步進(jìn)入了初三。在初三的學(xué)習(xí)盡管只有幾個月,但就是這幾個月,在我看來卻是如此漫長。困倦、疲憊成了我的家庭常客,爸媽的嘮叨責(zé)備,也成了我的家常便飯。我疲憊著,努力著,努力著,疲憊著。但時間卻成了吝嗇鬼,哪怕我就是跪地求他,他也不能多給我一點施舍。那些原本我喜歡的符號、公式,漸漸地也和我做對了,時不時兇神惡煞般和我過不去。家的溫馨也不知開小差溜到哪里去了,一個人的房間,夜夜只有孤燈相伴。每每念及于此,我都有不愿回家的念頭產(chǎn)生。
落日頑強地發(fā)出最后一道余光,像一個即將和這個世界告別的多情的老婦人。大街上,人們在這個老婦人的召喚下,腳步越來越快了,我則“悠閑”地在大街上沒有目的的溜達(dá)著,慢慢品味著今天作文老師說的“大街就是一本需要認(rèn)真閱讀的書”這句話的含義。
臨近圣誕了,家家店鋪都擺上了五顏六色的飾品,在余暉下閃閃爍爍,有幾家商店里的店員一邊打著哈欠,一邊把惺忪的目光投向晚歸的路人,不時向路人打著手語。
在街角處擺燒烤攤的是一個年齡絕對不超過12歲的小男生。炙香襲人啊。這個賣肉串的小男生在搖搖欲墜的夜幕下扯直了嗓子叫賣著,脖子上的青筋越發(fā)顯眼。濃濃的煙霧熏得他睜不開眼,暮色中,他的叫賣聲是那樣的執(zhí)著,有時近似固執(zhí)。是啊,下班高峰的時候,這“聲聲呼喚”多少能沖擊人們的聽覺。
深色的天即將把金色的余暉吞沒,一下子,感覺冷了許多,我不禁裹了裹圍巾。
一個看上去只有30來歲的婦女,站在街邊垃圾回收箱旁,盡管目光有些失落,甚至是有些呆滯,可她還是時不時用眼睛的余光掃視著人們手里握著的礦泉水瓶。
不遠(yuǎn)的地方,走來一個身形和衣著都比較單薄的男子,身后已有些銹跡的黃魚車上,竟載著數(shù)十張巨大的藤椅。黃魚車在他的拉拽下,蝸牛般前行著,我看著他遠(yuǎn)去的身影和他邁出的堅實的腳步,那么疲憊,卻又那么專注……
正如老師所說,大街就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那些平凡的人,或許過著比我更加疲憊的生活,可他們還在憧憬,還在期待,還在用滿腔的熱情去面對生活的嚴(yán)峻,而我……
晚霞隱去了它最后一道亮光,街燈給這個城市增色不少,路燈下,人影綽綽,他們急匆匆的身影,好像在告訴我有家的溫馨。我加快了腳步,朝家的方向走去,轉(zhuǎn)瞬間,家成了我憧憬的地方,我的腳步邁的更加有力扎實了。